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系统录入
一、
童年、少年时期,由于母亲介绍大量各国、各民族童话、神话、民间传说给我阅读,引起我对民族差异及其原因兴趣的萌发。高中时期的课外爱好广泛,尤喜阅读书
中有关人类学、民族学、语言、历史的内容。“文革”时期,在农村中学教数学,业余仍坚持自学人类学、民族史、考古学、语音学、音韵学、英日韩语,翻译20
余万字苏联人类学、民族学资料,对苏联“民族人类学”的理论方法有较系统了解。当时完全想不到有朝一日我能成为专业民族研究工作者,我的自学毫无功利目
的。1978年考入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民族史专业师从世界辽金史泰斗陈述先生。在研究生院期间,陈先生亲授从他的恩师陈垣先生传承的《史源学》和《辽金
史》,人类学前辈杨堃先生讲授《民族学概论》,我还在民族所内选修了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会长傅懋勣先生的《语音调查的理论和方法》、王辅世先生的《音韵
学》,到语言所旁听李荣先生的《切韵与方音的系连》等课程。还经常向杨成志、钟敬文、李有义、王静如、林耀华、吴汝康、张振标等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
语言学权威学者请教。研究生院安排周扬、费孝通、任继愈、许涤新、马洪、宦乡等社科各领域大家做学术讲座。陈先生把我引进研究生院,使我完成从民族研究业
余爱好者向专业人员的转变,为形成多学科综合研究、文献研究和田野作业结合的学术风格打下基础。
二、
在陈先生引导下,我的硕士论文以《契丹小字铭文综考》为研究课题,使我进入一个全新的学术领域,并能够毕业后在广州任讲师时期参编《中国语言学大辞典》
(古今民族文字全部词条);在《内蒙古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契丹姓氏耶律音义新探》、《契丹小字复数符号探索》、《契丹小字词语拾零》、《契丹小字词语
杂考》、《契丹原字“夫”音值考》、《契丹小字的制作与突厥文》等论文。《契丹姓氏耶律音义新探》获中国语言文化学会论文二等奖,《中国语言学大辞典》获
中国语言文化学会著作一等奖、中国图书奖等奖项。在广州大学任教授时期应邀出席内蒙古大学庆祝建校50周年契丹文字与历史研究国际研讨会。
三、
1994年,出版1984年起在中山大学和广州师范学院授课讲义《中国北方民族史》,至今为新疆师大研究生考试必读书。发表论文《狭义民族史刍议》、《略
论民族分类方法》、《从人种类型看汉民族的来源与演变》、《从人类学上看鄂伦春、鄂罗克、鄂罗奇的区别》、《粤西古高凉俚汉民族融合之主要因素探析》(合
作)、《关于水族来源的探讨》、《大理国高氏事迹、源流考述》、《辽金元高姓述略》、《回忆和恩师陈述先生的交往》、《陈述先生关于契丹源流的论述》(合
作)、《东亚民族人类学研究》(译文);参编《中国历史大辞典·魏晋南北朝卷》(东北民族全部词条)。
四、
1993年起担任广州师范学院岭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2000年改为广州大学岭南历史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成为第一代岭南历史文化研究方向硕士生导
师;合著《开放的岭南文化》(撰写俗文化部分);发表论文《粤东高氏的源流与文化传统》、《闽粤高姓源流述略》、《珠三角高氏考察记》、《珠玑后裔高氏寻
访记》和《岭海姓源》系列文章。
五、
在广州师范学院(2000年后为广州大学)兼任旅游教研室主任,1994年在国内首开《旅游人类学》课程,2004年主编国内第一部旅游人类学著作《中国
旅游人类学纲要》,被许多院校选作教材;发表论文《创建旅游学院,适应广州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创建中国旅游人类学学科刍议》;参与创办广州大学中法旅
游学院以及旅游硕士点。目前每年为广东导游培训网上讲授中国民族志专题。
六、
统》(获广州市社科优秀成果奖)。我在《前言》中提出:“笔者以为,以姓氏宗族为单位,不失为深化汉民族史研究的一条可行途径和一个新角度。各个汉式姓氏
群体的成员,主体一般属我国汉民族。至少就世界上最庞大、成分极复杂的汉民族来说,对以姓氏为单位的人们群体开展的研究,不单是民族史研究的组成部分,也
是把研究推向深入的一个必要步骤。因此,从广州师范学院于1992年下半年组建岭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之时起,笔者即设想从姓氏来源和移民入手,对岭南汉族
三大民系(广府、福佬、客家)的来源、形成、特点进行探讨,作为汉民族史研究的一个局部课题。又考虑到笔者本身姓高,对高姓群体开展实地调查比较方便;而
高姓和某些其他姓氏相比,历史上缺乏纂修统谱的传统,学术界也罕有研究,以至发展脉络、迁徙历程均甚难查考,颇有探讨价值。因此,笔者确定以高姓研究作为
上述设想的首次实践尝试。”
此后研究数十广东姓氏源流;发表论文《20年来的中国姓氏谱牒学》、《中国家谱在文化史研究中的作用》、《高姓谱牒沿革》、《渤海高氏与高姓宗族》、《声
威显赫的北宋“高家将”》、《宋将高怀德的生平、先世与后裔》、《北宋名将高怀德家世考》;开展全国实地调查于1997年出版《高姓群体的历史与传统》,
后于2008年增补出版《高姓全史》。
2006年发起创建高姓历史文化研究会担任首届秘书长,后探索走合法化道路成为全国第一个以姓氏为单位的获批准全国性组织“中国高家历史文化研究会”,进
而为完善转型为“华夏高氏文化研究会”。声明从第二届起不再在宗亲组织担任实职,集中精力于高姓研究。主编《中华高姓大通谱·总谱》(200万字),由文
化部原常务副部长、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高占祥担任编委会主任并作序、题写谱名,2011年8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开始组织全国各地编修分谱、支谱,踏上新
征程。
高路加参加研讨会时,向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赠送《中华高姓大通谱-总谱》,并发表讲话《我的民族研究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