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氏渊源

作者:系统添加 2015-03-18 09:06:53
练(Liàn 练)姓源出有一:出自东姓。
练姓始祖练何练何,字子俊,原姓东,是伏羲后裔。粤稽洪荒甫辟,生民浑噩,姓氏未著。自太昊嗣兴帝,号伏羲,伏羲氏以木德王其姓风氏。民之有姓,实自此始。厥裔羲仲帝尧时,命掌东方,青阳之令,易风姓为东方氏,取义青阳,曾称济阳为郡。东方氏三传有东不訾者,盖帝舜七友中人,居太原墟,因帝呼为东友,即更其覆,而仍相传为东,由居太原,故又易其郡为太原。东不訾九十六代嗣裔东何,乃汉仕郎中泾州东富公二十七代元孙,本贯河南省河内县(今沁阳市),以河内为郡。公智勇超常,於唐贞观时为总管府录事参军,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十一月庚子日(农历十一月三十日),诏与李勣伐高句丽,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五月甲申日(农历五月十七日),献火攻策南苏罗城(辽东城,史书又称辽州)遂破之,有功回朝,於贞观十九(645)年十月戊午日(农历十月廿三日),在临渝关的汉武台刻石记功会上,唐太宗以“精练军戎”,赐姓练,封岐山侯,封三世恩荣世袭骑尉将军。钦差大臣兵御尚书大总管李勣赞曰拜题:“舜友贤裔,岐山侯第,贞观恩及, 赐姓启宇,诗书冠冕,诒谋济美。”妣赵氏,封一品夫人,与夫合葬於河南省河内县怀庆府紫金坛(今沁阳市神农坛)。生二子:练舜麒练舜麟

简介

上海市其余各区县的练姓居民数量较少,据新编《宝山县志》和《上海县志》记载:练姓居民宝山全县1户,上海全县5名。1989年夏江西省新淦县博物馆的杨馆长来沪曾对笔者讲过,在全国范围内练氏聚居地仅发现在江西省峡江县水边乡的黎民村(原归属新淦县)和上海市嘉定区的侯家湾两处。原籍侯家湾的美籍华商练伟康先生来信告诉笔者,他在海外已闯荡了数十年,到过许多国家和地区,仅在印度尼西亚和中国台湾岛各见过1户练姓人。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
象洞乡洋贝、岩前镇灵岩、杨梅、上墩聚集了很多姓练的 起码超过4000人 他们都是客家人
,在广东惠州市、梅州兴宁市有很多练姓的,其中惠州市惠城区大岚镇有相当大部分是练氏家族,此地也是练氏家族最先开拓,后面才有其它姓氏进入,此地河内堂
宗祠有数十所,是练氏宗亲聚集地之一。江西赣州、吉安等地也有少数练姓人群。享有豫东明珠的河南永城市练姓族人有万余人,但网络上暂无相关可考信息,但据当地练氏族人介绍,永城市北以"练"字开头的村庄共计18个.而全市则有将近30个以"练"字开头的村庄,大部分都是练氏族人。广西容县石寨镇鸭塘村有练氏聚居地。
侯家湾练姓人编纂的清代《练氏宗谱》和清光绪《嘉定县志》、民国《嘉定县续志》内曾记载了练姓的来历和练姓人在历代的部分经历。据记述,练氏始祖练何乃唐代一员武将,原来姓东,因从李勣将军伐高句丽、献火攻策、焚南苏罗城,中为朝廷立下战功而被唐皇晋升官职并恩赐改姓练。练氏后裔在唐、宋直至明初的各个朝代中,都有人任官职。至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在聚居江西新淦的练氏后裔中,有官至御史大夫的练子宁和时任嘉定县令的练达(字大亨,乃练子宁侄儿)。因练子宁与方孝孺(时任侍讲学士)等人在“靖难之变”中极力反对燕王朱棣入京师夺帝位自立为明成祖,被断舌磷死,并诛灭九族(方孝孺被诛灭十族)。当时练、方两姓人被到处追杀,少数侥幸逃避者也被迫隐居改姓。
单说嘉定县令练达遭叔父株连被迫与妻沈氏投浏河自杀前夕,曾将已怀孕的妾黄氏托付给部属郭元宗照顾,隐居于今嘉定区封浜镇纪家村北境。后来黄氏生了儿子,改姓侯名居练。之后,侯居练的后代人丁兴旺,逐渐形成了侯氏大族,居住的村庄因地处河流湾角而被称为侯家湾。侯居练曾对后代有过读书后不要当官的教诲,所以从“靖难之变”到清朝前期的三百余年期间,虽然练达的后裔中出了不少的举人、秀才,甚至考取进士,都未当官,除了在家务农外,大多从事行医、教书等生涯。至清代乾隆中期,朝廷曾为“靖难之变”中被明成祖迫害者进行平反,其中练达被追封为“节愍公”,练氏后裔纷纷恢复姓练,但侯家湾的村名仍保留至今。

姓氏源流

出自东姓,为唐代总管府录事参军东何,因功赐姓练。据《姓苑》记载,唐代总管府录事参军练何,本姓东,跟从李勣将军征伐高句丽,献火攻战术,破南苏罗城有功,于贞观年间被赐姓练,其后代相传姓练,称为练氏。练氏得姓始祖:练何

练氏起源

始祖东何, 世居河南河内县,智勇超群,于唐贞观时,为总管府录事参军,诏与李勣伐高句丽,献火攻策,焚南苏罗城有功,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夏历十月,唐太宗以“精练军戎”封为岐山侯,赐姓练氏,易东为练。

《练氏溯源序》

粤稽洪荒甫辟,生民浑噩,姓氏未著。自太昊嗣兴帝,号伏羲
以木德王其姓风氏。自不訾以后,历传九十六代嗣裔东何公,乃汉仕郎中泾州东富公二十七代元孙,世居河南河内县,智勇超常,于唐贞观时,为总管府录事参军,
诏与李勣伐高句丽,献火攻策,焚南苏罗城有功,上以“精练军戎”,封公为岐山侯,赐姓练氏,故易东为练。相传至今,不易其世系、世族、郡县,人文愈传愈
盛,可得而详记焉。

自何公受姓,生子舜麒、舜麟。麒公授世袭职骑尉将军,生友钦、友明、友文、友思。钦公为袭职骑尉将军,生贤相,相公
亦为袭职骑尉将军。而友明公自幼能文,工于诗,不求闻达,好山水之清奇,迁闽之建州浦城,娶王氏,生贤佐、贤佑。佐公有文行考功员外郎,生裔庆。庆公授选
布政司理问直隶分州,生岐安。安公生山毓。毓公生侯简、侯籍。简公任山西津河县令。籍公邑庠生,生第高、第亨,女玉姑适章太傅,忠贞之名,载于史记。亨公
生贞石、贞竹、贞丝。丝公生观星、观斗。星公武德郎云骑尉漕卫领运千总,生恩春、恩冠。春公生及柄、及桂。柄公名定,嘉佑九年进士,官至朝议大夫,生赐
瑚。桂公字月亭,嘉佑六年副魁,任授广东保昌县训导,
生赐琏、赐璋。琏公字素,崇宁元年进士,生性初。璋公廷试进士,任授江南仓州知州,督理甘肃粮饷军务有功,擢升山东道巡按御史,生性敏、性良。敏公大观三
年进士,官至奉议郎,生启玉、启运、启莲。良公邑庠生,生启明、启日。明公名干誉,赐进士出身,迁建州南吉游坑,任河南考城县令,清廉民建有祠奉祀,生宇
亮、宇祯、宇树、宇梧。亮公名粲,官至通直郎,民以廉称之。祯公名来,著《大易发微》、《二礼释疑》、《采野遗民》诸集。树公名表鹏,邑优行廪膳生,以著
书自娱、《大易发微》等书传世。梧公名逢,登进士,授抚州司,迁剑浦县令,调本州推官。树公生诗赋、诗兴、诗传。传公名文开,登开禧时进士,任江南淮安府
教授,生书绅、书缙。缙公生冠群、冠世。世公恩授贡生,生冕端、冕靖。端公郡廪生,恩科明经进士,生诒嘉、诒声。嘉公字子善,覃恩承德郎,由闽迁江西新淦
县之三洲,生谋政、谋德、谋道。政公生济柏、济炳、济林、济松、济椿。柏公大宋时乡试进士,生美志、美成、美衷、美源。志公字孟庸,号一郎,任福建建宁府
通判,致仕后创修宗谱作家训,以遗子孙,妣黎太宜人,生理通、理中。中公生学洙、学泗。洙公字永升,赐赠修职郎,生渊才、渊海、渊文、渊澜。渊才字英,号
孟颜,迁长洲,妣刘氏,生源振。渊海字雄,号仲颜,任三洲指挥职,生源巨。巨公字清,妣黄氏,生文寿、文从、文棠、文甫、文常。夫文甫公者,妣黎氏,生伯
尚、伯升。伯尚,讳明,字高,临汀、镇安二府通判,妣郭、李、郝氏,生子宁、子载、子宏。子宁,字名安,以乙丑科进士,钦点榜眼及第授翰林院修撰,配王、
何、曾氏,生观、宣童、仁善、成经、任忠。子载生人异、人特、朋童。子宏任授福建上杭教谕。渊文字豪,号伯颜,郡廪生,恩授明经进士,任授福建汀州府宁化
县教谕,因赣州蔡五九乱陷宁化城,由葛村至武平象洞乡阳贲村而居焉。渊澜字杰,号叔颜,妣李氏,生源富。

子宁先生以乙丑科进士,钦点榜眼及第,授翰林院修撰。未几丁艰归里,修辑家乘,以稿示余,余阅斯谱,世次井然有序,
分迁昭然不爽,亲疏有辨,异同有别,昭穆有序,凡祖德宗功,一一表扬,而弗替者,秩秩乎大犹也,非先生之孝思不匮,亦焉能彰明较著若是哉。余不文,谨溯其
姓氏,考其源流,胪列陈之,以垂诸篇端云。

乙丑科赐进士钦点探花及第授翰林院修撰詹事侍东宫讲读年家姻眷晚生黄子澄顿首拜撰

大明洪武二十年丁卯岁三月朔日

注:《练氏溯源序》是公元1387年,洪武进士,工部侍郎,御史大夫练子宁续谱时,请同科进士黄子澄撰写的谱序。

受姓始祖

东何。据《百家姓》中记载,练氏的始祖姓东名何,世居河南省河内县(今沁阳),东何智勇超群,唐贞观年间,任总管府录事参军,奉诏协助大将军李勣出征高句丽。征战中,东何献火攻计,大破南苏罗城。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以“精练军戎”封东何为岐山侯,赐姓练氏,就这样,东何改名叫了练何。这样一算,练姓距今已有1359年了。练先生的老家福建武平县洋背村,在《百家姓》中也有记载:“练氏东何公得姓后,其孙练友明从河南第一次入闽建州(今浦城县仙阳镇练村),又传16代练干誉迁建宁府(今建瓯市小桥镇),传至22代练诒嘉迁新淦县三洲(今峡江县水边镇),传至28代练渊文,字豪,任宁化教谕,再次从江西入闽,适值赣寇蔡五九作乱,攻陷宁化,豪公率眷属沿山区走避,迁居武平县象洞乡洋贝村(今洋背村)开基繁衍。”传至32代练元龙
初迁广东梅州市梅县区,后迁兴宁市甘专村,嗣裔分布广东兴宁、紫金、惠阳区、惠东、陆河、河源、博罗、增城区、信宜、高州、郁南、云浮、新兴、阳春、阳
江、阳东、四会、广宁、鹤山、中山、广州等四十多个市县。迁入深圳龙岗区坪山镇的练姓人,就是入粤兴宁练元龙的第五子练思宁的后裔。清乾隆年间,49代练庆廷迁居台湾苗栗县头份镇,子孙繁衍已十余代,遍及台、闽、粤、港、美洲及澳洲等地。故练氏后人奉东何为练姓的得姓始祖。

各地分支

练氏世系:

练何(东何)得姓之后,其孙练友明从河南第一次入闽建宁(唐朝建州府)。

传至第十六代练干誉迁建宁府(今建瓯市小桥镇)

传至第二十二代练诒嘉迁江西新淦县三洲。

传至第二十八代练渊文,字豪,授宁化教谕,再次从江西入闽。适值赣寇蔡五九作乱,攻陷宁化,练豪率眷属沿山区走避,迁居武平县象洞乡洋贝开基蕃衍。

传至第三十二代练元龙明初迁广东梅县,后迁兴宁市甘专村至明洪武初年,练氏后裔逐渐迁往广东,有的落居在兴宁龙归洞,有的在广东惠阳等地。

清乾隆年间第四十九代练庆廷,字芳飞,翻越丛山峻岭,渡汪洋大海登陆台湾台中迁居苗栗头份,披荆斩棘,耕耘斯土。练庆廷生练集泰、练良泰、练享泰、练兰泰、练求泰。

练良泰生练端云、练生云、练辛云、练增云、练根云。

练辛云生练盛干、练盛立、练盛玉。

练盛玉生练官保。

练官保生练春皇、练春富、练春贵、练春祥、练春发、练春华。

练春贵生练金兰、练荣枢。

练金兰生练锡九、练锡铭、练正沼、练锡麟。

练锡铭生练智文、练颜任、练兆钦、练兆铭、练兆国。

练兆钦生练龙斌、练晓帆。

练庆廷至今有数百年之久,子孙繁衍已十余代,遍及台、闽、粤、港、美洲及澳洲等地。氏族繁众,如星之耀,祖德宗功,先后辉映。

清嘉庆年间,在武平象洞的练氏后裔练蕃榜,字在君,率儿子练兆科,二个孙子和族亲四十余人渡海,去台湾省台北县石门乡干华村开基发展。至1971年,因该村建核能电站征用,遂分道他迁台湾各地。

为纪念他们在台湾省开基,其祠堂联曰:“台山连接岐山业,淡水长流淦水风”。“思我祖别井离乡,由汀武而适台湾,辟土开疆,克俭克勤新世泽;嘱尔曹守成创业,自士农以及工贾,继志述事,毋忘岐淦旧家风。”

其中说,始祖练(东)何,世居河南河内(今河南沁阳),智勇超常,唐贞观时,为总管府录事参军,诏与李将军伐高丽,
献火攻策,焚南苏罗城有功,唐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农历11月,唐军征伐高丽,东何在唐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农历5月甲申日率军攻破南苏罗
城,唐太宗以“精练军戎”封为岐山侯,赐姓练氏,故易“东”为“练”。

由此推算,练氏至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历史,族人已分布在全国各地及海外,近千个练氏聚居地,现已出现练(东)何后裔五十七代。

迁徙分布

练氏源出伏羲之后,始自东不訾第96代嗣孙东何公。
于唐初贞观年间,东何任总管府录事参军,奉诏助李勣将军出征高句丽,东何献火攻战术,破南苏罗城有功,赐姓练,并封岐山侯,世居河南省河内县。故东何为练
氏的受姓始祖。练氏东何得姓后,其孙练友明迁建州府(今福建建宁)开始,又传十六代练干誉迁建宁府(今建瓯市小桥镇),传至第二十二代练诒嘉时,迁到江西
新淦县三洲(今江西新干);又传至第二十八世孙练渊文,字豪,任福建宁化教谕,再次从江西入闽。适值赣寇蔡五九作乱,攻陷宁化,练渊文率眷属沿山区走避,
迁居福建武平县象洞乡洋贝村(今洋背村)开基繁衍;又传至三十二世孙练元龙,明朝初期迁至广东梅县,后又迁至兴宁。

练元龙为入粤兴宁的始祖,历经六百余年,人口将近七万人。而今深圳龙岗区坪山镇的练氏族人,就是入粤兴宁练元龙的第
五子练思宁的后裔。由于练何世居河南河内县(今河南沁阳),故练氏族人以“河内郡”为望。在福建省聚居有“河内郡”、“丹阳郡”、“建安郡”三个支系的练
氏,依“丹阳郡”和“建安郡”两支系提供的现存谱料,此两郡均是练何的后裔,只不过是因遗失了迁入“丹阳郡”和“建安郡”以前的具体世系谱料,遂而以“丹
阳郡”、“建安郡”立谱而已。

历史上练姓的迁徙与分布

宋朝时期,练姓大约有1万余人,主要分布于福建,江苏,广东一带。明朝时期,练姓大约有1万3千人,当时江西成为练姓第一大省,约居住了练姓人口的40%。其次分布于福建、江苏、安徽、湖北等地。

当代练姓的分布与图谱

当代练姓的人口大约有29万,为第二百五十一位大姓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23%。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练姓人口增加率是呈V形的态势。练姓的第一大省为广东,大约占全国练姓人口的40%。练姓在全国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这二省区集中了练姓人口的78%。其次分布在四川、浙江、贵州、福建、江西、河南等地。练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桂黔琼、粤湘大部、江西南部、闽浙交接地区、湖北西南、重庆南部、四川东南、云南东部,练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大约为0.09%以上,中心地区可以达到2%以上,其覆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5%,居住了大约8%的练姓人群。

新闻中心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400-6786659
Copyright https://www.nkbj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深圳市闻诺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35220号-3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