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门陈回归庄陈义祥与“异流同源说”发言人陈刚的探讨

作者:陈雄耀 2020-03-07 08:51:45

为什么有人质疑“异流同源说”?
——与“异流同源说”发言人陈刚的探讨
        今天这篇文章是应陈刚的要求而写。这个世上叫陈刚的人太多,有几个陈刚还是我的朋友。今天要说的陈刚是义门陈“异流同源说”的发言人陈刚,我们之间还没有见过面,都是网上隔空喊话。只要有我涉及到义门陈“异流同源说”的质疑,包括有其他宗亲如武亮、汉民、雁文、恩明、网名“小生活”等人质疑“异流同源说”的文章,基本上就会看到陈刚的“商榷”、“驳斥”文字。无论文章作者观点是对是错,有理无理,在陈刚的面前全是错误的,仿佛自己无所不知。回击对方常见“谬论”、“混淆视听”、“孤陋寡闻”、“荒谬至极”、“胡说八道”、“悬崖勒马”、“以卵击石”字样,口气不小。但是这比“异流说”其他个别人令义门蒙羞的谩骂还是要好多了。
    看来“异流同源说”不仅仅是用文章辩驳他人,更重要的是在捍卫自己的研究“成果”。“异流同源说”的研究成果,岂能容他人反对和否定,所以必然会去一一辩驳甚至斥责对方,想想这个可以理解。
    岂知,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宗亲质疑“异流同源说”?难道都是吃饱了撑的吗?如果“异流同源说”获取了大家的认可,应该赞赏才是,那为何有人偏偏去反对?
    敢于发声者,必有其道理。“异流同源说”正因为破绽百出,无论是考证方式(如用中后期谱志史料来否定前期史料)还是考证方法上(考证材料、证据和逻辑)都存在问题。下面选择几个陈刚的“驳斥”回应一下,也算是一个答复。
    一、关于代际间隔均数问题。在唐宋代际间隔均数上我是比较中肯地拿出了三个理由和数据:一是部分同意“异流说”的28±4年的说法;二是拿出义门陈分庄前的代际间隔均数;三是分庄后的宋元时期三个庄的代际间隔均数。考虑到分庄前的世系辈分存在争议,我就拿出分庄后的三庄家谱的代际间隔数字,并且在此三家谱上选取多个代际均数。这应该是比较科学了,但陈刚还是要去否定它,其中一个理由是要以墓志来证实宗谱的准确与否。照此逻辑,那你陈刚之前和今后出示的宗谱还能有用吗?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陈刚拿出的唐代和清代皇室的代际间隔均数是错误的。唐皇李氏代际平均数是23.28年而非25年;清朝皇室代际平均数是31.54年而非35年(这个数据参考意义不大,我们谈论的是唐宋)。
    二、关于义门陈世系问题。“异流同源说”把陈旺接成蕴圭之子,把陈仲之子陈崇变成伯宣之子崇后,就把义门陈变成“叔慎裔陈旺支和叔明裔伯宣支”两条“异流”。义门陈自陈叔明至各分庄始祖二十二、二十三世变成了陈叔明至各分庄始祖只有十五世了。
    如果义门陈自叔明至分庄始祖只有十五世,就有两点解释不通了:一是谱志史料记载的义门陈十五世不分家是指在江州义门陈的两百余年同族合居,陈伯宣一代往上至陈叔明的各代并没有合族同居;二是若按“异流说”的世系排列,陈伯宣至义门分庄该家族在江州义门合族同居只有六世。就按“异流说”给出的陈伯宣824年出生,到嘉佑八年(1063年)分庄共239年时间只繁衍了六代人?按谱志记载的陈伯宣元和年间隐居庐山,到嘉佑分庄时间更长。若是按上述的陈伯宣两个时间段至义门分庄计算,代际间隔均数在40—60年之间,显然是不能成立的。
    换个角度看,如果把义门陈世系按“异流说”的世系数缩短至十五世,从陈叔明至分庄始祖代际间隔就不是28±4年,就会普遍高于此数。我们还是以万福庄、蕲春庄、回归庄分庄始祖至陈叔明出生年计算 :
    万福庄昺公(1037—562)÷14=33.92年;蕲春庄守琉公(1024—562)÷14=33年;回归庄公成公(1044—562)÷14=34.48年。
    以上情况和数据一罗列,懂行的宗亲一看就会明白“异流同源说”存在的破绽,如果再结合其他的史料分析还会发现更多的问题。
    如:按《宋史-陈兢传》伯宣子崇说,“檀—旺—机—感—蓝—青—伉侍俛伟伸”这几代人就没有着落和交代了,这几代人就凭空消失了。若要说这几代人与陈旺一起变更到叔慎支系去了,该文也不见交代;若要以文中有“从父弟旭”为由说是叔慎裔陈旺支,文中也应该有所交代,但是没有。而其他的谱志史料记载陈旭则是陈伯宣八世孙陈俛的后裔。
    写了上面的这些内容,是因为陈刚两次要我回答义门陈叔明至分庄的世系问题,故我在此着墨多了一点分析和回答了你关心的问题。
    三、 再说陈伯宣活动年代及生卒时间的问题。我写的《陈伯宣活动年代考》,核心是根据文献学考证陈伯宣的主要活动年代是在贞元年间至元和年间(公元785—820年),这段时间为陈伯宣注司马迁《史记》和隐居庐山时期。其出生时间我是按古人的寿命上限100岁来计算的,并非确定其出生于公元730—740年。其具体出生时间我会在后期的考证文章中缩小其出生时间范围直至准确时间。
    四、关于考证、考据问题。我已在《义门陈源流史料研究(五)——考据的原则兼议“异流同源说”》一文“关于铭、谱、志、史的利用和取舍”章节阐述清楚了。我从来没有说“以谱考史”或以“以史考谱”的话,我认为说这话的人是以偏概全,本身就缺乏考据学的专业素养。“以史考谱”或“以谱考史”是典型的割裂史中有谱、谱中又史的空想论。比如《宋史-陈兢传》其史料来源于陈泰的《回义门累朝事迹状》和胡旦的《义门记》,其错误之处源自于编撰者改编;明清地方志记载的“伯宣子崇”转自于《宋史-陈兢传》;义门陈宗谱也是来源于各时期各类文献资料。
    没有谱怎么去考史?也没有哪种史书专为陈氏立谱的。史也只能补充谱,没有单独的“以史考谱”或“以谱考史”一说,史谱不可能分割。举个例子:“异流说”的所谓“以史考谱”,把陈兼的出生时间依据《酬裴员外以诗代书》文推其出生于695—700年;把陈京的出生时间依据《唐故秘书少监陈公行状》于贞元二十一年终,推其出生于735年;陈褒的出生年是根据修水《龙峰陈氏宗谱》推其出生于740年,最后把陈京、陈褒父子出生时间搞成了相差5岁。其实“异流说”的以史考谱,其实更多的还是拿谱说话,并非“以史考谱”,也不可能做到全部以史考谱。宗谱考证最后还是要铭、谱、志、史相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综合考虑。
    写了这么多,最后要说的是陈刚还算是有志青年,四十出头的年龄,正是人生事业的发展期。也爱好家史谱谍研究,这么多年投入的精力不小,收集和整理的资料也不少,难能可贵。但是,“异流同源说”这条路走错了,错得离谱了。以后“异流同源说”将不是面对某个人或某段时间的质疑,他的争议和质疑将会是直到水落石出、尘埃落地的那一天为止。
    今后,质疑“异流说”的文章应该不会消停。作为“异流同源说”的发言人,如何体现义门人的胸襟很重要。文风可否朴实平和点?不要有躁气,更不可有戾气,这样方能赢得对手和广大宗亲的尊重和认可。假设我今天的的文章标题也仿制你的文风写成《驳斥“异流说”陈刚的某某谬论》,不知你看了有何感想?以前我写的针对性文章也从来没有提到你个人的姓名,今天是个例外。
    我们都来自于荆楚大地,是湖北老乡,又同为义门后裔。算起来你在读初中时我已经从事教育工作了,你也曾求学于武汉,同在一个城市呆过。我们的分歧仅源自于义门陈源流研究的观点不同,不是敌我矛盾。世界就这么大,说不定哪天双方就不约而会。基于此,话不说绝,事不做绝,方是为人之本。
    此致!就此搁笔。
(原创 陈义祥  义门陈回归庄  
        2020年3月5日于武汉)

新闻中心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400-6786659
Copyright https://www.nkbj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深圳市闻诺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35220号-3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