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间大兴修谱之风的时候,有幸读到胡适先生为《曹氏显承堂族谱》所作之序。此序明确指出“中国的族谱有个大毛病,就是‘源远流长’的迷信。
没有一个姓陈的不是胡公满之后,没有一个姓张的不是黄帝第五子之后,没有一个姓李的不是伯阳之后。
家家都是古代帝王和古代名人之后,不知古代那些小百姓的后代都到哪里去了?”,“我希望以后各族修谱,把那些‘无参验’不可深信的远祖一概从略。
每族各从始迁祖数起。始迁祖以前的但说某年自某处迁来,以存民族迁徙的踪迹就够了。
各族修谱的人应该把全副精神灌注在本支派的系统事迹上,务必使本支派的家谱有‘信史’的价值。
要知道修谱的本意是要存真传信;若不能存真,不能传信,又何必要谱呢?”深感对如何编修家谱很有指导意义!
时下修谱,有一种贪大求全、求总、求通的倾向,家谱没有修好就修支谱;支谱没有修好就修族谱;甚至于就要修总谱、通谱。这是一种急于求成的表现。
正如民间说的:还没有学爬就要学走,难免摔跤!主编摔跤不要紧,在游泳中学会游泳。问题在于砖瓦不够就要修大厦,没有基础就要建楼阁,难免生产怪胎。
这种先天不足的怪胎并不奇怪,只要承认其先天不足,可以做些后天补救,使其活在世上。可是,主编不承认其谱为怪胎,还要将其乔装打扮为“仙子”,给其穿上皇帝的新衣,纠集一伙人强行将其推到太师椅上,强求族人顶礼膜拜!只能说好,不能说坏。说好者,封官晋爵;指出其不足的,就要遭受其喽啰谩骂!
将一个姓氏的族谱整合作为一种姓氏文化研究是不错的。问题在于,有的人(有人称之为“谱托”)将一种研究成果当做行政命令来强贯硬推,要求族人执行!引起族人反感!将好事变为坏事!
建议,动辄就要修全族统谱的主编们也来读一读胡适先生这篇序言吧,也许对于编修族谱会有一些帮助。
(陈汀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