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清玉涧陈氏始祖陈崇公祖源考

作者:陈雄耀 2019-11-11 17:41:43

福清玉涧陈始祖陈崇公像

玉涧陈氏始祖陈崇祖源协査暨求证书
江西省徳安县江州义门陈文化研究会:
中华义门陈联谊总会:
        我是福建省福清市“玉涧陈氏”始祖陈崇公后裔陈玄豫,长期关注祖源的考证,因族谱遭毁而导致寻根问祖极大困难,多年前不间断地对始祖陈崇“随王入闽”在固始开展协查无果。偶尔的机缘,获知江州义门陈崇信息,发现两地所记陈崇相似度极高,今年四月,本人、陈伟、陈经长三人赴义门陈进行了实地考证。现将《福清县志》与《福清陈氏大宗谱》中关于我“玉涧陈氏”始祖陈崇有关记载,与《中华义门陈氏大成谱》关于义门第三任家长陈崇进行了较全面的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做出“两地所记陈崇实则同一人”的初步结论,请求贵会协查证明。
两地关于陈崇的主要记载:
福清的记载:陈崇,字尚德,唐朝散大夫,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自河南固始从王入闽,迁本邑为玉涧陈氏之祖。又,陈崇墓,在修仁里太平山。
义门大成谱记载:陈崇,生卒葬不详。字克遵,唐僖宗时人,御史大夫,官至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娶朱氏(生子墓葬不详)、洪氏(生三子枋、衮、让)。主家政28年(公元880一907年),大顺元年(公元890年)立家法三十三条以治家,建书院于东佳山下,唐僖亲诏旌其门,南唐又为义门免徭役、除杂科。
比对:
(一),名字相同,表字相辅。
        名字相同,皆名陈崇。表字相辅:一曰“尚德”、一曰“克遵”,表达的是有所遵循,崇尚品德的意义。古代人二十岁“冠字”,字,是名的延展与补充,名字是相辅相成的。陈崇的两个“字”保持了很好的统一性。也许有人认为ー个人只有一个“字”,这是误解,古人名、字、号比今人复杂得多,表字重置并不奇怪。如宋代名臣陈洪进(914-98年)就有两个字,字济川,又字致先。
(二)赐制相同,官阶相同。
        都是賜“紫金鱼袋”。紫金鱼袋是一种服色制度,唐宋官衔常有此名,紫指紫衣,金鱼袋,鱼状金符,一般佩于腰右。唐朝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鱼袋。唐朝设御史台,相当于现代的监察部门,御史中丞御史大夫同职,官阶也相同。
(三)所处年代相同。
        两地对陈崇的生卒年都没有详细的记载,但都可以判断出所处的大致年代。《福清陈氏大宗谱》记载陈崇唐光启五年(公元885年)任职。《义门大成谱》记载唐大顺元年(公元890年)立《义门陈氏家法三十三条》并创东佳书院,公元880一907年兼任义门陈大家长,可见两地所载的陈崇是同时代的。
(四)两地围绕陈崇的地名有相同之处。
         福清陈崇墓地有“太平山”,“金鸡山”,这与义门陈氏故里的地名惊人相似,那里也有“金鸡山”、“太平乡”(义门故里当时的名称是“太平乡常乐里永清村艾草坪”,唐中和四年公元884年旌为义门,遂改称义门村)。义门的金鸡山,还有一段故事,当时有谣言说义门陈将要出天子,坊间传言“金鸡叫,凤凰啼,不出天子到何时?”说的就是金鸡山的来历。为什么在福清也出现这相同的地名呢,我们无法得知,但应该不会又是巧合,也许是陈崇在异地为官,以地名来怀念故土。
        通过比对,我认为用巧合来解释以上所有的相同点,是没有说服力的,结论指向只能是“两地所记陈崇实则同一人”。
        虔致同宗之礼!
       福清陈玄豫敬托2019年5月21日
           
            中华义门陈联谊总会函件
            义总会发2019函第235号
                                  ☆
        致玉涧陈氏陈玄豫等族人的回函
陈玄豫宗亲及玉涧陈氏族人:
       陈玄豫宗亲所写的《玉涧陈氏始祖陈崇祖源协查暨求证书》收悉。陈玄豫、陈伟、陈经长三位宗亲于今年四月份来江州义门陈氏寻根考证之际,我们双方出示了关于唐代陈崇祖有关文献记载,遵循祖源考证的一般性原则,从名称、官职、御赐封号、年代、生卒葬,乃至地名都进行了比对,本着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精神,我们完全认同“两地所记陈崇实则一人”的结论。我们认为,两地所记陈崇信息如此高度重合,清楚地指向了以上判断与结论。当然,由于族谱未能幸存的原因,玉涧提供的用于佐证的信息量实在太少,为直接、完整地提供证据链带来困难。以下问题应当成为下一步的考证课题:
一,从固始的王(审知)入闽”的记是否准确?
        我国民间移民史在记载祖宗迁出地时,呈现出高度“统一性”记载的特征,在一定区域内几乎所有姓氏“皆言来自某地”,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有不少实例证明,这样的记载并不是历史的原貌。在陈氏祖源问题上应当提出问题并详加考证。
二、假定两地所记陈崇为同一人,陈崇的活动轨迹是否可以出现在江州和福清两个地方?
        现在的问题是,两地关于陈崇生平事迹的记载都不完备,何时何地任职情况,生卒年代情况,两地都没有记载,只是笼统地记载做过哪一类的官职、获得过什么御期等。江州义门谱记载了陈崇任家长和立家法、建书院的时间,和福清所记陈崇在闽活动时间重合。我方认为主持家政和在外做官不一定是矛盾,义门就有“王氏太婆当家”的传说,但她并不在“家长名单”之列,那么她支持家政事务,名义家长是谁呢?陈崇主理家政是决策者的身份,是否一定要事必躬亲,是否可以不负命外出做官呢?从反面推论,如果陈崇任家长28年,只是在家管理家务又如何获得“御史大夫”和赐紫金鱼袋?他应该是从政而且有很好的政绩才荣获官阶的。
三、义门谱关于陈崇在玉涧繁衍的记载出现缺失的问题。
        没有记載,不等于不存在。义门陈氏对最享盛名的陈崇为什么找不到“葬地”的记载也一直疑惑。如果证明陈崇在福清长时间做官、并葬于福清,则疑窦全开。福清县志记载了陈崇的墓址,是否正好解释了崇祖的归宿呢?至于义门谱没有记载到陈崇在福清繁衍子孙的情况,恐怕要分析义门分家时的状态,据推算,陈崇大约于公元930年左右去世,而义门分家是在公元1062年,中间相隔一百好几十年。而义门首次修谱(又称“金字谱”)是在分家之时,当时是“众官临门,監护分析”的高压状态,未能将远地的子孙收宗修谱是可以理解的。
四、如果陈崇在福清另有繁衍,义门合族同居十五代的历史是否中断?
        陈崇是义门的第七代(与第三任家长是两个概念),义门在陈崇时代家族已经很多人口了,陈崇在福清另有繁衍,但义门大家族并未中断,一直到同居十五代的时候才奉旨分家。至于,陈崇在福清的子嗣没有搬来义门同居,是不难理解的,当时义门在外做官的人不在少数,很多子嗣就是在做官的所在地生活,如陈端在“潭州”做官,他的子嗣就在潭州生活,称为“潭州官庄”。
五、陈崇“在义门有子,在福清也有子”怎么解释的问题。
         义门谱记载,陈崇有两任妻子,原配朱氏,继娶洪氏。洪氏生三子,在义门譜中有记载。玉涧支脉是陈崇原配朱氏所衍是可以成立的。陈崇到福清做官,携带原配朱氏,繁衍了玉涧陈氏。朱氏去世后,陈崇在故地义门继娶洪氏,有三子,陈崇立家法明确规定“不蓄仆妾”。这两房夫人只可能是原配、继娶的关系。
          以上五点,是在认同两地陈崇为同一人的基础上的推论与解释,历史真相还有待于我们去发现和考证。悠悠千余年,茫茫民间史,求证结果如何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敬祖爱宗、尊重历史的情怀,重要的是传承良好家风,再造陈氏辉煌,为民族做出更大的贡献。
江西省德安县江州义门陈文化研究会
中华义门陈联谊总会世系源流研究室
               2019年6月2日
(陈氏文史研究员   陈汀州 )

新闻中心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400-6786659
Copyright https://www.nkbj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深圳市闻诺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35220号-3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