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系统录入
继世祖(季札公)
延陵季子
吴季子,名札,因封于延陵,故号延陵季子。他不们很有学问和才华,而且心地极为善良.仁义礼让,四德俱全。从小就深受父亲宠爱,也为兄弟们爱截.就像当年周太王对季历、姬昌一样.寿梦在世时.也有要让季子继承王位的心意,临终时还以未设立季子为嗣深感遗憾。寿梦去世后,诸樊以长子身份临时摄政。除丧后,他和其他兄弟商量,决定废长立少,将王位让给季子。并受到吴国王室的一致拥护.不料季子却像当年泰伯一样出逃乡下,诸樊才不得己继位为吴王。他与兄弟们商议决定以后吴国王位的继承一改父终子继的旧法,实行新的兄终弟及制,目的是兄弟一个接一个传下去,从后一定要传给季子,实现父王的遗愿.所以.诸樊继位后,行动举止骄姿轻慢.不畏鬼神,但求速死.公元前548年在攻打楚国的盟国巢国时.诸樊亲自上阵,轻死冒进.终于中箭身亡。临终时仰天长笑,十分欣蔚,并遗命弟弟余祭:“必以国于季子”。余祭继位后.也抱一个心愿.尽快传位于季子。因此.在位十七年.金戈铁马.耀武逞威.南攻越国.西及强楚,后被越国阉奴刺杀身亡。后由三弟余昧承接王位。余昧也像两个哥哥样,依然自暴自弃,轻生乐死,竟然只在位四年便溢然长逝。临终时叫来弟弟季子,遗命传位于他,了却父子四人的夙愿,季子闻命,痛哭流涕,感动之余,更觉愧不敢当此厚爱,于是在余昧去世后.再一次违命不从.逃到延陵乡下当农夫,后受封了延陵。他这样做是有意将王位传给侄儿,以报答兄长的一片爱心.吴人找不到季子,不得已只好立余昧的儿子僚承嗣王位。
季子不仅有三让遜国的美德,还有渊博的知识和深刻的洞察力。他出使鲁国,观周乐,而能准确地从乐中听出其兴衰治乱之声。出使齐、郑、卫、晋等国,每到一国,都能对其国内政治形势作出正确的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深得各国的尊重。季子北上出访时,途中拜见徐国国君.徐君十分喜爱季子的宝剑,但又不敢说出来,季子心里知道他的意思,因为要出使中原诸国,没有将剑赠送给他,回来到了徐国,徐君己经死了,于是就解下自己的宝剑.送给继位的国君,随从者说:“此乃吴国之宝也!”
季子说:“以死背君心,是欺也,”继位国君说:“先君无命、孤不敢受。”于是,季子将宝剑挂在徐君墓旁树上才离去.徐人歌颂道:“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兮带丘墓。”
季子死后.孔子曾手书十字碑文:“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后人为了纪念季子曾修建了两座季子庙和三座季子祠,有的至今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