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牒文化之四十四:擦亮“精神胎记”,让我们记得住家谱

作者:陈雄耀 2019-09-29 20:07:54

       谚语有云:乱世砸锅造枪炮,盛世修谱建史庙。自古以来,太平盛世,家兴族旺,就要追根溯源,续修族谱,家谱上面的每一个名字,让我们看到了普通百姓的家族变迁。
有了家谱,就寻到了“根”,个体因此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哪怕你再默默无闻,至少会有一群人,永远地记住你,怀念你。如果你与之相连的历史,恰好有着伟大的人物、辉煌的过去,那么那种与历史联接上的惊喜,更是难以言喻。
家谱的核心是文化传承,在它的背后,人文教化等诸多价值正日益显现。家谱能起到帮助一个家族慎终追远而又不偏离主线的作用。
如今,很多人有了经济实力,具备了修家谱的条件。而随着生活的富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我是谁?我从哪儿来?”这些问题,希望找到自己的根脉。
过去,每一个家族都有家谱,人们有很强的寻根意识,都很在意老祖宗是什么人,怎么传下来的。
也许有读者会以为这是“封建关系”。但这种关系伦常里,饱含着浓浓的亲情。有了相应的辈分称呼,族人间才会有亲人的感觉。即使在不再聚族而居的今天,也没有过时。
当前家谱文化的复兴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不仅有利于个人找到归属感,同时还有利于增强民族和国家的凝聚力。
中国人重家国情怀,重视家庭教育,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家与国始终紧密相连,强调“求忠臣于孝子之门”,认为“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在这种家国同构的传统精神下,家风不仅是自家庭院之内的事,而且关联着整个天下,而绵延不断的家训文化也就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家谱中的家训、家规,大则利于增强民族和国家的凝聚力,小则对家族中优秀人才的辈出,都能起到强大的感召、教化后代的功能。
中国人重孝道,最根本的是讲求慎终追远,饮水思源,不忘血脉传承,不忘祖宗先人。寻根问祖,是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国人自古重视家的根系源流。
家谱,延续着家族的血脉,更传承着祖上的遗训和期望,一代代的接续,或绵延家风,或与时俱进,而为人孝悌,始终是治家的根本。不但是记载家族发展变迁的文献史,更应该是一部教育后人的教科书。家谱是一个家族历史的沉淀和绽放。
一本家谱见证了人们耕读传家、生生不息的精神、繁衍出千千万万个后代,是一个家族引以为傲并值得世代传承的“珍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宝贵遗产。
(陈汀州录)

新闻中心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400-6786659
Copyright https://www.nkbj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深圳市闻诺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35220号-3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