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姓族中二十四位女杰简介

作者:陈雄耀 2019-06-23 20:19:56

陈香梅

陈慕华

陈至立

陈秀榕

        为尊重女性,充分发挥妇女在各个领域中的作用,特将族中杰出的妇女代表,选登于此,以示弘扬。
        息妫、陈国国君把长女嫁给了蔡国国君(蔡国在今上蔡县一带)人们称她蔡妫,息侯在迎娶息妫时,途径蔡国,蔡侯馋于息妫的美貌,亵戏息妫,息妫大怒而去,息侯亦恼羞成怒,遂串通楚王设计灭蔡;息国佯称楚王要灭息,便向蔡国求救,蔡国派兵救息遭楚伏击,蔡军不敌,急奔息城,息侯闭门不纳,蔡大败回逃,楚兵穷追至莘野(汝南境)俘虏蔡侯,蔡侯为报复息侯,在楚王面前大讲息妫如何美貌,楚文王好色,闻后喜出望外,便借故巡访息国;息侯设宴招待。楚文王在设宴答谢时,擒了息侯。息妫闻讯,叹道:“引狼入室,吾自取也。”遂奔后园,欲投井自尽,被楚将斗丹寻着,劝她道:“夫人能救息侯不死为什么不救呢,何必两人都死。”为救息侯,息妫去见楚文王,楚文王答应不杀息侯,便须将息妫立为夫人,息妫入楚宫后,终日以泪洗面,三年不与楚文王说话,息夫人为楚文王生有二子:长子熊艰、次子熊恽(即后来的楚成王)。息夫人的最终结局《烈女传》载:息夫人入楚宫后,楚文王让息侯守宫门,息夫人趁楚文王外出与息侯相见,诉说分离之苦,最后二人一同自尽。
陈硕真(?~653)唐高宗李治时浙江农民起义军女首领。睦州(今浙江省建德县,位淳安县东南)人,653年(高宗永徽4年)与其妹夫章叔胤在睦州组织农民起义,聚众数以万计,她被称为“文佳皇帝”,以其妹夫章叔胤为仆射,叔胤率军攻克桐庐(今浙江省桐庐县,位建德县东北),她率军两千人,连攻睦州、于潜(今浙江省临安县,位今杭州市西),直逼歙州(今安徽省歙县,位皖南屯溪市东北)城下,另派童文宝率军四千人攻婺州(今浙江省金华市),后起义军在婺州刺史崔义玄和扬州刺史房仁浴军攻击下失败,她被俘牺牲。
陈金,号金花郡主,陈邕之女也,邕公唐神龙初进士,任太子太傅,与李林甫不协,开元二十四年丙子被谪入闽,旋移漳之南绎路,南厢山居焉,因筑室备钟鼓楼台,宏其園囿,以为一生之乐,极游观之雅也,州府参谤逆课,大祸来临,金花郡主向邕公日:今日之事,已无奈何,然独有得脱之路者,奉佛之举可也,将家宅变为寺院,物产尽行施含,庶可弭谤而免祸焉。邕公曰:宁去丹朱堂,毋赤吾族,遂适三都后水头,金花郡主挥笔书“悠然”二字於院后,至今字迹犹存。迨官兵至,金花郡主持香恭按,官入门睹满座金像,曰院实也,州府参谤虚也,官退无事,皆金花郡主之力也。
陈碧娘,碧一作壁,南宋末云霄(今福建省云霄县,位于漳浦县西南)人,为南宋都统张达之妻,张达曾在广西抗元,并参加厓山之战,夜袭元张弘范部之水军,她两个弟弟也从军压厓山,都战死,失败后,隐居不出,她所作《平元曲》辞意慷慨,相传张达从帝昺自南澳岛(今广东省南澳)钱澳到甲子门时,她曾送丈夫至钱澳,故此地后有辞郎洲之地名。
陈瑞贞,番禺陈冲裕女,通孝径、内则烈女传,女诚诸书,洪武初选充内尚书,宫嫔咸师事之,成祖时以病终于官。
陈端生(1751~1796)清代浙江省杭州市人,清代女文学家,祖父句山,在当时亦颇有名,丈夫范菼因科场案被谪戌,她著有弹词《再生缘》,文笔较为细腻,书共二十卷,她仅写了十七卷,后三卷由女作家梁楚生(名德绳)续补,最后由女作家侯芝修改为八十回本印行,另外,她还著有《绘影阁诗集》己失传。
陈衡哲(1893~1976),现代女作家,1893年生于湖南省衡山县一个封建官僚家庭,字莎菲,幼年在舅父舅母的启蒙下,在蔡元培等人创办的爱国女校读书,1914年夏被清华大学录取为留美女学生,到美国后,入瓦沙女子大学,专修西洋历史,同时学习西洋文学,并以莎菲为笔名,开始文学创作,1918年获瓦莎大学学士学位,后入芝加哥大学学习。1920年夏,获芝加哥大学士学位。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1928年至1933年,曾先后四次代表中国出席在檀香山、东京、上海、班府(加拿大)召开的太平洋学会的学术会议,后在北京大学教历史,四川大学西洋史教授,期间因在《新新闻》上发表揭露文章,遭到黑暗势力的围攻,愤而辞职,回到北京,1949年解放后,为上海市政协委员。她在新文学运动中,先于冰心、庐隐而发轫,是进入现代女作家之林的第一人,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小雨点》,短篇小说《老夫妻》、《波儿》,诗《人家说我发了痴》,以及《衡哲散文集》、《谈教育问题》、《谈乱世文人》等共十一卷。
陈学昭,1906年4月17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县北门外陈家埭,祖籍河南省潢川县,原名陈淑英、陈淑章,笔名学昭、野渠、式微等,为现代著名女作家。1924年初,去安徽省立第四女子师范任教师,夏季回上海从事写作,1927年5月,赴法国巴黎学习兼任天津《大公报》驻欧洲特约记者。1935年2月,由法国莱蒙大学授予文学博士学位,后回国。1938年8月,以重庆《国讯旬刊》特约记者身份赴延安采访,1942年5月,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194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胜利后,去东北工作,1949年11月,去浙江大学任党支部书记兼中文系教授,著有《我所希望的新妇女》、散文《倦旅》,散文集有《寸草心》、《烟霞伴侣》、《如梦》等,长篇小说有《南风的梦》、《工作着是美丽的》、《春茶》等,还有杂文集《败絮集》,短篇小说集《待婚者》、《新柜中缘》,诗集《纪念的日子》,回忆录《天涯归客等共22部。
陈素真,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原名王若瑜,陕西省富平县人,1918年3月20日生。幼年其父王秉璋遇难,随继父艺人陈玉亭学艺。八岁拜豫剧演员孙建德为师,初学旦角,后因嗓间不适,改学生、净、丑。1934年回开封演出,被称为“河南梅兰芳”。1935年初同著名戏剧家樊粹庭合作,创建豫声剧院,一年之中主演了樊粹庭编写的七个大型新豫剧《凌云志》、《义烈风》、《三拂袖》、《柳绿云》、《霄壤恨》、《女贞花》、《涤耻血》等,被誉为“豫剧皇后”。1937年春赴北平师范富喜学武功。同年7月与樊粹庭在河南商丘创建狮吼剧团。1940年秋率狮吼剧团赴西安演出《克敌荣归》、《涤耻血》等,誉满全城,被称为“豫剧大王”。1952年秋参加中南区戏曲会演,演出《三拂袖》,获荣誉奖。翌年到兰州创建素真剧团,任团长。1954年出席河南省第一届人代会。曾被选为河南省政协常委、河南剧协副主席。1979年出席第四次全国文代会,被选为中国剧协理事。
陈慕华,浙江青田人,1921年6月生,193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至1945年先后在延安抗大学习,后任三分校训练部军事佐理员,延安留守兵团警备五团参谋,兵团司令部教育科参谋,1945年至1950年任热河军区司令部一科参谋,1971年至1988年任对外经济联络部副部长、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部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中央爱国卫生委员会主任,对外经济贸易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务委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党组书记、理事会理事长、中国银行董事会名誉董事长、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成员。1988年至起任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主席、党组书记,中国银行董事会名誉董事长。第五届、六届、七届、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届、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人国人大财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共第十届、十一届、十ニ届、十三届、十四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中央政治局侯补委员。
陈香梅,1925年6月23日生于北京(当时叫北平),陈香梅从小喜爱文学,英文基础很好,1944年,陈香梅加入中央通讯社昆明分社,成为中央社的第一位女记者,她曾在1945年、1946年分别出版第一本散文与诗《遥远的梦》和第一本小说集《寸草心》,凭着她熟练的英语和良好的素质,她被派往采访飞虎将军陈纳德。他们从相知、相爱到相依,终于在1947年举行婚行,是年,陈纳德54岁,陈香梅23岁,他们的婚烟成了历史上一段佳话。1963年,她受肯尼迪总统委任到白宫工作,成为第一位进入白宫的华裔,1964年,她在华府参加支持高华德参议员竞选总统委员会发起人,开始进入华人参政的主流社会。1967年,她被尼克松委任为全美妇女支持尼克松竞选总统委员会主席,并兼任亚洲事务部;尼克松获胜后,她于1968年被任为共和党行政委员和财务副主席。1970年,她担任飞虎航空公司副总裁,
为美国航空公司第一位女副总裁;并加入美国大银行,为第一位亚裔董事。1972年,她被选为全美七十位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1978年,她为里根竞选总统铺路,1989年,她出任白宫出口委员会副主席,并两度被选为美国共和党少数民族全国主席,是共和党亚裔委员会主席。1989年,布什总统上台后,她继任总统府白宫学者委员会委员。1991
年,她出任美国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美国内政部环保委员会委员、美中航运总裁。陈香梅享有“中美民间大使”之美誉。她曾在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和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中作出过积极贡献。1980年,她作为里根的亲善大使到中国大陆和台湾访问,在两岸之间积极沟通,促进了两岸交流,她说:“只要中国人能扬眉吐气,我于愿已足”她对养育过她的中国一脉情深,为中国的发展不遗余力,她是中国海外交流协会顾问,中华全国妇联名誉顾问,中国国家旅游局特别顾问,陈香梅教育基金会董事长,还是北京师范大学、沈阳东工大学等院校的客座教授。
陈素芝,江宁沈阳人,1931年生,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毕业于辽宁大学哲学系,历任沈阳五三工厂政治部副主任、党委副书记、厂长,中共辽宁省委常委,辽宁省副省长,辽宁省总工会主席,1979年获全国三人红旗手称号,1988年起任中共辽宁省委常委、辽宁省副省长,是中共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
陈少敏(1902~1977),山东寿光人,原名孙进修,早年在青岛日商纱
厂做工,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天津市委秘书长、妇女部长、唐山市委宣传部长、冀鲁豫特委副书记、中共江西省委妇女部长、洛阳特委书记、河南省委组织部长、鄂中区委书记兼新四军鄂豫挺进支队政委、鄂豫边区党委书记、新四军第五师副政委、中共中央中原局组织部长。建国后,任中国纺织工会主席、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是中共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
陈秀榕,1953年12月生,福建福州人,197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1年3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大学学历,现任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历任共青团福州市委常委、副书记、书记,福建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福建省妇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主任(主席)、党组书记:福建省龙岩地委副书记、龙岩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福建省委组织部副部长;2001年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2003年任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中共十六大代表,2005年3月,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当选为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陈立英,湖南常德人,1934年生,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毕业于天津大学纺织系,历任云南纺织厂副总工程师、副厂长,昆明市纺织工业公司经理,1983年起任云南省副省长,是中共十ニ大代表。
陈铁迪,湖南长沙人,1935年生。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专业。历任南京大学、同济大学讲师、副教授,同济大学系党总支书记、校党委副书记,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书记,1988年当选为上海市第九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陈舜英(1912~1982),福州人。1935年毕业于北平大学工学院染织系,在太原染织厂任技术员,组织工人斗争。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山西辽县县委书记,太行区妇女救国总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河北省妇联主任,中共中央中南海妇委书记,全国妇联妇女干部学校校长,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妇委书记。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陈玉杰,吉林榆树人,1941年11月出生,1985年6月任中共河北省委常委,1994年3月任河北省委副书记,1996年7月任中共吉林省委副书记,2000年2月任中央金融工委副书记。2003年1月任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是中共第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
陈至立,1942年11月生,福建仙游人。196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9月参加工作,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电介质物理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副研究员,历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所党委副书记,上海市科技工作委员会党委副书记、书记、市委宣传部部长,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国家教委党组书记、副主任,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务委员。中共第十三届、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广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党组成员,全国妇联主席。
陈茹玉,福建闽侯人,1919年出生。中学毕业时,正值芦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当时,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和北京大学迁往昆明,成立了西南联大。陈茹玉抱着科学救国的热望,说服父母,只身到昆明报考西南联大,入化学系就读。1942年毕业后在重庆北碚中央工业试验所工作,后到大溪口钢铁厂化学分析室任技术员。1944年到云南大学矿治系任教。1946年,回天津在南开大学化学系任教。1948年春,她和丈夫何炳林双双考取美国南加利弗尼亚州大学研究生,赴美留学。同年秋,她转入印第安纳大学化学系攻读有机化学。1952年春,她获得印第安纳大学化学系博士学位。1956年她夫妇俩终于回到了阔别8
年的祖国。1965年,陈茹玉和丈夫研制成功的“除草剂一号”比国外的合成法先进,能除掉20多种杂草,荣获国家颁发的一等奖。陈茹玉对有机合成和微量分析也有独到的研究。陈茹玉回国以来,发表了50多篇关于有机合成、有机磷农药合成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还出版《国外农药进展》和《有机礎化学》等专著。陈茹玉历任南开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教研室副主任、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评议委员会成员、国家科委发明评选委员会审查员、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农药学会副理事长。她是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八届天津市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委员,1979年和1983年两次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陈珪如(1907~1986),闽县人(今福州市区),1927年,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1930年毕业后,对哲学产生兴趣,1936年起,从事外文翻译,将哲学辩证法名著介绍给国人,并撰写论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出版总署编审,1951年,调中共中央党校任教,1955年,调上海大学哲学系,历任副教授、教授、自然辩证法教研室主任,当选为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成为中国哲学界颇有成就的女学者,主要译著有《唯物辩证法教程》、《唯物论与经验批判论》、《自然瓣证法》、《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马克思义与科学》等。
陈淑圭(1899~1976),闽县人,(今福州市区),1915年,入华南女子文理学院附中就读,1918年毕业,升入该校教育系学习,淑圭早年赴美国留学,获美国康尼尔大学文学学士、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士学位,是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得意门生。回国后到福州华南女子大学任教。1927年,华南女大外籍校长辞职,成立校务委员会,淑圭任委员会主席,后兼任教育系主任,1933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和福建协和大学合并为福州大学,叔圭任教授兼教育系主任,不久,到华东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先后担任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学院、福建师范
大学教授。淑圭长期从事教育哲学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和研究,著有《美国中学学校的奖品》等在美国学术刊物上发表,编有《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普通心理学》、《比较教育》和《思维学》等教材。
陈桂贞(1895~1972),闽侯人,林祥谦夫人,1918年随夫到武汉,1923年二七惨案后,避居乡间,1958年,当选为闽侯县祥谦人民公社副社长,兼闽侯县第二中学名誉校长,1956年、1959年两次被评为全国烈属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陈文茜,台湾著名时事评论员、节目主持人,陈文茜主持的谈话节目长期名列台湾电视台首位,拥有博士学位,曾任唱片公司总经理、民进党中央党部文宣部主任、现为商业周刊时评专栏作家的陈文茜横跨台湾政治、商业与媒体界,是颇具影响力的风云人物,陈文茜在政界人脉深厚,常有独家资料披露;对两岸关系、台湾政局与台海局势、国际问题,特别是中美关系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独到的见解。
(陈氏文史研究员 陈汀州)

新闻中心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400-6786659
Copyright https://www.nkbj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深圳市闻诺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35220号-3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