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寻找入粤太祖路,江西龙南衡公墓》
陈氏户牖衍公世系37世 冯,讳玛,从父西征,立大功,汉元帝时封破胡侯。妣胡氏生二子:咸、晟。
38世 晟,官豫章太守(管一郡政务长官)。妣雷氏生一子:会可。
39世 会可,官豫章太守。生子:珍。
40世 珍,讳遵,东汉和帝永元二年(庚寅岁),公元90年官拜司棣校尉,功封加威侯,卒于汉延光二年(公元123年)。妣鲍氏生一子生二子:嗣、知。
41世 嗣,讳尚嗣。妣卢氏生一子:翔。
42世 翔,字子麟,拜侍卸史大夫,迁定镶太守,又拜议郎,迁扬州刺史,补卸史中丞,以孝廉闻远近,德高望重,驰名江南,时称"江南八贤",翔高居首,由山阳瑕丘移居颍川长葛。妣邱氏生三子:窬、邃、实。
陈氏颍川实公世系
43世 实,字仲弓,东汉颍川许昌人,(今河南省长葛市老城东古桥乡陈故村)。汉桓帝时为太丘长,名顷天下,受朝野敬重,与同郡名士钟皓、荀淑、韩韶并尊为"颍川四长",陈实、陈纪、陈谌父子三人号称"三君"。生于东汉和帝永元十五年(甲辰岁)公元103年,卒于东汉灵帝中平四年(公元187年),享年84岁,妣苟氏生六子:纪、夔、洽、妣吴氏生三子:堪、信、光。
44世 纪,谥惇德,字元方,仕汉,官至太仆尚书,大鸿胪寺卿。与弟季方贤才齐名。父子共著高名,时号"三君"。魏景初二年(戊午岁)妣温、张、杨氏生一子:群。
45世 群,字长文,谥静。仕魏,任镇国大将军。司空尚书。立九品官人法,任魏文帝宰相,封颍阴侯。妣单氏生一子:泰,继妣刘氏生一子:训。
46世 泰,字伯玄,谥穆侯,任魏征西大将军,都督,护凉将军,魏明帝宰相。谥穆侯,并赠司空。妣李氏生二子:诉、准。(一说泰生子弈,弈生子准)
47世 准,字承道,仕晋,官飞虎将军,擢太尉中书郎。妣龙氏(无出)、继妣张氏生二子:淮、匡(津)。
48世 匡,讳津,仕晋,官至龙图阁大学士、中书令。妣张氏生二子:显逵、显达。
49世 达,讳显达,字大仪,又作显达,晋永嘉中随元帝南迁时为丞相橡,历太子洗马,出任长城县令。(今浙江长兴县),妣江氏生二子:康、雄。
50世 康,字康之,仕梁官任丞相掾。妣刘氏(无出),继妣赵氏生二子:英、雄。续妣李氏无出。
51世 英,字时亨,又字文郁,仕晋,官任盱眙太守,(一郡最高官)政声洋溢。妣王氏,生一子:公弼。
52世 公弼,字伯辅,仕晋。官至尚书郎。妣江氏生子:鼎。
53世 鼎,讳佐,字元用,仕晋,任步兵校尉,才智俱优。妣李氏生三子:安、定、能。
54世 安,字一德,仕晋,为散骑侍郎。妣吕氏生三子:高、太、洪。
55世 高,字伯真,仕晋,为散骑侍郎。妣唐氏生一子:咏
56世 咏,字伯真(可以)官任淮安县令,德政俱美,士民思之。妣羌氏生一子:猛。
57世 猛,仕梁为安成太守,后升吏部尚书。妣张氏生二子:道臣、道卿。
58世 道臣,讳夔,号竹隐,仕宋官任太常侍卿。妣王氏生三子:文赞、文辅、文英。
59世 文赞,讳贯,号端陵,生于宋孝武帝大明元年(丁酉岁)公元457年。官侍中郎,卒于梁武帝八年(公元527年)。寿71岁,葬长安西北五里,追谥为景文皇帝,庙号太祖,霸先登帝位时追封为太上皇。尊董氏为安皇后(慈训太后)。妣董氏生三子:谭先、霸先、休先。
陈氏陈朝谭先世系
60世 谭先,字道谭、霸始,字成国,追谥昭列皇帝,生于齐武帝隆昌元年(甲戌岁)公元494年6月22日辰时,终于陈永定二年(戊寅岁)公元558年6月28日寅时,寿65岁。仕梁,梁武帝时为东宫直阁将军,其弟霸先即帝位时受封为始兴郡王,次子成大统遵为帝。妣吕氏,封贵妃生二子:倩、顼。
霸先,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长城下若里人(今浙江长兴)。生于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于公元557年建立陈朝,都设建康,称陈武帝,改年号永定。卒于公元559年。
61世 顼,字绍世,小字师利,生于梁武帝大通三年(辛亥岁)公元531年9月2日卯时,受封安成王,能焚云锦,为人宽宏大度,敏达轩昂,有勇力,善骑射。累官为直阁将军中书侍郎,556年受尚书令。废帝即位后,任司徒,进号大将军录尚书,督中外诸军事。557年进位太傅领司徒。于(乙丑岁)569年登帝位,是为宣帝,年号太建,在位14年,卒于太建十四年(公元582年),享年53岁,立长子叔宝为太子。后、妃、妾22位生子42男,(其中内封王31个,多家于封地,分别始基开族,3人早折,8人年幼未封王。)
62世 叔明,字子服,陈废帝光大二年(公元568年)生,陈宣帝太建六年(公元574年)封宜都王(今湖北宜都县西北),授空惠将军置左史,累迁中郎将、东扬州刺史、轻车将军卫尉卿。581年出为持节云麾将军、南徐州刺史、侍翌将军。586年,进号安右将军。祯明三年(公元589年)避隋乱入闽仙游县。后归隋召入为鸿胪少卿。妣万、孙、赵氏生七子:志高、志能、志铉、志龙、志熙、志静、志范。(万、赵无出)
63世 志高,字舜攀,号青云。仕唐为会稽郡司马。妣王氏(无出)、唐氏生二子:才、览。
64世 才,仕唐为会稽郡司马。妣郑氏(无出)继妣赫氏、周氏生二子:蕴圭、蕴玉。
65世 圭,讳蕴圭,字达礼,号雪岩。仕唐晋陵郡司空参军。妣王氏(无出)、继妣李氏生一子:兼。
66世 兼,字时达,唐乾封二年(公元667年)生。唐开元十六年戊辰科进士,官左朴阙,留翰林院,赠秘书少监,大理评事。妣骆氏生五子:当、长、京、归、齐。
67世 京,讳嶓京,字庆夏,唐端拱三年(公元687年)生,唐大历元年丁未科进士,官少监集贤院学士,秘书少监。54岁殁,无嗣,以弟齐之子褒为嗣。妣蓝氏无育。
68世 褒,字德言,唐景云元年(公元710年)生,官盐海令。妣张氏生一子:灌。
69世 灌,字泽民,号寿川,唐开元十六年(戊辰岁)公元728年生,任高安县令,升枢密院节度使,为官清廉。妣石氏生一子:钰。
70世 钰,讳镛,号润圃,唐著作郎,妣高、李、谢氏生一子:镶。
71世 镶,讳阜让,号耀珍,官临海令,海盐令,避乱移居福建仙游县。后赠太保(朝中三公之一,仅次于宰相)。妣谢氏(封勋国夫人)生六子:伯淇、伯洪、伯浩、伯渊、伯宣、伯玉。
72世 伯宣,讳博,号希夷,谥真隐。与江西南康县令马聪友善,宣公往访,悦庐山秀美,遂与子隐、孙陈旺隐居焉。公文史才学渊博,诏拜编著,三徽不起,矢志注释《史记》并出版。后敕封著作郎。于唐文宗,大和六年(辛未岁)开基江州德安县大平乡常乐里。卒葬于瑞昌县金成乡。妣洪、王、李氏生子:以檀、以德、以礼。
73世 以檀,谥隐,字用村。任福州刺史,赠楚国公。妣周氏、张氏生三子:旺、晓、眺。
陈氏义门旺公世系
74世 旺,讳禄旺,号天相,唐文宗太和六年(辛未岁)832年举家迁江州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艾草坪,常乐里艾草坪永清村(今德安县车桥镇义门陈村)。创建义门,为江州义门始祖。特授承义郎,知德安县事。宋仁宗天圣四年(1026年),追封为晋国公,敕封义门,公为第一任家长,历5代任期。寿81岁,卒与妣合葬于义门宅址东皋山,又名龙池山,即今义门山岭东正窝石,子山午向。妣孙氏(封晋国夫人),继苟氏,生二子:机、棋。
75世 机,讳州机、字师孟,号思道。唐懿宗咸通元年(860年)庚辰科进士,由中书舍人,仕至宗人令,擢宗正卿,宗赠燕国公。卒与妣合葬于杉树窝,艮山坤向。妣王氏封燕国夫人,生一子:感。
76世 感,讳盛,字伯通,唐迪功郎,宋赠许国公。卒后与妣郑氏合葬于艾草坪屋侧五里石浆大源口上窝穴。妣郑氏(封许国夫人,生一子:兰。
77世 兰,讳秀兰,字元发,官仕江州令,宋赠吴国公。卒后与妣合葬东国山高峰下。卯山酉向。妣李氏,生一子:青。
78世 青,讳叶青,字仁卿,又字德秀,仕宋江州长史,直云阁学士,宋赠齐国公,卒葬在屋侧十里的源潭厚山,乾山巽向。妣葬屋东十五里蔡山卓笔锋坤山艮向,妣邹氏(封齐国夫人)(一载赵氏、刘氏、郑氏),生六子:伉、侍、仲、俯(俛)、伟、伸。
79世 仲,字世文,唐赠恭惠公,妣蔡氏,生三子:崇、谐、式。
80世 崇,字克尊,为家长,仕康授江州助教长史,主家28年,唐大顺元年(庚戌岁)公元890年1月立家法三十一条,唐中知四年(甲辰年)公元884年蒙诏旌表门闾,益敦家训,赠银青光禄大夫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妣朱氏(赠夫人)、继洪氏,生六子:衮、辉、税、曜、枋、晔。
81世 衮,字元钦,为家长,仕康官至参军,时家口食众,后唐与州县孝悌,五代同居者七家,惟江州陈七百口,每食张广席,长幼同堂化及百犬,特免税粮,立义门与柱表其门闾。生六子:日方、锡、丛、文、验、衍。
82世 日方,字德元,授文林郎,试大常礼部,督理家政25年,聚族1500余丁,屡蒙诏奖。妣陶氏,生二子:承琉、承通。
83世 佑,字承琉,义门分庄时,迁浙江六水庄。生子:德。
84世 德,生子:高。
85世 高,生子:经。
86世 经,生子:硕。
87世 硕,生子:槐。
88世 槐,生子:幼。
89世 幼,生子:宽。
90世 宽,翰林学士。生二子:广、咸。
91世 广,为公田官分司兴时,贾似道,当时思为变法,买公田於浙西,翰林学徐经孙与著作郎陈著疏,请罢公田披对,公遂辞官归家,不仕吏民称三烈,事在景四年(癸亥岁)。讳茂廉。生七子:宗绍、宗礼、文龙、文匠、伯玉、俊玉、宣中。
92世 俊玉,字昌明,初举孝廉入仕为豫章大守,才学优。妣杨夫人,生五子:龙江、龙河、龙湖、龙海、龙波。
93世 龙海,初举孝廉,家食不仕,移居南京南海县立籍。妣朱孺人,生二子:立刚、立常。
94世 立常,字益经,登进士第。妣刘夫人,生八子:全、施、铜、敬、桓、衡、祯、楝。
95世 衡,字以智,任元朝钦命闽省督学使臣,得知汀州府宁化县石壁乡葛藤坳,风俗淳美,孝义流芳,择而立基。后出任本国。旌表“孝义流芳,淳厐俗美”。妣赖夫人,生八子:元初,元开、元振、元乾、元坤,元善、元真、元美。
陈氏元美公世系
96世 元美,兄弟八人因金辽大乱,致仕避谷,效范、张明哲保身之智,赴江西吉安泰和柳溪村,林泉之野而居焉,至元末之乱恐祸及兄弟,定仪远避于是由豫章入粤东渡梅岭底循阳谷,各择凤城鹅城而立居焉。后元美公从凤城迁大埔三河坝开基,为一世始祖。生子:法旺。
97世 法旺,字绍康,甲子科文举人,任陕西安化县正堂,葬梅县畲坑黄土岭,喝仙人献掌形,心穴辰山兼乙。公自大埔迁梅县畲坑圩河背虾公潭开基创屋一座,尊元美公为一世祖,妣邹大安人,生子:弥。
98世 弥,字大郎,恩荣赐德弥寿朋,经进士任高州吴川县儒学,葬于兴宁水口上堡扁障寨,喝飞凤卸书形,丙山壬向。妣张氏葬嘉应田螺坑右侧。妣曾、张氏,生子,鲜。
99世 鲜,生四子:海、深、渊、源。
100世 深,深公次子、三字、七子三人在明中叶(约1510年)迁广东兴宁新圩寨塘围子下开基立业。尊元美公为一世祖。生七子:千一郎、千二郎、千三郎、千四郎、千五郎、千六郎、千七郎。
100世 渊,在明中叶年间迁兴宁下堡松林坝,后三代孙迁宋声蛇皮岗,传至五代孙时迁宋声璜江开基立业,尊元美公为一世祖。生子: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