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定陶县八一蔡庄蔡氏渊源

作者: 2017-11-29 22:37:27

blob.png

   八一蔡庄位于定陶县东北二十五里,陈集乡南六里,八一行政村,南邻郭庄,北邻张庄,东邻张胡洞,西邻刘庙,人口二百陆拾人左右。 
   蔡庄建于宋朝时期(宋理宗时)有蔡氏光绪三十一年家谱记载,还有定陶县志记载,在宋朝时期定陶县境内建村二十二个,其中就有八一蔡庄,宋朝时期建村叫柏椁蔡家,后又叫九龙口,元朝时期叫冒儿岗,清末时期改名蔡庄,一九五八年大跃进时又改八一蔡庄,定陶县志和蔡氏家谱都记载该村是由蔡杭公建起,是从福建省建阳县迁此,蔡氏宗谱记载着明朝时期村西有家庙一座,传说相当豪华上刚后左右有好几亩地大,房屋十几间,阴碑几十筒,还传说内有最早的先祖蔡杭祖的阴碑最高,蔡杭基在家庙西一里有余,现地点本行政村(以堌堆起庄名)南地,行相已不存在,堌庄有人听老人传说五十八年大跃进时,深翻土地,从蔡家林中挖出一个有锅铁箱的坟墓,因当时在场的几个人都去世了,现在传下来的也没有具体,当时怎样把那由锅铁箱的坟墓处理的,蔡氏宗谱记载,蔡庄(九龙口、冒儿岗)多次被洪水浸没,村庄多次改名,现在的蔡庄整个村向西迁移一百米左右,所以居有蔡杭公的坟墓和林地,没有保留下来,蔡杭公的事情,只有蔡氏宗谱上那些记载,别无它有,只有蔡杭公的七世紧孙臣祖和他的长子民公还有民公以下的,坟墓和林地保留下来了,可在文化大革命时又被铲平了,还好林地已在本村的地盘上,现已复修。 

    蔡庄,在宋朝时期这里是八百里梁山波,丘岭起伏,三边有山,南有窄谷,当时是一个风水宝地,传说蔡杭祖从南宋京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带领家卷,一路北上观看山山水水来到定陶东北,他见此景地有山有水,是个好地方,就安营下寨,杭公作诗一首,诗曰:『元奸免害舍宋主,剪荒安宅养性天,躲奸灭迹到此地,历险安宅保乡村,』(摘录定陶县志)。从此建起了村庄,命名北椁蔡家,因杭公经通天文地理,后来他就安地形起名九龙口,从此九龙口的村名一直传到现在,到了元朝末年,洪水横流庄村十有八九浸没,族人散移,九龙口也被冲洗,起伏的山脉变成土崗,从此,九龙口变成了冒儿岗,当时情景家谱和县志都有记载,诗曰:『元末朝政运气衰,洪水横流民受灾,平地游泥深丈二,族众散没百户该,莫说行讳难详序,从访传闻无处来。』一直到了清朝末土岗被勤劳的族人产除,变成平原,村庄也根据地形的变化,改名为蔡庄,老谱还记载蔡杭公是宋朝宋理宗时朝政要员重臣,当时朝内西官国舅贾似道,以仗他的姐姐西宫娘娘权势绕乱朝纲,杭公多次受贾似道迫害,他就辞官归故里,北上到了定陶(当时定陶归陈留君、济阳县管辖,东汉时期,济阳是蔡氏人口的第二故乡),后来,从杭公下传七世臣,臣公有五子,元末洪水横流庄村浸没,弟兄五人各迁它方,四老去了河南的于城县,三老去了山东的单县,二老去了河南的仪封县(今兰老县东),五老去了山东的曹县(今定陶西立本屯乡)长老留自冒儿岗。 

    兄弟五人分居以后,当时各自发展,几百年来的风风雨雨,族人有的坚持下来发展壮大,有的又去它乡,祖先兄弟五人的后裔已发展到三万人左右,遗憾的是五门到现在没有完全连宗,只有一、三、五门连宗了,长门五千人左右,二门五千人左右,三门七千人左右,四门四千人左右,五门八千人左右。还有五老(五门)以上的分支分布这里是四省交界处二十八个县,一千多个居点,人口将尽十万人左右。 

长门:蔡广彬、蔡升明、蔡厚祥等人 供稿 

三门:蔡庆德 整理 
五门:蔡广瑞、蔡广林、蔡生星、蔡忠现 校正 
五门宗亲2006年7月20日联议会全体通过 

新闻中心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400-6786659
Copyright https://www.nkbj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深圳市闻诺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35220号-3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