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系统录入
对联(春联、楹联)——是中国文化精湛博大的组成部分,最早由桃符演变而来;据载,公元964年
蜀主孟昶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的第一副对联。明朝朱元璋朝代更是把对联上升到硬性规定官员与百姓除夕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的规定。到
了清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盛行,每年除夕,家家户户都不约而同的张贴对联。忆童年,新春佳节,喜气洋洋,茶余饭后,跟在长辈们后面聆听品评春联,其
情其景,历历在目。欣赏有丰富内涵、苍劲笔法书写而成之佳对,简直是一种精神享受!
对联一般要求对偶工整,平仄协调,有四字、五字、六字、七字……不限,(最长的对联属当代书画家沈芳(醒醉)先生在广州展出的有1058的长联,已载入世界吉尼斯记录。)
然
而,如今尚有一部分人士,对楹联了解甚少,拿起对联莫名其妙,不知道往哪边贴,甚至不好意思请教别人,将对联贴反的比比皆是;其实贴对联的正确方法是:人
正对门,右手边为上联,左手边是下联;对联没有大小之分,只有上下之别,上起下对,故称对联也。那么怎样区分上下联呢?——看对联的最后一个字仄音为上
联,平音则下联;即:现代汉语声母分四声:一、二声为平音,三、四声是仄音。
例如: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东溪派衍银溪地,南海恩敷渤海堂;
牛奔福地普天献瑞,虎卧华堂满院生辉;
获鹿感鱼千秋称孝子,朋东仇桧万古识忠臣。
……………………………………………………。
由此可见上联末字:海、世、统、地、瑞、子 均为仄音;
下联尾字:山、秋、荣、堂、辉、臣 都是平音。
注:古代按平、上、去、入之分,平音分阴平和阳平,阳平里面短促音为仄音,长阳音为平音,为免搅乱视听,就不在这里探讨了。
希望拙文对张贴对联有疑问的人士有所帮助。
作者:华夏高氏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高舜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