兴宁启修文兴谱,上源入粤元开祖 (陈公文兴,系汀州庄魁公后裔)

 关注13568629059 阅读:163
举报
 

        

   兴宁启修文兴谱,上源入粤元开祖 

   (陈公文兴,系汀州庄魁公后裔)

          近日,笔者从广东兴宁横冈杉树下(兴宁市水口镇璜江村)陈氏文兴公后裔来新宗长制发的一份《简报》中获悉,为告慰祖先在天之灵和使子孙后代有寻根之本,开启了续修《陈氏族谱》(文兴公分谱)工作。在此过程中,来新宗长不辞辛劳,多次前往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河源市和平县及福建省永定县等地走访、查阅老谱资料,完成了文兴公是秀浦公之子的上源追溯的任务,确认入粤始祖为陈公元开。为弘扬陈氏文化,传承义门精神,特将有关内容转述于后,不当之处,望批评指正,谢谢!
四川宜宾义门陈汀州庄魁公后裔三十三代(文兴公二十代孙)陈华
                    2025年3月29日

      附:文兴公后裔《简报》内容摘要及图片
      启动续谱慰先祖,追溯上源载千古
               (作者:陈来新)
         一、 续谱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你的根在哪里?万里江水,何处是源?一个人连自己的根都不了解,岂不负先人之养?
         吾陈氏始祖文兴公,自明初由长乐(县名五华县)大岭背迁来兴宁南厢中堡横冈杉树下开基。2019年,我族重修杉树下文兴公祠堂落成,族人庆幸之时,诸多热心族益事业者商议续修族谱事宜。
         陈氏族谱于1997年重修,至今二十余载过去了。当年悉心编撰人员都年迈辞世。谱史资料丢失、误传等问题,族人诸多忧虑,若再拖延,恐续谱事难以为遂。
         此次续谱,我们一是将本着求同存异态度,通过翻检方志文献、推敲老谱旧碟、搜集口碑史料等,对我族上源问题进行研讨和考证,并达成共识。二是以1997年陈氏族谱(玉新公分谱)为基础,互相考证,修错补漏,勘实户主家谱。三是收集柚树下、石围子、溪背角、神背、大草坪、聚星第、河硬上、布堂下、留基排、河排、同昌等璜江上陈户主家谱。四是将璜江上陈户主家谱与外迁江西、湖南、四川、云南、广西等族人户主家谱汇编成集,编印陈氏族谱(文兴公分谱)。
        敬请宗亲以宗祊是务,献计献策,在能力范围内一起努力续修族谱。上告慰祖先在天之灵,下使子孙后代有寻根之本,可谓千秋之功德!
       二、上源追溯记实
    (一)、大岭背陈玑公祠。我族由五华县(古称长乐)大岭背迁居到兴宁水口横冈杉树下,开基始祖叫文兴公,堂号“颍川堂”,堂联“颍川世德,妫水家声”。我族先人是去长乐大岭背拜祖,但不是大岭背陈玑公祠,大岭背玑公系不是我族上源。
       1.上世纪四十年代,我族先人去大岭背拜祖,到了陈玑公祠,发现其堂联“颍川传宗府,大岭进士家”与我族堂联“颍川世德,妫水家声”不一样,就认为人家搞错了,便将其扯掉,即时改写我族堂联换上。
        2.2008年,我族几十人组成车队,敲锣打鼓开赴长乐大岭背陈玑公祠拜祖,查询我族上源情况。我们拿出1997年陈氏族谱(玉新公分谱),玑公后裔端出五九公族谱和六三公族谱,结果双方面面相觑。因为陈玑公祠谱系资料中都没有我族始祖文兴公的记载。(五九公系族谱:贽公七世祖,三官公,又名三相公、官遂公,妣刘氏生五子:志远、志兴、志达、志睿、志伟。六三公系族谱:贽公八世祖文善公,妣江氏生三子:长子利保,次子迁江西,三子迁紫金中心坝)。
       3.2025年3月初,为查证文兴公上源,本人第五次到五华大岭背走访玑公后裔,翻阅能找到的族谱等资料,但,很遗憾,都没有找到我族始祖文兴公的记载,也没有志兴改文兴之说以及文兴原名文善之说的依据。
      (二)、祖宗显灵,六子归宗。衡公次子元开公迁居永定猪麻塘,妣郭氏生三子:永兴(和平浰源),永旺(龙南三门),永昌(定南天久陈坑)。其后迁居兴宁生三子:达浦(河源上莞),秀浦(兴宁璜江),君浦(和平粮溪及古寨)。
       1.河源市和平县。到目前为止,已有多地多本文兴公后裔老谱的记载:文兴公是义门陈魁公后裔,明初自长乐(五华县)大岭背迁兴宁南厢中堡横冈(兴宁市水口镇璜江村)杉树下开基。为查证文兴公上源,2025年3月中旬,本人利用周末时间,亲自到了河源和平,去了和平县的浰源、粮溪、古寨水西,走访了元开公长子永兴公、六子君浦公后裔及相关祠堂,翻阅了能找到的族谱等资料。结合多地多本文兴公后裔老谱的记载,现在可以确认:文兴公是秀浦之子,元开系是我族上源。元开公元末入粤开基,妣郭氏生三子:永兴、永旺、永昌,其后带长子永兴到兴宁经商,娶王氏生三子:达浦、秀浦、君浦。后因祸难,合家分散。长子永兴公迁和平浰源井水陇开基,达浦公迁居河源上莞油房下,君浦公原居兴宁衙背,其长子洪公妣钟妙英迁居兴宁大信都毛公寨,洪公孙子孟达公创基古寨水西,君浦公儿子流眷迁居和平粮溪开基,秀浦公迁居长乐大岭背,文兴公于明朝初年迁居兴宁横冈杉树下开基。
       2.永定猪麻塘。3月21日一大早,本人只身前往福建省永定县仙师镇书华村,走访了村中的陈氏祠堂和宗亲,宗长告诉我:书华是猪麻的谐音,龙头岗即是当地的狗古岗。他们还说,今年年初,元开公次子永旺公后裔带着族谱来到了书华村,他们走访宗亲,勘察祖坟,看到宗祠祖牌上的四世祖考四一郎妣沈王赖老孺人与族谱中永旺公的记载吻合。其间,我还查阅了《永定陈氏文化》和《永定县颍川陈氏族谱》(1998年)。从中可以看出:元开公确实迁居永定猪麻塘,宗祠祖牌上的四世祖四一郎是元开公次子永旺公。
         兴宁横冈杉树下文兴公后裔十九代孙陈来新
                   2025年3月24日

        清雍正年间,文兴公第十一世孙奇壂公配妣黄氏、张氏生四子:万能、万俊、万傑、万英,因湖广填川而先后自广东省兴宁市横岗杉树下入川开基。万能、万俊公移居四川简州毛家场,万杰公迁四川宜宾天池开基立业,萬英及后裔居宜宾白沙和沙坪临港及云南镇雄芒部等。2019年,奇壂公后裔传承祖德,发扬义门精神,齐心协力,慷慨解囊,在宜宾市叙州区横江镇润坝村陈湾头建成陈氏奇壂公祠,美名远扬,万世荣昌。

续修《陈氏族谱》(文兴公分谱)

                 倡议书
      各位宗亲好!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古语云:三世不修谱为不孝。家法坏,谱牒尚有遗风;谱牒坏,人家不知来处。故谱不可不修,而且迫在眉睫,时不我待,谨此倡议:
       一、设立广东兴宁璜江上陈《陈氏族谱》(文兴公分谱)续谱修编委工作组(纯义务性)。
    (一)、负责人:启祥、如兵、桂添、来新。
    (二)、成员:进云、进平、胜标、如飞、锦辉、辉泉、运新、远良、玉辉、元清、丙林、文方、映中、国祥、小灵、育平、启飞、云祥、伟权、伟恩。
      本工作组前期主要担负文兴公裔孙在璜江上陈的房谱。如果工作顺利进行,成立璜江上陈宗亲族委会,协同外迁江西、四川、湖南、云南、广西等省的文兴公裔孙,编印一部《陈氏族谱》(文兴公分谱)。
       二、续谱修编委以现存《陈氏族谱》(玉新公分谱)及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已经对我们文兴公世系源流问题有了初步研讨成果。但我们还在正本清源的路上,期盼宗亲贤嗣分享你所知的家族先祖、迁居等老谱旧牒、口碑史料。
       三、下一步,续谱修编委将璜江上陈以柚树下、石围子、溪背角、神背老屋、大草坪、聚星第布堂下、河硬上、留基排、河排、同昌等居住地分成十组,设立173个户主,或上门走访,或线上填写,勘实并收集续修《陈氏族谱》(文兴公分谱)信息,期盼您的理解与支持!
      兴宁璜江上陈《陈氏族谱》(文兴公分谱)续谱修编委                              2025年4月24日
深怀奕雄长辈厚德难忘
 
奕盛家风自古传,雄恩浩瀚润心田。
长君处世行为正,辈范平生礼义全。
厚泽宗情重五岳,德星灿烂耀云天,
难逢耋老赠群暧,忘己寻亲续錦篇!   
                          晚辈兴荣  赠
                         2025.6.9
亦政亦族奕前辈,雄心雄才恋宗情;元开一脉分六脉,宗亲情谊似海深;四海云天皆兄弟,一支一叶总关情;陈氏寻亲有疑难,举证论据心胸宽;片言只语叙不尽,祝您长寿福无边!
后辈启祥赠和平奕雄老前辈。
魁裔耀义门,
公德照汀州。
一、沁园春·赞义门陈汀州庄始主魁公(参琉)
义门风骨,参琉巍巍,德泽八方。溯江州遗脉,庭璋继世;汀州肇祖,冠冕流芳。九子分州,携眷南渡,百字歌传石壁乡。五山立,看嵩岳峥嵘,峰嶽绵长
太守仁政昭彰,抚黎庶、勤耕兴学忙。筑城池稳固,民安疫散;提举事任,政通人和。乱世隐忍,金元侵扰,宁化桃源育栋梁。千载后,望宗枝遍地,裔孙满堂。
忠孝传家未央,溯本源、宗祠映霞光。赞三公合葬,陵园肃穆;裔孙云集,祭典隆昌。海峡情牵,南洋誉远,光禄勋名耀史章。今朝颂,愿族魂永续,福泽绵长。
二、沁园春·赞义门陈汀州庄始主魁公
浩浩乾坤,赫赫魁公,耀耀义门。忆汀州拓土,披荆斩棘;庄前立户,沥胆披心。德润千村,恩泽万户,孝悌传家世代钦。承先志,聚陈门血脉,薪火相循。
当年策马驰奔,引族众、开疆铸玉魂。看诗书继世,耕读并举;睦邻济困,善爱同存。义薄云天,情牵桑梓,伟业煌煌昭古今。齐声颂,仰先贤风范,永驻丹心。
一一陈兆生2025.6.9.
七言(平水韵)颂义门陈汀州庄庄主魁公
义门风骨誉千秋,参琉魁公志未休。
南渡携眷开伟业,北望江西念故丘。
德政如阳暖闽地,仁心似月照汀州。
五山衍派繁枝茂,万古英名永世留。
统修《兴宁璜江陈氏文兴公支谱》工作方案各位宗长、族亲: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古语云:三世不修谱为不孝。家法坏,谱牒尚有遗风;谱牒坏,人家不知来处。故谱不可不修,而且迫在眉睫,时不我待。为保证统修《兴宁璜江陈氏文兴公支谱》工作顺利进行,特制定本方案。1、原则和目的(1)、原则:全族参与、承前启后、力求全面、不漏不错、男女平等、一视同仁。(2)、目的:通过这次统修,让族人认祖归宗,知道自己的根和来处,理顺本族各支系间关系,加强宗亲交流与沟通,促进家庭的团结与幸福以及家族、社会的和睦与和谐。二、方法和步骤(1)、 宣传发动。成立《兴宁璜江陈氏文兴公支谱》续谱修编工作委员会,下设工作组,负责这次统修工作的发动、采集、编篡、核对、审查、印刷、颁谱。负责人:启祥、来新(广东),礼彰(江西、广西),世先(四川),长贵(湖南),世忠(云南),各组成员由负责人召集。(2)、组织实施。1.登记收集。各省工作组负责人指定专人上门探访或引导线上填表,全面细致调查本地上一次修谱还在世的族人以及上次修谱后出生的族人信息,广泛发动本地文兴公裔孙录稿,如实准确填写《族谱信息采集表》后交本地负责人汇总、归类、建档。  本次入谱族人范围:凡属文兴公后裔都有权参修,载名上谱。各省以本地原修老谱为依据普及各房各派后裔,不分男女均可入谱,但应在完全自愿的原则下参加撰修。确实不肯参加者不勉强,但应在重刊老谱中某房某人下一款项内注明“后人拒修”。外族到我族落户改为陈姓的可视为本族后裔,但本族到外姓落户为异姓的不入本谱,凡婚入、赘入外姓人可立女户主。真诚欢迎以前失修失考的文兴公后裔参加这次统修,可按自己选择编入房派。2.撰写编排。(1)撰写序文等;(2)编排。以省为单位,各自组织人力将收集到的《族谱信息采集表》统一采用五世一表的格式编排本地文兴公源流世系:由右向左横行、按房派纵向衔接,刊载本族文兴公裔孙的代序派系、亲疏生殁、嫁娶勋名等。3.校对印刷。续谱修编委组织人力对各省编排好的源流世系进行编篡、核对、审查、印刷、再核对。(3)、筹款颁谱。《兴宁璜江陈氏文兴公支谱》续谱修编工作委员会               2025年5月28日
清雍正年间,文兴公第十一世孙奇壂公配妣黄氏、张氏生四子:万能、万俊、万傑、万英,因湖广填川而先后自广东省兴宁市横岗杉树下入川开基。万能、万俊公移居四川简州毛家场,万杰公迁四川宜宾天池开基立业,萬英及后裔居宜宾白沙和沙坪临港及云南镇雄芒部等。2019年,奇壂公后裔传承祖德,发扬义门精神,齐心协力,慷慨解囊,在宜宾市叙州区横江镇润坝村陈湾头建成陈氏奇壂公祠,美名远扬,万世荣昌。

        陈氏文兴公祠文化方案 (讨论稿)
1.祠堂大门上方石刻:“文兴公祠”匾额,大门两边悬挂对联(木刻):“颍川世德,妫水家声。”2.祠内神台安放列祖列宗牌位,正上方右刻“颍川堂”匾额,两边悬挂对联(木刻):“祖德流芳千年远,宗功世泽万载长。”3.中厅天井两边悬挂对联(木刻):“文启妫声,六省荣昌思颍水;兴瞻祖训,千秋裔盛溯江州。”4.上厅天井两边悬挂对联(木刻):文韬武略、千枝共本家声振,兴盛昌隆、六省同源世泽长。5.上厅两边墙壁各悬挂一幅PVC专栏。左边是水口双桥为背景,刋登陈姓先祖像代表、陈姓的由来、陈氏家训、祖训等。右边是宋声狮子岩为背景,刊登文兴公上源考证记、溯源感言。6.中厅两边墙壁各悬挂一幅专栏。左边上方是匾额: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下方是PVC专栏,刋登文兴公传及其后裔迁居始祖祠堂代表、名人:天官传。右边上方是匾额: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下方是PVC专栏,刊登文兴公世系源流(璜江上陈、外迁)。7.下厅两边墙壁刊登文兴公后裔基本情况。8.大门正面两边墙壁中上方各悬挂一块现代陈姓图腾(反光材质)。
               陈来新
             2025.7.18
              文兴公传
     陈氏文兴公者,諡创懋。汀州大守魁公之十四世孙也。其先世自江州义门徙闽,魁公以进士守汀州,遂家焉,子孙蕃衍,散居闽粤。祖元开生六子,有五子定居于粤北赣南,父秀浦迁徙长乐大岭背(今五华县转水镇)。
     公少负奇志,器宇轩昂,读书明大义,不屑屑于章句。长乐大岭背故里地狭民稠,公喟然叹曰:“丈夫当择地而蹈,岂可侷促一隅乎?”明朝之时,乃携妻子跋涉山川,迁兴宁县南厢中堡横岗杉树下(兴宁县水口镇璜江村杉树下)。
     璜岗之地,群山环抱,溪水萦回。公相其阴阳,度其原隰,曰:“此地可耕可读,他日子孙定可昌盛!”遂结庐而居,披荆斩棘,垦荒为田。昼则荷锄南亩,夜则课子读书。不数载,家业日饶,仓廪充盈。
      公性刚直,重然诺。里有争讼,不之官而之公,片言折之,无不悦服。公富而不骄,常周济贫乏,乡邻有急难者,必倾囊襄助。乡人称其为“仁厚长者!”
       公配罗氏,贤淑端庄,内助称贤。生子:德佑諡善詒,皆能承父志而克绍箕裘。公享年若干,卒葬于兴宁县水口镇横岗白石岗乙山辛向金鹅捕卵形上穴。至今墓木葱郁,祭扫不辍。
      赞曰:文兴公之迁兴宁也,非徒避乱,实开基业。其德足以化俗,然行足以垂范。今公之后裔有留守璜岗祖地,有徙居川、滇、赣、湘、桂等。欣观文兴公名下已成巨族,皆公之厚德遗泽也。子孙继述,当思祖德,永世勿替。
文兴公十九世孙 礼彰沐手敬撰
          七律(平水韵)
    赠林光宗贤
林峦叠翠隐豪雄,
光耀文星贯碧穹。
宗继诗书培玉树,
贤承孝悌播芳丛。
德馨自可昭明月,
才俊犹能架彩虹。
兼晓古今成大道,
备尝世味见深衷。
     礼彰敬题
2025、7、7
七律
感谢和平宗亲热情招待
祖祠设宴聚群贤,
六脉同根血肉连。
义族雄风千载盛,
元公德泽万家延。
杯倾美酒亲情暖,
话到宗功意气虔。
喜看和平添吉庆,
箴规长续谱新篇。
    陈礼彰
   2025、7、13
        七律
读《王阳明全传》有感
夜坐龙场破混茫,
天机顿悟即生光。
心源直溯程朱脉,
道统重开孔孟章。
鱼跃鸢飞添瑞气,
霞舒云卷显祯祥。
欣观历代文儒士,
尽把良知腹内藏。
           陈礼彰
      2025、7、13
陈氏文兴公祠文化方案1.祠堂大门上方石刻:“文兴公祠”匾额,LED灯饰“文兴公祠”;大门两边悬挂对联(金字木刻):“颍川世德,妫水家声。”2.祠内神台安放先祖牌位,正上方右刻“颍川堂”匾额,两边悬挂对联(木刻):“祖德流芳千年远,宗功世泽万载长。”3.中厅天井两边悬挂对联(木刻):“文启妫声,六省荣昌思颍水;兴瞻祖训,千秋裔盛溯江州。”4.上厅天井两边悬挂对联(木刻):“文韬武略、千枝共本家声振,兴盛昌隆、六省同源世泽长。”5.上厅两边墙壁各悬挂一幅PVC专栏。左边是水口双桥为背景,刋登陈姓祖像代表(黄帝、舜帝、陈胡公、陈寔公、陈旺公、陈魁公)、陈姓由来、陈氏家训、陈氏祖训等。右边是宋声狮子岩为背景,刊登溯源感言、文兴公上源考证记、碑谱源流、上源考证留影等。6.中厅两边墙壁各悬挂一幅专栏。左边上方是匾额: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下方是PVC专栏,刋登遂川盛会感言、文兴公后裔宗祠代表,名人列传:文兴公传、天官传。右边上方是匾额: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下方是PVC专档,刊登文兴公世系源流(璜江上陈、外迁)。7.下厅两边墙壁刊登文兴公后裔基本情况。8.大门正面两边墙壁中下方各悬挂一幅PVC专栏、介绍陈氏入粤、颍川陈氏及义门陈氏,中上方各悬挂一块现代陈姓图腾(反光材质)。
宗祠文化:1、神台(含祖像、堂号、对联及先祖牌位等),2、陈氏起源,3、颍川陈氏,4、义门陈氏,5、世系源流(含上源考证等简报内容),6、陈氏入粤,7、碑谱源流,8、家规家训,9、名人列传,10、外迁支系及宗祠分布等。供参考。

赞 赏
0人赞赏
赞赏详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