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陈氏名相:一代廉吏陈宏谋

作者:陈雄耀 2019-07-16 21:19:27

        陈宏谋(1696-1771) 字汝咨。临桂(今广西桂林)人。雍正进士历官布政使、巡抚、总督,至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在外任三十余年,任经十二行省,官历二十一职,所至颇有政绩,得乾隆帝信任。革新云南铜政,兴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理天津、河南、江西、南河等处水利,疏河筑堤,修圩建闸。先后两次请禁洞庭湖滨私筑堤垸,与水争地。治学以薛瑄、高攀龙为宗,为政计远大。辑有《五种遗规》。乾隆三十六年卒。谥文恭。
                     人物简介
  陈宏谋,字汝咨,号榕门,原名弘谋,晚年因避乾隆(弘历)讳,改为宏谋。他是清代广西及桂林籍官员中,官位最高(宰相),任官时间最长(48年),任官历经省份最多(12个省),政绩卓著而在民间影响最大的一位清官、名臣。他出生于桂林临桂县四塘乡横山村一个普通农户家。雍正元年(1723)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历任翰林院检讨、支部郎中、浙江道御史、扬州知府、江南驿盐道、云南布政司、直隶天津道、江苏按察使、江苏江宁(今南京)布政司等职;后又历任甘肃、江西、陕西、湖北、河南、福建、湖南、江苏等省巡抚和陕甘、两广、两江、湖广等地总督。
                  人物评价
        乾隆二十八年(1763),他奉调进京,历任吏部尚书、工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东阁大学士等职。乾隆三十六年(l771),他因病疏请回乡。得乾隆允准,加太子太傅衔,谕令所经处官员二十里内料理护行。同年六月,船行至山东兖州韩庄时,他病逝于舟中,终年七十六岁,谥号文恭。陈宏谋是康乾时期清官廉吏的代表,又是清代的理学名臣。他治宋代二程、朱熹之学,强调明体达用、知行合一。陈宏谋无论是为官还是治学,都是一代楷模。《清史稿·陈宏谋传》称"乾隆年间,论疆吏之贤者,尹继善与陈宏谋其最也……宏谋学尤醇;所至拳拳民生风俗,古所谓大儒之效也。"
                    编著
  陈宏谋,雍正元年(1723)进士,毕生为官,曾任江苏按察使、湖南巡抚、云南布政使等职,止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外任30多年,历12省,研究各地民心风俗的得失利弊,分明兴革,逐条钩考,加之勤奋学习,遂成为学识渊博、编著甚丰的学者。主要编著有:《纲鉴正史约》(增订)、《司马文公年谱》(辑)、《三通序目》(录)、《甲子纪元》(辑)、《培远堂偶存稿》、《大学衍义辑要》(辑)、《大学衍义补辑要》(辑)、《吕子节录》(辑)、《女训约言》、《培远堂文集》、《手札节要》、《课士直解》、《培远堂文录》、《湖南通志》(监修)、《五种遗规》(辑)、《陈榕门先生遗书补遗》等,著作总集有《培远堂全集》和《陈榕门先生遗书》。

  《五种遗规》,清陈宏谋辑。清代社会教育和蒙童教育教材,清末中学堂修身科教材。辑者有感于世上多有弊端,遂于公务之余,采录前人关于养性、修身、治家、为官、处世、教育等方面的著述事迹,分门别类辑为遗规五种:《养正遗规》、《教女遗规》、《训俗遗规》、《从政遗规》和《在官法戒录》,总称《五种遗规》。五种《遗规》的成书时间不同,《养正遗规》为乾隆四年(1739年),《从政遗规》、《教女遗规》、《训俗遗规》分别为乾隆七年七月、九月、十月,《在官法戒录》则为乾隆八年四月。合刻本《五种遗规》始行于乾隆八年,为南昌府学教授李安民集校本。各《遗规》单行本甚多,以单本形式收入各类丛书、类书亦甚多。而合刻本则不多,除李安民集校本外,尚有同治七年(1868年)的金陵书局本、楚北崇文书局本,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的浙江书局本等,并收入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上海中华书局辑《四部备要·子部·儒家》。共计十六卷,其中《养正遗规》二卷,《补编》一卷,《教女遗规》三卷,《训俗遗规》四卷,《从政遗规》二卷,《在官法戒录》四卷。除通行本外,另有一种刊本,去《在官法戒录》,改列陈宏谋晚年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所辑的《学仕遗规》(四卷,《补编》四卷),主要有光绪十九年(1893年)上海洋布公所振华堂刊本和宣统二年(1910年)学部图书局本。

                 一代廉吏陈宏谋

        大清帝国雄踞世界东方的时期,以奇山异水甲天下的桂林出了一位人物,他以聪明的才智,高超的管理能力,先后辅助雍正、乾隆两朝帝王执政,成为帝国天空耀眼的名星,一代盛世相国——他就是赫赫有名的陈宏谋。
        陈宏谋 (1696-1771年)字汝咨,号榕门,是广西桂林市临桂县四塘乡横山村人,出身农家。清雍正元年(1723)参加广西乡试考取为第一名举人即(解元),同年会试联捷进士,从28岁入仕,居官48年其中历遍浙江、江苏、江西、安徽、云南、广西、广东、甘肃、陕西、河南、湖南、湖北、福建等13省,从知府、布政使、巡抚、总督,直至兵、吏、礼、户、工部尚书21任,恩晋经筵讲官太子太傅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谥文恭最高荣典!乾隆皇帝用他等开创了乾隆盛世,他是盛世相国。同时还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和诗人。“ 宏謀勞心焦思,不遑夙夜,而民感之則同。宏謀學尤醇,所至惓惓民生風俗,古所謂大儒之效也。於義督軍儲、策水利,皆秩秩有條理。大受剛正,屬吏憚之若神明,然論政重大體,非茍為苛察者比。允隨鎮南彊久,澤民之尤大者,航金沙江障洱海,去後民思,……。”(录清史稿九十四)他为开创乾隆盛世居功至伟,被乾隆皇誉为 “大儒之效,百官楷模”,宠信造极,南巡时令其代理朝政。孙中山题词:“陈文恭是中华民族之先贤楷模,光照千古!”
陈宏谋清正、廉洁、为国爱民的简历记实
(一),翰林院庶吉士 。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宏谋28岁,成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第二年散馆,授职检讨。
二)吏部郎中 。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宏谋任《一统制》纂修官,入值武英殿。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宏谋充顺天府(北京)乡试同考官,得科士十余人。改授吏部郎中。又掌验封司郎中,兼理文选、考功两司。
三),浙江道监察御史 。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宏谋授浙江道监察御史,仍兼郎中行走。1729年)宏谋授浙江道监察御史,仍兼郎中行走。十八世纪前叶,浙江监生请专门的代理人代考年度考核已成为普遍行为。雍正决意禁止这种行为。帝悍然宣布:雍正七年的己酉科,江西、浙江两省均停考!而与之相邻的浙江却更人言汹汹,这项政策在官员中引起极大的恐慌,一时间不但浙江、江西两省骚动不安,甚至连其它的一些省份也风云诡谲,涉及面广,对雍正极为不利。后果难测。监察御史陈宏谋的责任重大。他经过半年时间在浙江的调查了解,向皇帝上奏并指出,涉及特别严重的一定要惩罚重处。但不要打击地方精英当众受辱和名声扫地。这样会使社会秩序更加混乱。更好的解决方法是对过去的不良行为缓不予追究,同时加强防范,防止其死灰复燃。“禁将来,宽既往”。雍正帝把陈宏谋诏回京城,进行了三次面谈。最后皇上还是接受了陈宏谋的意见,并称赞他“上书直言”,维护百姓利益(“允公”)。使朝廷考试顺利的走向新的转折点。
四),扬州知府 。雍正七年10月帝任命陈宏谋兼任扬州知府。仍兼监察御史。扬州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号称“淮海雄三楚,维扬冠九州”,但同时又是一个古称难治的地方。陈宏谋在整饬吏治、破除迷信、安抚民心的基础上,对扬州过去存在的诸多积弊依次整治。陈宏谋在扬州一年半的时间里,尽职尽责,励精图治,把一个杂乱无章的扬州治理得井井有序、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百姓高兴、朝廷满意。
五),安徽布政使,江宁布政使。 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四月,宏谋补授江南驿盐道,仍带御史衔,摄安徽布政使衔,主管江南省盐业生产和运输。江南省城在江宁(今南京),是年六月雍正下诏,命陈宏谋代理江宁布政使事。经过宏谋一番整治,江宁社安定,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呈现欣欣向荣的大好景象,雍正帝才放心准假半年,宏谋回藉料理父母丧事。
六),捐资为家乡办好事。 雍正十年间,陈宏谋准假回藉安葬父母,丧事既毕,宏谋与众乡亲一道,计议引西北头陂角村以下之水作灌溉,筑以石堰,使油塘尾村、池头村、横山村等四村万亩之田悉数受益的方案,众人拍手称赞。宏谋将雍正皇上赐给的近二百多亩良田全部捐出,供筑堰、修路、创办义学之用。该堰至今已有270余年,仍完好无缺,蓄泄如常,乡梓受益匪浅。宏谋此次回乡除筑堰外,还修了三条数千米长通往村外的石板路,又创办义学一所,深受乡邻永远的赞誉。他致力于把乡级小学教育推广到各乡村。七年后,他将500余亩土地赠给临桂及永福等地的义学。又将大量书籍赠给广西的72所县学和8个书院。小学教育推广到各乡村。七年后,他将500余亩土地赠给临桂及永福等地的义学。又将大量书籍赠给广西的72所县学和8个书院。
七),连奏三本,弹劾广西巡抚金鉷。陈宏谋查实三十九州县虚报垦田卅万亩,他洞悉:金鉷一伙弄虚作假、谎报垦荒近30万亩之多,这对广西贫苦百姓危害及多,决心搬掉压在百姓心头的石头,弹劾广西巡抚金鉷。 不计个人得失,为民请命,三次奏本,弹劾金鉷。寻议降三级调用。降为天津分河道。陈弘谋对状于金鉷一案长达六年,做出了从头至尾始终如一的重大努力。金鉷一伙最终受到应有的严惩。陈宏谋这种为民请命的精神,在广西贫民百姓中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许多地方为他立像、寺庙,如南宁马山县、横县、柳州枊江县、来宾市等用各种形势永远缅怀纪念他的功德。
(八),云南布政使。雍正十一年,陈宏谋授云南布政使。云南有25个少数民族,地瘠民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和生活习俗的差异,治理云南并非易事。陈宏谋非常尊重了解当地风俗,因地制宜,养民之首在生产,种粮食。经过一番调查,他首先从与广西和贵州交界的泸西、罗平开始开发山区。先筹办一批衣、棉、粮、盐照顾一些非常困境的山民,然后发动山民,开荒造田,种树、杂粮、茶叶等以点带面,关在泸西一带,在他的倡导下,开辟了200多亩水田,每一山寨兴办义学一所。然后,全省铺开。他在滇省常与各地山民同吃同住连成一片,亲为一家。所到之处,注意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开采矿藏、兴办教育,在兴办义学方面,滇省书藉少,士子购买困难,复为捐资印刷,陈宏谋曾捐出俸银807两7钱8分3厘,以补义学购买学田之不足。截至乾隆二年(1737年)云南已办义学700余所。他勤政爱民,深得滇民依赖与敬爱,当他奉旨调离时,滇省百姓空市出送依依不舍。
(九)天津河道。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授天津分巡河道。议处降三级调用,专司河务。陈宏谋并不为调用而疏于守职。天津为众水归海之区,是海上通往北京的咽喉要道,毗邻北京地理位置十分重要。1,调查研究,因地制宜,陈宏谋一到天津就立即对天津的河防水利开展了通盘的调查。 2,疏堵结合,引水归深入海。天津海河,为南北众水所归,独流、杨柳青一带,东近运河,西连淀池,潮汐一日两次,夏秋汛发,南北诸水汇归天津,四望弥漫聚难归海,正赖此无堤之岸。3月堤放淤沃土,遥堤束水归海。4妥中求妥、慎中求慎。汛发过后,种枊、开挖、加固、修一条几十里防城大堤,以放淤法为主把水引入大海。陈宏谋在天津两年多的时间内,没有发生重大河防。
(十),江苏安察使。乾隆五年(1740年),陈宏谋被举荐在政绩“卓异”之列,受到乾隆的信任,调江苏安察使。陈宏谋操劳常半夜未睡。先后发布文告23篇,他的做法:起兴除旧,一月一查,半年以来已完过半。再得三、四月,积案可以完全。由于他严于律已,秉公执法,勤于吏治,讼案渐少。诚如他常所称道的“吾常视官事如家事,体民心已心”。一年多的时间把积压两千多案件全部办清。圣谕以“存心爱民、平情执法”八字评价陈宏谋在江苏安察使的实绩。
(十一),江西巡抚。乾隆六年(1741年),陈宏谋被任命为江西布政使,补授为甘肃巡抚,尚未到任,又改授江西巡抚 。当年江西连降暴雨发生水患,灾情十分严重,陈宏谋一入江西境内只见遍地灾民,饿殍尸陈道途。宏谋第一道命令就是开仓济民,在城内外设粥厂,又即命人到湖南、湖北紧急购粮六十万石以解燃眉之急。陈宏谋在江西3年,勤政为民,1,整饬吏治、2赈灾防洪、3架桥济渡、4利农社仓、5教化为先、6化导民俗。江西人民世代怀念这位大儒巡抚,于是把一条路永远留给陈宏谋。(榕门路{陈宏谋的号名})街道两旁全是高大的榕树,以表对陈宏谋的崇敬。
十二)四进陕西,励精图治 。甘陕总督军功加一级长安自古是帝王将相的圣地,乾隆考虑还是觉得陈宏谋兼此重任比较合适。调陈宏谋为陕西巡抚。陈宏谋尔后经历了四进陕西、两进甘肃的历史使命。清史稿评论陈宏谋“在陜西,募江、浙善育蠶者導民蠶,久見利漸著。高原恆苦旱勤民種山薯及雜樹,凿井二萬八千有奇,造水車,教民用以灌溉。”(摘清史稿九十四)陈宏谋自乾隆八年调任陕西巡抚,至乾隆二十二年,四任陕西巡抚,(除去期间任湖北、河南、福建,甘肃等五省巡抚外)时调动频繁,真为罕见。实际在陕西八年,他励精图治,勤政为民,视官事如家事,体民心以已心,为陕西治理宏图:1抚陕政纲、2端政官风、3农事为重、4粮为民本、5安定社会、6精勤军务、7规范科考、充实书院。为陕西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被乾隆帝誉为“抚治贤良”“老成益著”“精白弥彰”“芳同桂岭长”等。
(十三)湖北巡抚 湖广总督 兵部尚书。乾隆十二年(1747年),陈宏谋从陕西调任湖必究人心風俗之得失,及民間利病當興革者,分條鉤考,次第舉行。諸州縣村莊河道,繪圖懸於壁,環復審視,与作皆就理。陈宏谋关心民瘼、关心民间疾苦,得到人民的拥戴。乾隆二十七年当他再次来到武汉时,已是兵部尚书、兼湖广总督。
(十四)甘肃巡抚 甘陕总督。陈宏谋经过实地调查说:“甘省地处边垂,民多贫苦。而幅员广阔,可耕之地甚多,农田水利所宜随处可求。”即以引黄河之水,开渠筑堤,引水灌田,其利甚溥。又根据他从陕西来到甘肃沿途察看和亲身体验,对应修之路、桥开列了一份详细的清单:1皋兰县境内定远驿之东,山坡陡窄,应行开宽。屈曲者,应行取直。以便行车。2皋兰县三角城以西,至石头沟、阎王沟一带……。3安定县境内车道,岭陡处开宽,或行之字路。4安定县境内青岚山至西堂驿,或架桥取直……。5会宁县境翟家所以西,俗名七十二道足不干,车桥难行……。6会宁县境青家驿左近之倒回沟桥,应行建造……。7静宁州以东,坪家河以西,……。8静宁州以西,溱家山坡陡,山岭崎岖,应就势开宽取平……。9华停隆德两县之六盘山陡坡……。10华停县内瓦亭驿以东山之伏峡石路……。11平凉泾州境内平岭之深坑……。以上陈宏谋用心之良苦,全心全意,为民众的利益而操劳,仿佛还容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
(十五)河南巡抚。乾隆十六年(1751年),帝一道圣旨:“河南阳武黄河决堤,酿成大灾,着陈宏谋任河南巡抚 ,即赴治河救灾。钦此!”宏谋接旨后,立即星夜赶赴河南,抡险救灾。陈宏谋首先组织人力物力,阳武处地开封西北,上下连成十几万的治黄大军,集中所在官员,分工负责,将上游支流大小决口加以堵塞,使水流量压力降小。他采用了康熙年间治黄河能手陈潢的测水法,又借用了北宋河工治河专家高超的“埽工法”堵塞决口。在一个个河兵奋不顾身的努力下,合龙终于成功了。智慧制服了这条“巨龙”。勤劳勇敢的我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越的奋战,发挥了其物有的聪明才智,胜利的制服了黄泛,在制黄斗争史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陈宏谋“寓赈于工”、“治赈结合”、“先疏先堵”的治黄新贡献,增添了治黄历史的新编章,是治黄史上一座丰碑。
十六)福建巡抚。乾隆十七年(1752年)至十九年在福建的两年多时间内,主要政务如下:体察民情。严防蠹弊二,查缉奸匪,为民除害解除海禁:时曾有康熙年间两任巡抚提出开禁海奏章,一个被开除,一个被杀头。之后一直到乾隆年间,无人再敢提开禁之事。陈宏谋在乾隆十八年八月间,曾亲临台湾府巡视,确实,海禁这结症:使台湾的大米销不出去,日用品也运不进台,给闽台造成了生日益困之苦!陈宏谋关心民瘼,早已把个人的利益置之度外,他决定步圣祖康熙时两任提出开禁的后尘,向乾隆帝请求解除海禁的奏折。乾隆帝真不愧是一代盛世君主。他完全赞成陈宏谋的意见,下诏解除康熙皇并执行了数十年的海禁。诏书下达之日,陈宏谋特别高兴,即传檄福建、台湾各处宣示皇上的恩德。那些日子:他组织了庬大的船队,护还台湾的借谷。采买台湾所需的日用商品。并赠大、中、小石狮36对。铜铸妈祖像一僔。庆祝圣恩解除海禁等事项。从那时候起,大陆沿海地区特别是福建,许多人到台湾经商,发展、定居成家立业。繁荣的往来两百多年。浩瀚大海雄狮行,满载大陆真情心。两岸本是亲骨肉。同国同祖一家人。
 (十七)江苏巡抚 两江总督加太子少傅衔“五进江浙”。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陈宏谋任江苏巡抚,二十三年,授两江总督加太子少傅衔,历时四年有余,主要政务如下:继续治水,疏通河道 江苏境内有三大水系,淮河水系、沂和沐河水系,构成蜘蛛网似的水网地带,还有大运河贯通南北。大小湖泊十多个,河流交错,湖泊棋布,沟渠纵横。治理河流对于农田灌溉、水运航行十分重要,实乃有关国划民生之大事、要事。乾隆帝巡幸江南,见江苏形势一派大好,丰登喜人的景象。帝甚喜,当即赐御制诗一首,以资褒奖陈宏谋。乾隆又赐予内厩马二匹、朱红呢、羽缎等物。陈宏谋从雍正七年,浙江监察御史、扬州知府、乾隆五年,江苏按察使、乾隆二十二年,江苏巡抚、乾隆二十三年至二十六年两江总督。实属五进江浙。江浙人民不仅一时之感颂,实为千秋之旷典也。
(十八)两广总督任内(乾隆二十二年二月至二十三年六月)任两广总督。时陈宏谋奏曰:“总督节制广东广西两省,管辖营伍,举劾官员,系其专责。以本藉之人主持本藉之事,自念受此重任,断不敢受……。”乾隆旨谕:“陈宏谋藉隶广西,但伊久任封疆,朕所深信。自可不必回避……。不必辞谢,即赴新任,钦此。”(清朝例规,本藉生员不得当任本藉主管官吏。此项旨谕,实属古今罕见。)陈宏谋在两广总督任上,着重抓吏治民生工作。在常。”,查禁重价折收粮米。流通广西米谷接济广东。两有利益,不应阻禁,以挤民食。广东省,是我国通往世界各地东南海域交通枢纽。陈宏谋为更了解广东的生产,商船、渔业、教育全方位的发展。他沿海环绕各州县考查近一个多月。回到督府,制定了广东未来发展宏图。
(十九)两抚湖南,尽心民事。乾隆二十年(1756年),陈宏谋任湖南巡抚。一,水利要务 湖南河网密布,全省大小河流四千七百多条,均属洞庭湖水系,其中较大的有湘、资、沅、澧四水,皆汇流入洞庭湖。洞庭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号称“八百里洞庭”,是调节长江水量的最重要湖泊,洞庭湖平原和湘江流域是湖南粮食的主产区。二,编纂湖南省通志《四库全书》中提要曰:“大学士陈宏谋等监修湖南省志,创修此志以补其阙”,明显称赞编纂湖南省通志一事,是填补空白之盛举。三,考核属吏,陈宏考察属吏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最突出的就是发现布政使杨灏(杨廷璋)贪扣侵吞补买仓谷银三四千两。乾隆帝在陈宏谋弹劾杨灏的奏文上指示道:“如此察吏,何愁吏治不清?朕甚为湖南吏治庆幸而嘉悦焉。有旨谕部。”《清史稿》有记载曰:“灏发谷值百取一二,得金三千有奇。巡抚陈宏谋疏劾,谳实,坐斩。”陈宏谋考察属吏的准则来看,为官之道一是公,二是勤。他在《申饬官箴》中说:“官员才识长短原有不齐,而存心之公,办事之勤,则随人皆可奋勉。
二十)京城任职,辅佐朝政任京官(部院大臣五任、大学士两任等):兵部尚书(1758年——1763年6月加兵部尚书衔)吏部尚书(1763年6月——1767年3月)礼部尚书(1765年7月)户部尚书(公元1766年3月)暂署户部尚书。工部尚书(1767年3月——1769年11月)协办大学士(1764年7月——1767年3月)东阁大学士(1767年3月——1771年6月)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八月,奉命代办留京事务。
         “作为康乾盛世时期的清官,宰相中的著名代表,他在开拓封建盛世局面,促进中国历史发展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一任云南、天津、河南、福建、加两广,二任甘肃、湖北、浙江、江西、又湖南。四进陕西封彊吏,五进江苏繁华地,京城兼职六部少一部(兵、吏、礼、户、工)尚书。国史馆、玉牒馆、三通馆副总裁。经筳讲官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太子太傳谥文恭最高荣典!历史至今的评论乾隆帝称陈宏谋“领六官之长”,“占三铉之尊”时同朝为官,九十三岁高龄的沈德潜写道:“榕门相国以儒生起家,历官内外,四十余载,其品望在乡国,其恩威在宇内,其丰功伟绩在太史。”“功业被于当时,声闻著于后世。”“公能以民心为已心,亦视家事如官事。”嘉庆帝在陈宏谋五世玄孙陈继昌“三元及第”题“旧相有馀庆,新英进正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该书著录了四本陈宏谋的书“吕子节录”“大学衍义“湖南通志”“训俗遗规”的节选内容。参见纪晓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1782;再版,上海1933)。曾国藩把陈宏谋当为圣人,他说:要想成为圣人,只要熟读两本书并按其教导去做便可,一本是陈宏谋的《五种遗规》,一本是朱熹的《小学》。美国史学家罗威廉教授在《救世陈宏谋与十八世纪中国的精英意识》书中说:“陈宏谋堪称盛清时代的缩影,更是了解当时官僚精英的一扇窗口,在这方面,同时代的其他人是无法相比的。”“陈宏谋(1696—1771)是18世纪清朝统治精英最杰出、最有影响的汉族官员。从1733到1763年的30年间,他出任12行省,21任。陈宏谋是清朝历史上担任巡抚时间最长、调任职次数最多的地方官员。他的任职覆盖了从云南到江南、从甘肃到广东的清王朝的大片版图。陈宏谋每到一地,必先了解当地的社会环境,精心治理。陈宏谋的见识,往往超乎寻常。因此,哪里有危机,他就被皇帝派去处理哪里的难题。他那种尽职尽责的精力和投入是令人大为惊讶的。”陈宏谋,政绩卓著,在朝野影响较大的儒臣廉吏,“作为康乾盛世时期的清官、宰相中的著名代表,他在开拓封建盛世局面、促进中国历史发展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录陈宏谋论文集)他又是著名的学者和诗人。著有《重订正史约》、《湖南通志》、《大学衍义辑要》、《培远堂文檄》、《五种遗规》等,有三百多万的立言文字传世。堪称不可多得的“千古一吏”。他踏遍大江南北,清正廉洁,政绩卓著。为国爱民,万古流芳!陈宏谋六次因直谏和弹劾权奸被贬仍不改初衷。体民心以己心,筹民事如家事。以心入之,以身先之。乾隆三十五年,陈宏谋三次以病请告,迭谕慰留。乾隆三十六年春,病甚,允致仕,加太子太傅,食俸如故。赐御用冠服,令其孙刑部主事兰森侍归。诏所经处有司在二十里內料理护行。乾隆帝赐诗宠其行。六月,行至山东兗州韩莊,卒于舟次,年七十六。命祀贤良祠,赐祭葬谥文恭。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陈宏谋入祀陕西名宦祠。 陈宏谋历任36职记录表文革时陈宏谋的墓被全毁,挖出的墓志铭石碑记载。此石碑现存入陈氏宗祠中。“解元”雍正元年(1723年)乡试第一名举人。进士,雍正元年恩科殿试进士,入翰林院。1,授职检讨。雍正二年(1724年)。2,编修官,入值英武殿雍正三年(1725)。3,吏部郎中、顺天府乡试同考官、博验封司郎中、兼理文选考功两司。雍正四年八月(1726)。4,授浙江监察御史、仍兼吏部郎中行走,雍正七年(1728)。5,扬州知府、山西乡试考官、仍带御史衔。雍正七年(1728.10)。6,授江南驿盐道(安徽)仍带御史衔。雍正九年(1730)。7,署江南布政使(南京)雍正九年――十年八月(1731.8)8,授云南布政使。雍正十一年五月――至乾隆三年八月(1738)。9,天津分河道。乾隆三年(1738.5)10,授江苏按察使。乾隆五年(1740)11,授江西巡抚。乾隆六年(1741)12,授陕西巡抚。一进陕西,乾隆九年(1743.11)。13,授湖北巡抚。乾隆十一年(1746)。14,授陕西巡抚。二进陕西,乾隆十三年(1748)。15,加兵部侍郎衔,乾隆十五年(1750)。16,甘陕总督。乾隆十六年(1751)17,河南巡抚。河南阳武水患。奉旨救灾暂署河南巡抚。18,福建巡抚。乾隆十七年(1752)19,陕西巡抚。三进陕西,宏谋得旨嘉奖。乾隆十九年(1754)。20,甘肃巡抚,军工加一级。乾隆二十年(1755)。21,湖南巡抚。乾隆二十年八月。22,陕西巡抚。四进陕西。乾隆二十一年(1756.11)。23,江苏巡抚。乾隆二十二年(1757)。 24,两广总督兼江苏巡抚。25,总督加太子少傅衔。乾隆二十三年五月(1758)。26,两江总督。乾隆二十四年(1759)27,湖南巡抚。京察大典恩叙议加一级。28,授兵部尚书、署湖广总督兼湖北巡抚,晋太子太保衔。乾隆二十七年抵京。29,授吏部尚书、乾隆二十八年六月。30,充经筳讲官、武英殿试读卷官。31,协办大学士。圣谕“尔科分已深,资俸亦久,中外所望,允宜以此席位。”乾隆二十九年。32,礼部尚书、国史馆副总裁、京察大典议叙加一级。乾隆三十年。33,玉牒馆副总裁、三通馆副总裁、殿试读卷官。乾隆三十一年五月。34,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仍兼吏部尚书。乾隆三十二年三月十七日。35,暂署户部尚书,奉命赴西陵奉谦妃牌行青礼。议叙加一级。奉命移惇太妃金棺赴陵。议叙加一级。36,南巡时令其代理朝政。聖诏“朕离燕地,驾幸江南,迟则两载,早至翌春江山大事著陈宏谋秉公料理。各位大臣见陈弘谋即如见孤皇耳。钦此 乙酉年春”因避“弘历”讳将“弘”改为“宏”。   
 文:广西桂林陈付明(陈宏谋九代孙)
(陈氏文史研究员   陈汀州)

广西临桂陈氏宗祠

新闻中心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400-6786659
Copyright https://www.nkbj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深圳市闻诺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35220号-3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