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和平之脉派,客家入川多谱载 (客家移民入川白氏记)

 关注13568629059 阅读:215
举报
 

        近日,笔者在研讨客家移民文化时,有幸拜读了四川宜宾的南阳堂《白氏族谱》,对其世系源流有所了解。为弘扬客家文化,传承华夏文明,特结合网发资料,以《广东和平之脉派,客家入川多谱载》为题,转述于后,供大家研讨时参考,不足之处,望多指正。

      在四川的白姓中,成都乐阳祠白姓,是最具代表性、典型性的一支移民家族。他们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后裔,是在清康熙到乾隆年间,从广东和平县迁徙入川的客家人。
      广东和平白姓迁徙入川,不是以一家或几家为单位,而是以全族五大房系集体迁徙的方式进行,迁留的人数是“仍居广东者半,移居川省者半”。至今成为仍然居住在最初定居地及周边地带的、后裔两万多人的大家族。这样一支规模宏大的家族迁徙大军,在各地移民入川的姓氏中,是很为罕见的。
       史料记载,白居易没有儿子。古代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白居易从他的哥哥那里过继了一个孩子作为儿子。由此,白居易一系得以发展繁衍,人丁兴旺。
       到明永乐7年(1410年),白居易后裔白高带着儿子白腾贵、白祥贵,从江西搬到地处广东北部山区的和平县,在那里打地基修房子,成为入粤的落业始祖。白祥贵的儿子白道崇生了10个儿子,其中长子白仲祖、三子白仲荣、四子白仲富、六子白仲颙、九子白仲珪,后代繁衍昌盛。历经数代人后,他们的近半后裔,开始陆续迁入四川。
       白氏家谱记载,当时迁川的白氏先祖,从“其”字辈算起,长房有40户119人、三房20户44人、四房39户112人、六房48户94人、九房10户27人,共计157户396人。
       入川人数最多的是长房、四房和六房,占总人数的82%。其中,长房入川者又占该房的大多数,以至于目前长房留在广东和平原籍的人数,大大低于其他各房人数。迁川300多年来,白姓后裔的繁衍人数,仍以长房居多,占这支白姓总人数的一半。
      入川白姓人以“其”、“正”、“为”字辈为主力,这三代人入川户数及人数为95户、295人,占总数的60.51%和74.49%。白姓入川的辈分涉及8代(从第8代“文”字辈到第15代“登(光)”字辈)。
      与其他家族不同的是,白姓先祖自康熙49年(1710年)长房第11世孙白正理被记录为最早的迁川者开始,到乾隆17年(1752年)四房第12世孙白呈瑞截止,先后历经了42年才结束迁川过程。
       在迁川的很多姓氏中,都在家谱中列有入川始祖,但这支白姓不论在家谱记载还是历代先祖的口传中,都没有提及此事。就是因为这支白姓家族迁徙时间长达42年,房系和人数多,上下有8个世代,所以没法确定一个入川始祖。
       艰难迁徙 定居川西边缘地带。白姓族谱记载当时入川的路线是:广东和平进入江西,过洞庭湖,经湖南,沿长江而上,进入四川泸州后,再沿沱江到达成都府管辖的简阳、金堂等地定居下来。其中,长房的“白其志-白正授-白为鍊”一支,在中途经过内江时,就在内江定居安家,后来迁徙到简阳。他们在迁徙中,背着简单的行囊,搀扶着老人和缠足妇女,肩挑小孩,日不停步,风餐露宿,历经几个月的跋涉,才到达西蜀山区和丘陵地带,艰辛程度难以想象。
       由于此前的移民已把川东、川北和川中一带的地盘占得差不多了,他们只有继续往西走,定居在川西平原边缘地带的山区、深丘和浅丘地区,也就是原来属于简阳的龙泉、华阳的东山一带、金堂的山区和半山区。比如原属简阳的镇子场(今属龙泉驿),原属华阳的东山五场,金堂的廖家场、人和场,新都的木兰寺、石板滩、弥牟场等。少数家庭定居在条件较好的双流白家、石羊、簇桥、黄甲等地,大都在原成都府管辖的各县,与其他姓氏的客家人一起,组成聚居区。
       广东省和平水车头白氏属南阳堂,先祖白高公自明永乐年间立居和平县大坝水车头(现大坝镇鹅塘村白屋)已600余载,现传25余世,后世裔孙遍布广东、四川、重庆、贵州、湖南、台湾等地。
     高公生二子,腾贵公、祥贵公;祥贵公在水车头筑祖堂一座(族人常称水车头祖堂),为三进土木结构。
     和平白氏字辈:老派行:道仲积皓明,朝文色其正;呈升恒光辉,延炽昌庆云。    
      新派行:英贤邦家兴,熙和钦运隆;发祥思宗德,荣华世代同。
      四川成都市脉派:贵道仲积浩。明朝文色其正呈,良俊登廷昭美德(英贤继世耀芳声);兰桂凤麟嘉瑞献(诗书礼义大薪传),华国经纶桢栋选(光宗作述子孙基)。
       四川仁寿县脉派:贵道仲积浩。明朝文日其正为,良俊登廷昭美德(英贤继世耀芳声);
       四川宜宾县脉派:贵道仲积浩。明朝文日(色天)其正(应)为(呈),良(玉)俊登廷昭美德(英贤继世耀芳声);兰桂凤麟嘉瑞献(诗书礼义大薪传),华国经纶桢栋选(光宗作述子孙基)。
       道仲积浩明,朝文色其正;为善广德泽,万福永世兴;源发江西远,流开蜀地长;书田成胜绩,忠孝度南阳;之无传家美,仁义后裔根;九思遵孔训,玉玺自天申。
       四川大竹县脉派:道仲积浩明,朝文色其正;为善广德泽,万福永世兴;源发江西远,流开蜀地长;书田成胜迹,忠孝度南阳。
      重庆綦江古楠镇:仲积皓明月,文色其正呈;升恒光辉延,炽昌庆云征。天文永世新,光辉显朝廷;家贤忠正孝,明龙共长春。高冈金泉涌,祥福启乾坤;宏开琳瑞绿,江淮万载清。
       白居易后人成都建祠堂位于成都市青羊区忠烈祠西街19号(刘宅后面)的白家祠,又名白氏乐阳祠,系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白居易后人---广东和平县入川客家白氏移民子孙共同捐银购建,已有200多年历史(此祠堂已因故撤)。
       据成都白居易乐阳祠客家文化研究会会长白美顺介绍,成都白氏主要是清朝初期"湖广填四川"时广东省和平县入川的白氏客家人后裔,也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后裔。据史料记载,当时填川的白氏先祖有157户396人,从清朝康熙年间到乾隆十七年,历经42年逐步迁入,在迁川300年来,定居成都的白氏客家人繁衍到2万多人。目前,仅在洛带便聚居着4000余白氏客家人。

     四川宜宾白氏部分世系源流及字派如下:

      四川宜宾白氏,始祖白高公原籍福建省福州,迁江西赣州,后迁广东和平县,又迁江西大吏县双坝,入川居大竹县东门外,再迁宜宾县隆兴乡。
       谱载始祖白高公,妣氏生子二:长腾贵,次祥贵,明永乐7年(1410年),白居易后裔白高带着儿子白腾贵、白祥贵,从江西搬到地处广东北部山区的和平县,在那里打地基修房子,成为入粤的落业始祖;祥贵妣氏生子道崇;谱记一世祖:道崇公,妣梁氏、朱氏生十子;
       二世祖:仲珪(道崇公九子)妣黄氏生子:积旺;
       三世祖:积旺,妣黄氏生子:浩廷;
       四世祖:浩廷,妣陈氏生三子:长明耀、次明洁、三明晓;
       五世祖:明洁,妣曾氏、黄氏、陈氏生四子:长朝明、次朝凤、三朝衣、四朝魁;
       六世祖:朝明,妣朱氏生五子:长文仁、次文义、三文正、四文修、五文泰;
       七世祖:文泰,妣张氏生子色凤;
       八世祖:色凤,号龙山,自广东和平县邑至江西大庾县(1957年5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大庾县”改称为大余县)地名沙村小地名双坝竹园子立业,妣陈氏生子二:长其栋(入川居大竹)、次其樑,妣蔡氏生子其补;
      九世祖(入川始祖):其樑,号德润,生於顺治十五年戊戌岁(公元1658年)八月二十三日已时,在广东和平县生长人士,妣张氏生七子:长正显、次正锦、三正爵、四正禄、五正兴、六正发、七正光,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壬寅岁随长兄其栋公父子,从江西南安府大庚县移来四川省顺庆府大竹县东门外离城五里金土地牌坊沟居住,后於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庚戌岁留长子正显,偕正文于大竹,又率六子从大竹县移来叙州府宜宾县宣下乡(现隆兴乡九峰村)黄泥垇白葉龙店附近居住立业,殁后葬在宜宾县义下乡(现永远乡许家村)廻龙店附近地名庙山坡,妣张氏葬在宜宾县义下乡(现永远乡许家村)石卡老对门河下子地名石板岔;
       十世祖(入川二世祖):正光,号耀光,生於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戊子岁四月十八日亥时,在江西省南安府大庚县地名双坝生长人氏,自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壬寅岁随父兄来川,年仅十四岁,殁于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庚戌岁七月初九日卯时夀终,享年七十二夀,葬在宜宾县义下乡(现永远乡许家村)石卡老后龙山,艮山坤向,妣氏生六子:长为清、次为海、三为淳、四为聖、五为贤、六为彩;
       十一世祖(入川三世):为聖,妣唐氏生五子:长善芳,次善怀、三善刚、四善位、五善(不祥);
       十二世祖(入川四世):善位,正八品,道光二十六年报训,生於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丙午岁三月二十七日,在松林寺祠石卡老生长人氏,殁於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癸未岁冬月十八日戍時,在宣下乡中华庙祠下曾家山小屋基告终去世享年九十七夀,葬在曾家山宅前,乾山癸向,妣王氏、贺氏生三子:长廣厚、次廣远、三廣裔。
         入川四世白善位后裔世系(部分)如下:
         十二世祖:白善位(入川四世)~
         十三世祖:白廣裔(入川五世,善位公三子,妣蒋氏生子三:德椿、德香、德备,分居曾家山)~
         十四世祖:白德椿(妣唐氏抱子泽钊)、白德香(入川六世,妣刘氏生子六:泽膏、泽钊“抱给德椿”、泽霖“抱给德备”、泽璠、泽润、泽群)、白德备(广裔公三子,妣赵氏抱子泽霖)~
         十五世祖:白泽钊(妣钟氏、胡氏、刘氏抱子万培)、白泽膏(入川七世,妣李氏生子万培“抱给泽钊”,妣袁氏生子万顷)、白泽霖(妣赵氏生子万松)~
        十六世祖:白万培(妣郑氏、郭氏抱子福根)、白万顷(入川八世,妣袁氏生子二:福远、福根“抱给万培”)、白万松(妣袁氏培珍生子二:福华、福全)~
        十七世祖:白福根(入川九世,妣赵氏前香生子二:永本、永忠,及女二:永华、永聪)、白福远(妣氏生女三:永章、永凤、永伦)、白福华(万松公长子,妣袁氏成冬生子四:永寿、永太、永平、永发)~
        十八世:白永本(入川十世,又名白建文,配曾氏兴富生子世祥)、白永忠(配钟氏琴生女白雪)、白永寿(福华公长子,配钟氏其容生子世荣)~
        十九世:白世祥(入川十一世,又名白楚川,拜继李家,小名李四,配陈氏亚梅生子:白宸溪,生女:白桠溪)……
      字派:
            道仲积浩明,
            朝文色其正;
            为善广德泽,
            万福永世兴。
            源发江西远,
            流开蜀地长;
            书田成胜绩,
            忠孝度南阳。
            之无传家美,
            仁义后裔根;
            九思遵孔训,
            玉玺自天申。

赞 赏
0人赞赏
赞赏详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