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系统录入
——开展高姓遗传基因调查研究
高氏宗亲:
首先,热烈祝贺《中华高姓大通谱·湖南分谱》颁谱典礼成功举行!
我于1997年
出版第一部系统研究高氏历史的著作《高姓群体的历史与传统》(后增补修订为《高姓全史》),由此掀起高氏族人的全国调查研究热潮,目前关于高氏历史的史料
收集已较齐全,也收集到大量馆藏和民间族谱资料。在此基础上,我主编《中华高姓大通谱·总谱卷》(含《高姓总世系表》),于2011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并启动各省分谱、各家族支谱的编修。现在,《中华高姓大通谱·湖南分谱》已率先问世,为编修分谱开辟了道路,摸索了经验,可喜可贺!
要想对史料、族谱记载予以验证、补充,有所突破,必须依靠最新的基因调查分析方法。因此,我早在1998年
和复旦相关研究者探讨过对高氏进行基因研究的问题,作为用基因法研究姓氏源流的试点,因故未实施。现在,我经高济峰协助再次和复旦大学建立联系,达成合作
研究的意向,由我本人、高济峰等组成“高氏源流基因研究课题组”,由复旦大学研究人员提供技术支持服务。复旦大学对曹操家族基因的研究已于2013年公开发表。现在复旦大学已对多个家族进行过检测,方法已趋成熟,取得丰硕突破性成果。高姓已经错失了领先的机会。现在要急起直追,力争在最终成果上取得超越。
我们计划第一阶段课题为《高家将基因调查》,目的是寻找渤海高氏基因。先在有限范围进行试点:检测族群庞大、分支众多、族谱记载较明确、同出自隋唐幽燕的唐末南平郡王高崇文及其兄高崇武,北宋初渤海郡王、太祖赵匡胤妹夫高怀德,宋英宗高皇后曾祖父、武烈王高琼三支高家将后裔以及唐代文武双全的边塞诗人、节度使高适后
裔基因。五大家族都明确认同渤海高氏。经过对五支族谱进行综合研究,已可推测五位先祖和史书明确记载属渤海高氏的唐相高士廉、高郢在渤海高氏内的辈分关
系。渤海高氏最辉煌的是创建北齐王朝。从高崇文先辈墓志铭可知,崇文的九世祖是东魏司徒、骠骑大将军高归义。据《北齐书》记载,高归义是北齐奠基人、东魏
大丞相、大将军、渤海王高欢的族兄弟。因此,高崇文明确是出自北齐高氏。如五大家族确有共同基因,可判断就是渤海高氏、北齐高氏基因。互相比对,可探求五
大家族间的亲缘关系,揭示五大家族最近的共祖是在何年代?
根
据《新唐书》,渤海高氏始祖为辅助齐桓公登位并称霸的上卿高傒(其墓仍在)。又根据古代史料、姓氏著作和族谱,可知高傒为姜太公第十一世孙,属炎帝系统。
从人口来看,居当代中国姓氏第十五位的高氏是姜太公后裔乃至炎帝系统最大的姓氏。下一步在全国铺开,可帮助散落北方的高怀德、高琼后裔认祖归宗;进一步对
渤海高氏在高姓里面占多大比例?渤海高氏究竟是否姜齐高氏后裔?是否属于炎帝系统?进行深入探讨和验证。其结果,有助于了解中国史书、传世族谱和姓氏始祖
传说的可信度,寻找高氏群体主体的真实祖先,验证高氏各家族的相互亲缘关系。这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争取先进行第一阶段工作。我们从现在起,对整个过程予以
保密,直至完成分析后慎重地决定如何发布,避免分析结论对家族认同产生冲击。
我
们认为,祖先认同有“文化认同”、“血缘认同”两个层面。民族认同就是文化认同。汉民族的文化认同就是坚信同为炎黄子孙。实际上,从自然科学的角度,也就
是从血缘的角度,未必尽如此。因为民族学认为:“所有民族都是混血形成的”。因此,是否属同一民族,取决于是否有共同的语言、文化、心理,血缘并不是必要
条件。
宗
族从早期开始就因各种原因不断发生混杂,因此,所有姓氏内部都早已不是绝对纯粹的。姓氏认同即始祖认同实际上也有“文化认同”的成分。那么,一个姓氏,一
个家族,究竟符合“血缘认同”条件的占多大比例?族谱、传说可靠性究竟如何?这是一个科学问题,也是我们自己关心的问题。同一家族内,不论是否真正具有共
同血缘,从文化认同角度,即在传统、心理、信念上仍然是同一家族,这和民族认同是同样道理。不必有失落感。
高姓源流研究要想取得历史性的打突破,需要依靠宗亲们踊跃参与,才能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