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文化之二十二:跟上形势,抓好祠堂文化建设几件事

作者:陈雄耀 2019-09-09 20:12:57

       当前,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不断推进,势必为祠堂文化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和更大的空间。


但是,也仍有些人小看祠堂文化,或认为它很“复杂”,不去触及它、研究它。而有些地方,花很多人力财力建祠修房,搞摆设,不注重在文化建设上下功夫。


还有不少是“会建不会管,不去管”。因此,在新形势下,要把祠堂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就要重视和坚持正确导向,切实抓好当前五件事。


(一)弘扬祖先美德,树立本宗良好风尚


修建祠堂,旨在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学习和弘扬先祖美德。如果离开了对自己祖先美德的了解、学习和弘扬,祠堂的修建就失去了本质意义。


因此,建设祠堂文化,首先要了解、挖掘、研究祖先开基创业、兴家旺族、帮亲助邻、爱国爱乡等优秀品德和事迹。


而且将这些事迹整理编撰,形成图文,编入族谱,作为刻塑挂贴内容,成为有祠堂特色文化的表现形式,加以长期传播。


体现祠堂的文化特色,除了重视景物修建外,更要重视本祠堂良好“堂风”(风尚)的形成,堂风是祠堂的精神标记。


良好的堂风,是将贯穿于祖先事迹、训示、堂规之中的人文思想与传统文化中的仁爱、中和、公正、智慧、勇敢、贤良、忠诚、宽恕、孝顺、祟尚真善美等思想道德融合,凝炼成具有独特个性、为宗亲所认可并自觉遵从的一种集体风尚。


“堂风”又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要通过众宗亲加以总结提升。为便于传播,还可以将其归纳成易于口耳相传的名言警句,成为集体的“座右铭”。


弘扬优良“堂风”,还需要有组织、有力度地推动,见之于行动。


例如,有重点地设立模范奖励制度,对在各行各业中做出优异成绩的宗亲,包括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立功官兵、优秀师生、见义勇为者、慈善爱心人士、创造发明拔尖人才、孝子、好婆婆、好媳妇等,都要宣传其事迹,并加以奖励。表彰与祭祖结合进行,这是传播“堂风”,开展美德教育的好形式。


(二)设立奖学金制度,开展助学奖学活动


助学、奖学,支持和鼓励子女读书成才,历来被看成祠堂的重要功能,也是当今祠堂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各祠堂都应当创造条件,设立助学奖学金制度,并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每年对考取重点中学、大学和获硕士、博士的学生,以及在各类学校表现特别优秀的学生,分别给予表扬和奖励。


基金的募集,采取普遍自愿捐助和企业家自愿捐助相结合的方法,在一定年限(2-3年)募集一次。


做到有专人管理,长期坚持,户户捐助,家家共享。还要及时公布资金的募集和使用情况,便于群众监督。


要广泛宣传在本宗中“一个也不能留下”的助学意识,重视对家庭有特殊困难学生的资助,同时重视精神鼓励。


有些祠堂给优秀学生颁发《荣誉证书》,敲锣打鼓给老师和家长庆贺等做法,形成很好的尊师重教风气,值得仿效。


(三)联络宗亲,爱国爱乡,推动创业


为和谐社会建设做贡献,是祠堂应有之义。应当利用各种宗亲活动,旗帜鲜明地宣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


要善于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习优秀的传统道德,宣传“八荣八耻”,宣传关心下一代成长的事迹。


要开展对迷惘的、有不良习气的青少年进行疏导教育,可组织学文化、学知识,邀请专家能人传授生产知识。


可在宗亲中建立信息联络点,通过亲帮亲、邻帮邻,开展生产经营互助,提供生产门路和带动就业,并力所能及地帮助那些缺少依靠的宗亲解决实际困难。


 现在,人口流动频繁,经济互补性强,祠堂应主动联络宗亲返乡投资办厂、开展商贸,参与和支持家乡建设。


有许多祖祠、老祠堂,宗亲分支多、分布广,包括有许多在港澳台和海外的,祠堂可进行多种形式的牵线搭桥,促进互利合作,发展经济。有台胞亲友的,更要加强联亲联谊,溯源寻根,密切往来,共同为促进两岸交流作贡献。


(四)规范祠堂建设,体现优秀传统和现代文明


近一时期,祠堂修建出现多风格,也融入了丰富多彩的现代建筑、装饰元素,显现出新气象。


但是,也出现不少差、乱、缺规范的建筑,有失表现祠堂建设的主旨和应有功能。


如有些地方过多地顺随投资人的意愿,出现了祠堂的设计、布置,甚至连祖宗牌、牌匾、楹联等的内容、规格、摆放位置都要按出资人和出资多少来确定。


还有一些祠堂没有细化设计,使祠堂建造顾此失彼,装修杂乱,缺乏应有文化氛围。因此,祠堂修建必须整体规划,规范程序,精心布施,体现优秀传统和现代文明的风貌。


 堂是祠的中心部位,是供奉先祖神位并参拜的地方,又是提供庆典和重要会议的场所,要作为重点修建。


堂有堂号,一般取名于本姓或本宗历史名人的事迹,如朱姓的“考亭堂”、孟姓的“三迁堂”、周姓的“爱莲堂”等,堂号要制作成木匾,悬挂于大堂正梁中央。


祠堂正堂应按当时历史真实塑设始祖像,纪念其开疆拓土、安家立命、繁衍子孙的功绩。


后辈的祖宗牌按辈份安置在后祠(已建有的),或先祖神像后厢里。


大堂两侧和前厅走廊应雕刻或悬挂祖先训示、名言、本姓本宗发展史的字画。


有历史意义的牌匾应保留悬挂,新进的牌匾要经宗亲立规,选送的原则是各行各业做出重要成就和贡献,并被确认达到一定层次的。


不同祠堂的设置装饰可用不同的现代手段,但其重要布局和内容应当符合祠堂的基本范式。


祠堂的文化氛围既要避免阴森生畏,又要避免过于花花绿绿;既要表现尊严、肃穆、有历史厚重,又能明快、整洁、协调,体现文明先进,给人以亲近感。


(五)加强管理,促进祠堂文化建设上水平


 现在部分祠堂看上去漂亮,却疏于管理,影响祠堂功能的发挥。加强祠堂管理成为当务之急。


加强祠堂管理,要成立董事会,族长不能代理董事长。要在宗亲中推选有文化、会管理、德行好、有威信的人当任董事长。尤其重视推选具备上述条件的各行业退休干部、企业家担任。


加强祠堂管理,要建立必要可行的制度,并在传统和现代的结合上探索制度创新。


(1)建立祭祖制度。包括实行男女同祭,对青少年开展传统道德教育,和开展公益活动等;


(2)完善表彰制度。结合建立祠堂“三册”:一、光荣册:记载受到各种表彰的人物及其先进事迹;二、功劳册:记载建设祠堂有贡献的宗亲、友人、单位;三、要事册:记载祭祖重要宗亲活动及公益活动;


(3)建立宗亲联谊制度。特别要加强在台湾宗亲中开展询祖寻根和经贸合作;


(4)建立慈善公益活动制度,与开展志愿者奉献活动结合起来。


管理好祠堂,更要识大体、顾大局,宣传群众,决不做有损公众利益的事,不做贻误子孙后代的事。


管理好祠堂,必需做到“三戒”:


一戒利用祠堂活动,聚众干涉当地政事和做影响安定团结的事;


二戒造成宗族、异姓之间矛盾隔阂和群众纠纷,以大压小,以强凌弱;


三戒祠堂成为赌博和吵闹场所。


还要加强在董事会领导下的民主管理,重要修建和重要活动多方征询意见,经济收支公开,定时公布。


董事会班子要作奉献、树榜样,加强宗亲之间和与不同姓氏之间的确团结,共同把祠堂建成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阵地,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陈汀州录)

新闻中心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400-6786659
Copyright https://www.nkbj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深圳市闻诺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35220号-3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