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州庄杰出人物:明朝抗倭名将陈璘

 关注陈雄耀 阅读:212
举报
 

        陈璘(1543-1602),字朝爵,号龙崖,广东云浮云安人,祖籍韶关翁源周陂镇龙田城村。据《明史》、《东安县志》等史籍记载,陈璘少怀大志,好武术,谈韬略,结交豪贤,尽得其秘。“罗旁战役”,陈璘升东山副总兵兼署东安参将,万历皇帝赐匾“开拓第一功”。指挥“露梁海战”,陈璘任主帅,《明史》载:“论功,璘为首”。“播州战役”,官至左都督、特进光禄大夫,明神宗赠封“太子太保”。 2014年7月,书记访问韩国,高度赞扬和肯定陈璘“明军统帅”。2017年12月,韩国总统文在寅访华,在北京大学演讲时提及陈璘与李舜臣并肩作战的英勇事迹,成为了中韩关系改善的起点。陈璘明代广东最具民族气节的“抗倭统帅,民族英雄”。云浮陈氏宗亲会会歌《团结起来心连心》,水木东方词、歌手宋健唱。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翁源龙田城陈氏宗祠。9月6日下午,云浮陈氏宗亲会、陈璘文化研究协会一行 ,一出到韩国釜山机场,海南郡政府官员专车接送、接待厅朴厅长(女)前来热情接待。安排食宿、观光旅程。南海郡电视台现场采访。每天还有各道、郡一把手接见共餐,我们沾了将军的光,也可见陈璘将军在韩国的地位和影响力。
一、靖瑶乱,开疆辟土,功盖古今人第一 。明朝罗旁地区东界新兴、东安,南连阳春、高州、信宜(西山),西抵罗定(东山)、岑溪、玉林,北尽西江,与德庆、封开、梧州隔江相望,延绵七百余里,是瑶、壮、黎、苗、僮民族聚居中心。嘉靖末年,瑶人与朝廷官兵战况愈演愈烈。《明史》载瑶谚:“官有万兵,我有万山,兵来我去,兵去我来”。其猛烈程度达到“广东十府被残破者有六”、“两广守臣皆待罪”的地步。万历四年(1576)十一月二十日,攻打瑶民策略制订,两广总督凌云翼奉命调集20万大军,分兵10路(分设10个哨营),埋伏瑶寨,围剿罗旁。凌云翼到了高州府后,即命高州参将陈璘 :“你率一路队伍进攻信宜瑶寨,此次战斗,只许胜不许败”。陈璘率领第十哨---信宜哨,在监军刘志伊统领下,与陈材、陈保、陈显等同族兄弟并肩战斗。肉翼大王是信宜怀乡瑶民首领,身怀轻功绝技,勇猛异常,几次交锋,陈璘士兵多次受阻,伤亡惨重。时陈材巧施献策,以退为进,肉翼大王半信半疑,走出洞外的山岭察看,被埋伏在岩石下的陈璘飞剑砍下。头颅顺江流至3公里外的河滩,鲜血染红了江水,数天不散。接着陈璘乘胜追击,连续荡平瑶寨90所,论功居十哨之首。《信宜县志》载:怀乡地区遂成“草木茂畅,兽禽繁殖”的丘圩。这就是陈璘指挥著名的“一剑定三罗”虎跳峡大战。
陈璘同族同辈兄弟,富林云利陈氏始祖陈材武德将军。万历五年(1577)四月,罗旁瑶乱平定。共计攻破瑶寨564所,被俘斩招降42800人。时年,陈璘34岁。东安始置县,升副总兵署东安参将。陈材升富林千总、陈显升巡检、堂弟陈保封左营哨官。“罗旁战役”被视为“中国历史大事”载入《中日古代帝王年号及大事》手册。万历皇帝赐匾“开拓第一功”,称赞陈璘:开疆辟土,功盖古今人第一 。
二、灭倭寇,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1592年,日本侵略朝鲜,统治者丰臣秀吉派军15.8万人,分兵三路在朝鲜釜山登陆,两个月后,汉城、开城、平壤三个主要城市相继失陷。1597年7月,丰臣秀吉再次增兵14万人入侵。在这生死存亡时刻,朝鲜李氏王朝火急向中国请求派兵援助。1598年2月,陈璘临危受命,以原官升御倭总兵官兼水军提督,统帅1.3万名广东兵,战船500余艘,奉命抗倭援朝。1598年11月19日丑时,中朝联合抗倭露梁海域战正式爆发。日军率兵万人、战船500艘西上,进入露梁海明军伏击区,先遭陈璘左水师主力阻击。调头南下又向北回师时,又遭邓子龙部队截击。再与朝鲜李舜臣名将率领的右军水师三面合围,一时炮火连天,短兵肉搏,日军死伤数以万计,战船几乎全部毁灭。其中倭寇首领石曼子被击杀,倭帅平正成、平正秀被生擒并处死。年逾70的邓子龙,仍然意气风发,率三艘巨舰向日军进攻。在激烈的混战中,邓子龙战舰被误掷的火器击中起火,壮烈牺牲。朝鲜水师李舜臣领兵来援,率龟甲船冲入敌阵,也不幸身中流弹而阵亡。惨烈的战斗一直进行到午后,最终以明军获得全胜而告终。陈璘统帅的露梁海上歼灭倭寇的彻底胜利。标志着持续6年的日本侵朝战争结束,为朝鲜半岛带来了200年和平局面。朝鲜人称赞:陈璘是挽救朝鲜民族的抗倭英雄。《明史》载:“论功,璘为首”。万历皇帝赞: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三、平播州,战斗一生,太子太保大英雄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露梁海战大捷后,陈璘班师回国,被钦命为湖广总兵官。不久,又逢播州(今贵州遵义)苗民起事。57岁的陈璘宝刀不老,奉命向播州征伐。时年二月,与播州叛乱首领杨应龙之子杨朝栋交战,贼军被陈璘军击败。三月十五日,陈璘得知贼首张佑等人在七牌野猪山安营,经三天苦战,攻占三囤,全歼七牌的匪徒。六月六日,陈璘和吴广进攻海龙囤,陈璘在晚上四更时,分别让士兵口含竹木片上山,趁匪徒熟睡之际,杀死守关的匪徒,树起白旗,鸣放大炮,匪徒惊慌逃窜,贼首杨应龙自焚而死,至此,播州之乱平定。万历三十五年(1607)五月,陈璘奉命调回广东任总兵官。五月初八日,陈璘病逝在任上,享年64岁。
韩国陈氏在南乡参观陈璘展览馆。
陈璘因平定播州有功,加封左都督,世袭指挥使,荫封世袭百户,赐“祭葬”于六都莲花山(国葬的一种)。后又因平定苗民有功,恩准在陈璘的祖居地翁源龙田村建造“龙田城”,城内设“太保祖祠”。“陈璘咁大功劳”一句民间俚语,尽可领略陈璘名将风采,是一生征战的民族大英雄。
四、宣传纪念陈璘将军,具有里程碑的历史意义。 “抗倭统帅,民族英雄”是云浮人民纪念陈璘将军最认可的形象宣传词。“英雄城市,世界禅都”是云浮人民对外宣传交流最自豪的标签。云浮应加强与韩国陈璘战斗过的沿海城市沟通对接,找准共同切入点,结盟为友好城市。对振兴云浮经济、发展云浮旅游、提升云浮颜值,具有里程碑的历史意义。
水木东方题陈璘形象宣传词:抗倭统帅,民族英雄。
(一)韩国纪念宣传陈璘将军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露梁大捷”,陈璘任主帅,邓子龙、李舜臣任副帅。“露梁海战”,被评为世界最著名的古代八大海战之一,副帅李舜臣被宣传为“世界史上十大杰出军事将领”,在中国,陈璘伟大功勋不亚于林则徐、戚继光。云浮是陈璘将军故乡,但在宣传上我们还是唯唯诺诺。2014年7月,**书记在首尔大学演讲时高度赞扬陈璘后。丽水市、统营市、海南郡、莞岛郡、全罗南道、庆尚道等沿海城市,纷纷亮出陈璘将军牌子,向国家申请文物遗迹、文化遗产保护。12月,韩国统营市政府率先派出代表团向云浮示好,期望与云浮缔结友好城市,可惜没有下文。今年,在学界、官方的不懈推动下,莞岛郡地方政府不受两国政治环境影响,投资20亿韩元重修关王庙、纪念公园,预计明年3月完工。正本清源,把原先纪念李舜臣神位换上关公神像,左右供奉主帅陈璘、副帅邓子龙,修正一段曾经误传的历史。其求是精神,客观公正,这在云浮是绝对做不到的。目前,云浮在建的东西陈璘文化园,且基本瘫痪。一个可悲的城市,是这个城市没有英雄。一个更可悲的城市,是有英雄不懂得敬佩英雄,宣传英雄。
二)找准共同切入点,彼此合作共赢。 云浮是中国禅宗文化重要发祥地,六祖惠能出生在云浮、圆寂在云浮。韩国26个佛教流派中,六祖惠能的曹溪宗是韩国最大、最权威的宗教团体。有12000多人僧众、一千多万信徒,约占宗敎人口总数的47%。还有2200多个寺院,创建了东国大学和僧伽大学,培养了大批佛教专门人才。其影响力各界均对其“敬而亲之”,被视为有左右韩国选举的力量,不论韩国新任总统还是总统候选人,无论是不是佛教徒,他们都会到“曹溪宗”的寺庙拜会高僧。 溯本追源,曹溪宗的根本就在云浮。云浮提出要把云雾山打造成中国禅意山水旅游目的地,国内的旅游名山、文化名山、佛教名山。云浮与韩国是最有缘、合缘、投缘的地区和国家,两地虽隔千山万水,但若找准切入点,彼此都是共赢。
与韩国学者、史学家交流。建议官方在文化、学术上加强交流,民间在旅游、经济上加强发展。用书记话概括“坚持人文交流,搭建友谊桥梁”。2016年5月6日,陈锦栋赠给韩国丽水市市长朱哲铉书法作品,***在韩国首尔大学演讲时诗句:“坚持人文交流,搭建友谊桥梁”。
三)挖掘陈璘史迹,讲好英雄故事。
陈璘文化景观三点一线,云浮-翁源-韩国,沿途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美不胜收。在罗旁地区,陈璘是一种自觉的文化信仰。几百年来,民间纪念陈璘的庙宇、史迹、遗迹星罗棋布,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东(龙崖陈公祠)、西(富林漂流处)、中(石城太邱书院)陈璘文化园,彼此定位清晰,互不冲突,形成云浮市区新的三点一线。翁源有占地60亩的陈璘公园,现在又大兴土木建设陈璘故居、周陂“龙田城”。韩国沿海城市,陈璘足迹遍及,风光无限,节庆盛典隆重,非常适合发展观光旅游。云浮应该借鉴翁源,借力**,以东、西、中在建的陈璘文化园为核心,全方位发掘陈璘史迹,讲好英雄故事。让“陈璘咁大功劳”的俚语,以事实说话,真正家喻户晓。附补充说明:光禄大夫:皇帝身边顾问之臣,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左都督:都察院长官,负责监察、纠劾事务,兼管审理重大案件和考核官吏。 太子太保:辅导太子的官,一般是皇帝作为一种荣誉性的官衔加给重臣。
[本文为参加2018年9月6-12日,韩国韩瑞大学在莞岛郡举行陈璘文化研讨会论文(节选)。
云浮市禅宗六祖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广东云浮陈氏宗亲会会长    陈锦栋]
《云浮日报》:陈璘家族发展史基本情况
陈璘,字朝爵,号龙崖,生于嘉靖二十三年(1543)正月廿七日,卒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五月初八日,终年64岁。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人,祖籍翁源县周陂镇龙田城村。与东安县明朝抗倭武德将军、富林千总陈材(1548-1597),字朝选,号龙岗,是同族同辈兄弟、翁源远祖陈万三郎第六代孙,陈姓中华得姓始祖、河南淮阳陈胡公第一百世孙。  据历代《陈氏族谱》载:翁源始祖陈万三郎,字君善,明朝英宗正统二年(1437年),携家眷刘氏、张氏、李氏,从福建汀州庄上杭县鸦鹊坪(今永定县抚市镇),迁居到韶州翁源县龙仙镇居住,后迁周陂镇龙田村。龙田城是万历皇帝恩准建城后的赐与, 所以又叫龙田城村。陈万三郎共生五子:法政、法受、法聪(无嗣)、法明(无嗣)、法旺(无嗣)。长子法政生荣,次子法受生富、贵、安。历经几代人的辛勒耕耘,陈氏万三郎成为翁江两岸的名门望族。到了陈璘参将、陈保左营哨官、陈材千总、陈显巡检等第六代,可不事农务,衣食不匮。是人丁繁盛、人才辈出、威振一方的时代。
         明万历五年(1577年)四月,陈璘率祖叔陈本珏,兄弟陈保、陈材、陈显等众多第五六代亲人,参与了平定罗旁瑶乱起事,设立“一州两县”:即罗定州、东安县、西宁县。又分设南乡、富林、函口、通门四个守御千户。安公之曾孙陈璘升副总兵兼署东安参将,奉命携家眷从翁源迁东安县南乡千户所,定居大营村,为南乡陈氏始祖。人丁5000人,其中韩国2000人。与陈璘同曾祖父的陈保,封左营哨官,为陈璘负责后方供给界粮,后在狗头山(今富林阿婆岩附近)失踪。陈保携一子九堂,落籍云利,为云利河东陈氏始祖。人丁500人,其中阳春200人。富公之曾孙陈材,升富林千总、率领信宜十哨戍守什屯,携家眷迁东安县富林堡落籍云利,为云利河西陈氏始祖。人丁4000人,其中阳江1500人,香港600人。弟陈显升巡检,先定居云利屋仔坪,后迁新兴河头,为新兴河头陈氏始祖,人丁500人。贵公之子玉才、玉钦、玉伦,留居翁源龙田城,人丁3000人。荣公之孙陈本珏(第五代)携家眷初迁东安县富林堡云利独屋,后迁河邦,分支居下云利、石仔围、洋岸,为河邦陈氏始祖,人丁3000人。
        目前,陈万三郎裔孙衍至24代,后人遍布广东、广西、贵州、四川、海内外共一万多人。其中陈璘纳一妻三妾:配许氏(一品夫人)、黄氏、叶氏、甘氏夫人,共生九子一女。朝廷对陈璘的祖辈、家眷以及子孙均作封赠,满门俊贤:九经标骑将军、九皋待授将军、九锡送洞殿朱家、九德千户副总兵、九相昭勇将军、九翔正千总、九叙荣禄大夫、九正昭毅将军、九垓升授辽都司。女儿序列第五,许举人冯执忠为妻。陈璘长子九经共生四子:陈谟(柳庆府参参将)、陈诲(南乡指挥)、陈诏(正千户候)、陈谦(正千户候)。陈诏,字泳素,山海关部兵官,1644年明朝末年,迁韩国全罗南道海南郡皇朝里,有300户,人丁2000人。       
(陈氏文史研究员   陈汀州  )

汀州庄云浮万三郎后裔回祖地永定抚市寻根考察

赞 赏
1人赞赏
赞赏详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