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高姓大通谱·仁寿支谱》主编在颁谱庆典上的讲话

作者:系统录入 2015-09-08 14:20:33

来源:系统录入





 


《中华高姓大通谱·仁寿支谱》颁谱庆典会上的发言


 


仁寿高家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理事长


 


《中华高姓大通谱·仁寿支谱》主编


高远奎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代表,大家好!


《中华高姓大通谱·仁寿支谱》历经7个年头,今天终于面世了,这是发源于仁寿高姓全体高家人的幸事,也是仁寿县的好事。在此,我将谈两点:1、简单介绍《中华高姓大通谱·仁寿支谱》。2、谈谈编修族谱的感想。


《中华高姓大通谱·仁寿支谱》收录了发源于四川仁寿的4个高姓支脉,根据此次修谱调查资料显示,发源于仁寿有4个高姓支脉,第一个支脉是迁徙自湖北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蒿枝坝的高贵甫支系:第二个支脉,是迁徙自安徽凤阳后到楚地然后入川的高盛通支脉:第三个支脉,是迁徙自湖南武冈州的高文彬支脉;第四个支脉是迁徙自福建上杭的高仑支脉。仁寿高姓总人口约136800人。高贵甫支脉总人口约13万,其余3个支脉总人口约6800人。


高贵甫支脉于明朝洪武7年入川,至今641年,该支脉后裔繁衍已至31代。其后裔主要分布在四川的仁寿、成都的双流、锦江区、武侯区、高新区、东坡、洪雅、夹江、崇州、凉山、郫县、彭州(今彭州市)新都、新津、广汉、邛崃、峨边、平武、简阳等19个市县,部份支脉居住在重庆、贵阳两市。据仁寿谱载,高贵甫2世长房高固泰育有4子,目前只发现其长子高文智后裔,其余的文甚、文太、文才迁往渝州一带经营盐业,本次修谱调查未获得3位祖公后裔的信息。根据旧谱记载统计,在高贵甫支系14世时,有弟兄147位,现在已查找到110个支系,尚有37个支系未寻找到其后裔。本谱主要收录了高贵甫支脉。高贵甫支脉的入谱人数85678人,其中在世人口61310人;去世人口24368人。


此次修谱调查共搜集到旧谱38卷(其中湖北麻城谱4卷,湖南湘乡谱1卷),碑文28帖,它们成为了厘清字辈和世系的重要资料。


 本谱尊髙傒为始祖,尊高贵甫为1世祖。根据本支古谱和湖北麻城高立宗支系古谱记载,高贵甫支系是湖北麻城孝感乡高立宗支系,高立宗是江西南昌府高崇文支系、属皈仙谱高姓高崇文后裔,所以,高贵甫支系系髙傒嫡传后裔。根据《高姓全史》(高路加著)湖南高贤是髙傒68世,而高贤是高贵甫大伯,故此,高贵甫系髙傒69世(髙傒为1世)。


本谱以世系图、世序表、文字、图片相结合的表现形式反映族谱内容。本次修谱划分支系时,仍然沿袭本支脉传统惯例,将贵甫公5个子辈依其长幼次序划分为5大房。编排谱系时,按照各个房份的数序排列。在各个房份中又以14世为一个支系进行分别表述。在断代时,每个房份的世系都划分作两段,第1段,2世至13世;第2段,14
至末世。每段有各个支脉的世系图和与之相对应的世序表。世系图反映该支脉的纵向的尊卑关系;横向反映支脉的长幼和亲疏关系。世序表反映其支脉中每个成员的
基本信息。本谱是层级较低的族谱,读者大多数是平民百姓,他们都希望在族谱中一目了然地查到自己支系的世系,所以在编排时将世系图和世序表划分开而又相
邻,查找时,相对于旧谱的综合编排来说,比较容易。


全谱857914字,2960页,共分作6卷。卷一为“高姓综述”,卷二至卷六为五个房份的谱系。本谱世系、世代清楚,各个支系的字辈比较统一,绝大多数支脉的先祖名讳清楚,都能实现1世至末世的完全衔接。本谱是仁寿县境内迄今为止记载时间最长、入谱人数最多的巨制族谱。


本人在没有参与编修修谱之前,对族谱没有半点概念,经过6年的实践,建立了些许的初步概念。在此,谈点粗浅的看法。


 
谱,又称家谱、世谱、宗谱等。它是一种以图、表、文字相结合的形式,记载以男性血缘集团为中心的家族繁衍为主体的特殊文体。它是中国独有的文化遗产。族谱
起源于我国周朝,族谱盛行于我国唐、宋时期贵族的高层,流行于清代康熙时的民间,它是封建社会的产物。目前,仁寿周边县、市民间能搜集到的族谱,较多的都
是编修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时期。族谱是我国国史、方志、家谱三大文献之一,属于珍贵的人文资料。它囊括了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地理、气
候、土壤、历史、人口、社会、民俗等学科的内容,是研究


这些学科的重要参考资料。


有人说,“乱世藏金,盛世修谱”,处于国强民富的当今中国,正是编修族谱的大好时期。又因民国末期至今近80年来,修谱的重要依据古族谱遗失破损严重,即将失去它应有的价值。另一依据的古碑文也正在加速风化。两者都亟待抢救。再一方面,民间宗亲对编修族谱的需求呼声极高。这就需要当代坚守传统文化的我辈,急速编修族谱。


 
谱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过去的旧谱主要记载了一个家族的源流、时代、繁衍、字辈、家产、人口、迁徙、名人、大事件、婚配、生育、家法、家规、祖训、祠堂、
祖墓以及家族成员的基本信息。随着社会的演变、进步,旧谱中的“家法、家产、契约、祠堂、礼仪”等部分内容已逐渐消亡或根本不复存在,从而,时代赋予了族
谱新的内容,如:独生子女、超生子女、身份证、包产责任地、碑文等。编修族谱要贴近时代,反映现实,既要沿袭传统编修的内容、又要赋予现实实际的内容。



分发挥族谱的功能。族谱具有重要的功能。首先是变血缘的功能。一个姓氏集团的族谱,具有“明世系、辨血缘、列尊卑、载历史”等功能,“明世系”解决了“我
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问题。辨血缘,避免近亲婚配,在人口流动量大,流动频率高的今天,避免出现亲缘婚配,“辨血缘”就显得尤其重要。其次是教育功
能。中华民族具有根深蒂固的亲地域睦亲缘的观念,族谱具有凝聚族群的功能,它对建设和谐家族能产生积极的作用。家庭是家族的细胞,家族是民族的细胞,只有
家族和谐,民族才有凝聚力。一个民族有了高度的凝聚力,民族的复兴,国家的统一、富强才有可能实现,这充分体现了族谱的社会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教育
十分重视,他曾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大多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
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族谱中的“祖训、家规、家训”的本身就是教育和规范家族成员的言行举止的条款,具有很大的育人性。家谱中记载的先贤英杰也是家族成
员效仿的榜样,也极具有教育性,这都体现了族谱的教育功能。编修族谱就是充分借助族谱的教育功能教育家族成员,同时,也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教育的论
述。再次是历史功能。族谱记载着历代名人和家族的大事以及历史的演变过程,记载的内容比地方志记载的同一内容更详尽,所以,它补充了地方志的不足,只有将
家谱、方志、国史三者结合,才能构成完整的中华民族史,所以,又具有极强的记载历史的功能。今天,社会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但是,族谱的主要功能任然在发
挥着作用。所以,编修族谱既坚守和传承了传统文化又适应了现代社会的需要。总之,编修族谱是家族的需要,教育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民族的需要。



谱要有依据,没有可信依据编修出的族谱,既是对家族不复责任,又是对历史不负责任,对社会更不负责任。编修族谱主要的依据是文献、文物。文献包括方志、古
谱;文物主要有墓碑文、祠堂碑文、祠堂楹联。其余依据是登记表和时世代口传。文献记载的内容一定要有可信度,不能轻信文献。要谨慎的对待口传,经过多方论
证后方可采信。要编撰完整准确的族谱,就必须将历史记载的史实和现实的现状相衔接,历史部分要有据可查,依据要具有可信度;现实状况要正确全面具有完整
性。要编撰出好的族谱应遵守最基本的原则,如:不攀附名人,不依附权贵,不随意连接,不胡编乱造,不轻易采信。旧谱是修谱的最重要的依据之一,但是,旧谱
中也有优劣之分,总的来说距离编撰者的时间越近的世系,其可信度就越高,反之亦然。编撰者文化程度、社会地位越高,其编撰的残谱可信度就越高。在采信旧谱
时,最好搜集记载同一历史时期的多个版本,进行比对后选择其中可信度高的版本作为基本的依据。


修谱要有较好的资源,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经济资源、物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源的基本要素:1、热爱坚守传统文化、热心于家族文化;2、具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具有一定的组织、写作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3、能熟炼地运用现代办公设备;4、身体健康,具有为家族奉献的精神。


编修族谱应按照一定顺序,否则,将会事倍功半。一般顺序为:1、建立机构;2、筹措预算资金;3、进宣传行动员;4、培训登记员;5、采集资料(实行登记和收集文献、实物、拍照);6、整理资料;7、考核、论证。8、撰稿;9、审稿;10、印刷。


《中华高姓大通谱·仁寿支谱》的面世对于发源于仁寿的高姓来说是一件大好事。但是,对于编委会来说还有几分遗憾。遗憾之一,入谱的人数没有达到预期的数字。据初步估计高贵甫支系总数应该有13万余人,入谱人数约占总数的50%。
遗憾之二,文字比较粗糙。遗憾之三,作为主编,只是一位普通的教师,知识面有限,又缺乏专业的技能。在时间上,组稿和校稿都很仓促也是导致文字粗糙的因素
之一。遗憾至四、少数支脉的先祖名讳没有实现一一衔接。这些遗憾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在此,向宗亲们深深的致歉。


《中
华高姓大通谱·仁寿支谱》是各级政府支持下的产物,是对地方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资料,是仁寿高姓宗亲中坚守传统文化潜心于家族事业的族人集体智
慧的结晶,是高姓的朋友鼎力相助的硕果。在此,我谨代表全体编委感谢高占祥部长为本谱题写谱名,感谢高德原教授和高路加教授为本谱作序。向仁寿实达印务有
限公司的伍娉董事长和全体职工的支持深表谢意!


 

 
201581                     

新闻中心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400-6786659
Copyright https://www.nkbj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深圳市闻诺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35220号-3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