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南山书院》第7期学刊
海神“妈祖” 林默娘
林志仁
说起 “妈祖”, 很多人知道她是海神, 和平女神, 却不知是实有其人, 真名林默。
林默, 女性, 北宋建隆元年 (960) 三月二十三日出生于福建莆田湄洲屿。 因出生后直到满月, 从未啼哭, 父母给她取名林默, 乡人尊称其林默娘。
一、 林默的出世, 生平到仙逝, 都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据 《林氏族谱》 记载, 林默为唐九牧六郎林蕴 (官邵州刺史) 的七世孙女, 传承关系如下: 林蕴生林愿。 林愿生林邕、 林同、 林圉、 林赋。 林邕生林文范、 林文回, 林同生林皓、 林曼, 林圉生林保吉、 林保安, 林赋生林崇、林嵩。 林保吉生林孚。 林孚生林惟悫。 林惟悫生林洪毅和林默兄妹六人。
史传林默的父亲惟悫, 为都巡官, 娶王氏。 夫妻为人朴实敦厚, 乐善好施, 经常敬祀观音菩萨。 一天夜里, 王氏梦见观音给她一朵优钵花, 花香四溢, 忍不住就把花吞吃了。 不久就身体怀孕了。 林默出生时正是傍晚, “红光射室, 异香氤氲” 。 《莆田县志》 记载: 林默出生时 “地变紫, 有祥光异香。” 这种奇异的香味一里路外都能闻到, 而且经旬不散。
传说林默自幼不凡, 天性灵异, 8 岁入私塾, 过目不忘。 10 岁喜净几焚香, 诵经礼佛。 13 岁那年, 有一老道士玄通, 脏兮兮的, 经常去林家化缘。默娘不厌其脏, 每次都乐于施舍, 玄通大为感动, 遂传秘法以超度世人。 16岁那年又传她铜符, 授以天文星占, 医学卜筮之法。 从此, 默娘更加聪明贤惠, 精研医理, 为人治病, 驱邪救世, 防疫消灾, 屡显神异。 且分文不取,深受百姓爱戴。
许多记载中都提到了默娘在年少时就有过海上游魂救父的经历。 不畏海洋狂风恶浪, 救急扶危, 济险拯溺, 许多人都得到过默娘的恩惠。 一次, 默娘正在海边玩耍, 忽听到一个孩子尖利的呼救声, 循声望去, 只见一男孩正在海浪中挣扎, 于是随手捡一片破竹席抛入海中, 腾身而上急驰而去, 终于救出了小男孩。 闻讯赶来的人们都被这惊人的一幕看呆了, 于是默娘是 “神女” 的美名不胫而走。 又有一次, 人们出海打渔, 到天快黑时驾舟返航, 这时忽然狂风大作, 乌云翻滚, 海浪滔天, 方向莫辨。 正在人们一筹莫展之际,忽然海面上出现一道亮光。 人们奋力向亮光划去, 所有的船只都安全靠了岸。这时人们惊奇地发现, 默娘正站在自家的屋顶上, 高举着明亮的火把。 从此,每当暴风雨来临时, 默娘便奋不顾身地驾舟出海, 抢救遇难的商船和渔民。而每当海雾弥漫或乌云密布时, 她便站在屋顶上, 高举灯笼或火把, 给人们指引航向。 在平常的时候, 她便行善济世, 助人为乐。
林默终生未嫁。 28 岁那年 (987) 九月初八, 对家人说: “明日重阳,我欲登高, 暂离喧扰尘寰, 特先告别。” 次日, 默娘盛装, 辞别家人。 姐姐想一同去, 被默娘婉拒。 依依惜别后, 默娘独自登上湄峰, 如履平地, 眨眼间升入云端, 俄而彩云复合, 不见了默娘踪迹。 山是妈祖通天的神梯, 至今在莆田湄州屿的山上还有她的升天遗迹。
林默升天后, 常显灵降福于民, 拯救海难, 除妖伏怪, 扶危济困, 护国佑民, 一直是沿海渔业生产和水上运输者的保护神, 被沿海渔民尊奉为海神“妈祖”, 于湄州屿立祠祭祀, 号 “通贤灵女”。 随之民间对 “妈祖” 护佑商船和渔民的故事不断传颂, 对 “妈祖” 的信仰不断扩展, 妈祖阁、 妈祖庙、 天妃庙、 天后宫、 圣妃庙等等, 在沿海各地如雨后春笋般的建立起来。
二、 自宋代以来, 妈祖信仰及于朝廷, 先后有 14 个皇帝对妈祖进行了 35次册封。
宋徽宗宣和五年 (1123), 给事中路允迪出使高丽, 海上遇狂风巨浪,多艘般只沉没, 只有他乘的这一艘化险为夷, 平安到达, 船工们说是红衣神女妈祖坐于桅杆之上相助。 路允迪回朝后奏报朝廷, 朝廷就赐妈祖庙 “顺济”庙额。 这是第一次给妈祖褒封。 开禧元年 (1205), 金兵渡淮河向长江流域进犯, 朝廷从福建征调舟师北上御敌, 船工们将妈祖香火请到船上供奉。 福建舟师首战击退金兵于花靥镇, 再战获得紫金山大捷, 最后解了合肥之围。妈祖又一次得到朝廷的嘉封。
元代, 朝廷为了把江南粮米漕运大都 (北京), 开辟了海上运输线。 因漕运改海运安全的需要, 妈祖对海运的保佑之功, 朝廷又加封妈祖为 “护国明著天妃”。 从此, 对妈祖的祭祀已成为国家祀典之一。
明代, 三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 曾三次亲自到湄州妈祖庙主持御祭, 修整庙宇。 明朝廷曾给予妈祖多次敕封。
清代, 朝廷为维护国家统一, 于康熙十九年 (1680) 开始对台用兵。 施琅班师回朝后, 康熙诏封妈祖为 “护国庇民昭灵显应仁慈天后”, 并派遣礼部郎中雅虎到湄州褒嘉致祭。
三、 随着华侨华人的扩展和国际友人的传播, 妈祖信仰遍及东南亚和欧美等 28个国家和地区。
随着妈祖信仰的提升, 妈祖取代了四海龙王的地位, 由福建地方上的海神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古代最大、 最有影响力的海神。 从辽宁沿海向南一直到广西沿海, 妈祖庙随处可见。 渐渐地, 我国内地一些地方, 如河南开封的朱仙镇、 安徽宿松、 江西景德镇, 贵州镇远, 广东南雄珠玑巷等地都建有天后宫。 台湾岛内的天后宫达 800 多座。 而且天后妈祖的职责也多了起来, 不仅能够护海航、 助漕运, 也成为雨水之神、 生育之神和战神等等。
澳门的得名就与妈祖信仰有关。 500 年以前, 澳门就建立了天妃庙。 当地人称为 “妈阁”、 “妈祖阁”, 人们直呼澳门为妈港, 葡萄牙人以此称为MACAU。
妈祖最早传到了日本。 15 世纪初, 硫球岛上就有了妈祖庙。 不久长崎、神户、 北海道等很多地区都建立了妈祖庙。 除华侨建立者外, 很多都是日本人建立的。 说明日本人也接受了妈祖信仰, 而且具有异国的特色。中国不少侨民还把妈祖信仰带到了越南、 泰国、 新加坡、 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和南亚国家。 明代以后, 还传到了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
四、 妈祖信仰随着规模扩大, 内涵不断加深, 已发展成蔚为壮观的 “妈祖文化”。
妈祖热爱人民、 见义勇为、 扶贫济困、 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和英勇行为,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 得到了海内外人民的广泛认可和传颂, 形成了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 把她塑造成一位博爱仁慈、 护国佑民、 可亲可敬的女神, 对于弘扬正气, 促进和谐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现在, 全世界华侨华人, 还有外国友人都把 “妈祖信仰与文化” 看成是“增进各国友谊、 沟通东西文化” 的最好途径。 公认 “妈祖” 是 “世界和平女神”。 每年来福建莆田湄州屿朝拜妈祖的国内外人士达数十万人次之多。 妈祖不畏狂风恶浪, 救人济困解难, 无私无畏的精神感人至深。 2009 年, 中国中央电视台 10 套 《探索·发现》 栏目曾播发专稿 “海上女神林默娘”。 2012 年还被拍摄成 45集电视连续剧 《海神妈祖》。
妈祖是一位崇高的女性所演化的女神, 她象征人类共同讴歌的伟大母爱,代表 “人间和谐” 以及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的良好愿望。 弘扬着今日世界“和平与发展” 的主旋律。 当今时代, 弘扬妈祖文化不仅是中华林姓宗亲, 而且是世界热爱和平追求进步的人民共同崇尚的一种文明。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祖通网http://www.zgbjxhx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