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系统录入
仪仗锣鼓一路敲,
探亲归宗心迫焦。
青山流水瞬间过,
驻足古村石门高。
虽是面孔不相见,
笑脸相迎喜眉梢。
野味野菜溢香气,
竹笋香菇拌红烧。
你我同流一脉血,
高氏香火万代着(zháo)
阜阳(皖西北高氏文化研究会)
感动 高兴与请求
各位宗亲:
大家好,我是安徽芜湖人,高获59世孙,首先祝贺华夏高研会在池州召开,感谢参会的宗亲和来宾。
自2006年在温州参加第一次会议至今已8年,期间3次参会,这次参加会议,一是感动,二是高兴,三是请求。
一、感动:
华夏高研会领导和参会宗亲为“千年古村石门高”揭牌感动。高占祥部长题写“千年古村石门高”及派秘书参加会议感动。高路加教授为高氏历史文化研究做出的贡献感动,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二、高兴:
2006年11月,由高路加教授发起而成立的首届“全国高姓历史文化研究会”在温州召开会议,我参加了,感到很高兴。
2012年5月到山东临淄第一次祭拜高傒始祖,感到高兴。
2014年8月29日,在石门高与参会宗亲和石门宗亲在祠堂共进午餐,在家里吃家常饭高兴。
三、请求:
1、高氏历史文化研究要高品味,要遵法、守德、尚文。
2、讲奉献,不计较名利,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
3、全国高姓总谱的出版发行,要对高姓负责,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只能是一种版本,不能搞两种。
高根宝
2014年8月30日
高懂礼
尊敬的各位宗亲:
你们好!能一次见到这么多来自全国各地宗亲,我还是第一次。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十分激动。我要深深地感谢把我引入高氏大家庭的路加教授。
我来自号称陶瓷之乡、竹林之乡、茶叶之乡、教授之乡的,太湖之滨的花园城市宜兴。我的老家就在著名的紫砂陶唯一产地丁蜀镇。这里也是路加教授的祖籍。
高姓是宜兴的一个大姓。据路加教授的《高姓全史》,早在唐代,晋陵高氏的杰出代表——宰相高智周,就是当时属于晋陵郡(治所在今常州)的义兴,就是今天的宜兴人,《宜兴县志》记载,其墓在宜兴。
我们丁山高氏,是丁山最古老的四大姓之一。担任族长的我爷爷,曾保管族谱。据族谱记载,我们的祖先是北宋开国元勋高怀德。北宋灭亡,其后人南迁来江苏。族谱最前面是高怀德戎装像。
丁山高氏世世代代制陶为业,为宜兴陶瓷业的发展做出一定贡献。路加教授于1984年、1993年来丁山考察时认识的高丽君,就是著名陶艺师。
我相信,随着路加教授重访宜兴,必将促进宜兴高氏的大团结,融入华夏高氏文化研究会的光荣队伍,和广大宗亲们一道前进。
谢谢!
宜兴丁山 高林其
寻根问祖 和宗睦族
陕西米脂 高帅
尊敬的各位长辈、前辈、宗亲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陕西省榆林市米脂泰安里高氏代表高帅。
米脂泰安里高氏与米脂万丰里高氏是陕北地区高氏主体。据路加教授在《高姓全史》中记载:“在西部,唯有陕北高姓十分兴旺,特别是米脂,高姓为第一大姓,县城人口中几占一半,这种现象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米脂高姓在历史上也不乏名人名流。清代米脂全县出进士9人,高姓占6人,举人45人,高姓18人,受封赠文林郎、儒林郎的49人,高姓占32人。明末农民义军领袖李自成夫人就是我米脂泰安里高氏。近代革命家、军事家、中共中央政府副主席、军委副主席、计划委员会主席高岗同志,是庆公后裔。
一直以来,陕北就口传一段高氏家史:米脂万丰里的高氏与泰安里高氏是元末明初从安徽庐州府迁徙来的兄弟二人。居西边泰安里福十公为西高,居东边万丰里的庆公是东高。
日前,我有幸于网上发现东高分支高栋宗亲的《续修绥城高氏族谱》序文,在文中有:我们陕北绥德高家乃世代旺族,源远流长。先世曾久居齐鲁,凡45世。
值金人北侵,炎宗南渡之际,先祖琼台公高彻因官拜晋陵令而徙籍于安徽合肥西仪村的字样。我欣喜若狂,立即与西安东高宗亲高治德联系,并联系文章作者高栋宗
亲。从高栋宗亲处获得他的曾祖父高维岳于光绪十九年修的绥城谱,我查阅先祖世系表后与《高姓全史》处查得此世系与江苏常州、无锡谱不谋而合。于是我立即将
资料发予路加教授。路加教授得知此情后,即前往常州考察,得知我陕西米脂高氏于600多年前从常州迁陕。此次我米脂高能寻根成功,路加教授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在此,我仅代表米脂高氏,对路加教授表示深深的谢意。
长辈们,前辈们,宗亲们,在百家姓中我高姓排第十五位,有一千多万高姓宗亲。我们高家是家大业大,所以需要诸位宗亲齐心协力来管理好这个大家庭,尊宗敬祖,和亲睦族,使我们高氏的明天更加辉煌灿烂。
我
作为高家的一员,深知要使高家发扬光大,需要宗亲不分年龄,不分地域,团结一致。有句歌词唱到:“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是
啊,天下高氏一家亲,只有我们高氏团结,只有各个家族团结,才会有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国是千万家,家是最小国,只有千万家团结,我们的“中国梦”才会梦想
成真。“中国梦”的明天,是全国各个姓氏宗亲的大团结,是我们高家不分彼此、携手共进地明天。“中国梦”的明天,是我们高氏文化大发展、大辉煌、大放异彩
的明天,让我们为了华夏高氏的明天,共同努力,人尽其才,创造辉煌。
最后,祝愿华夏高氏论坛越办越好,祝愿各位宗亲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笑口常开。
谢谢大家,我的讲话完毕。
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传承高氏优秀文化贡献力量
——河北省故城县高行杖 高清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宗亲:大家好!
我代表河北省故城县高行杖全体族众向大家致以亲切的敬礼和问候。
在
安徽池州召开的高氏文化研究会,使我深受鼓舞,占祥部长的题词,各位领导振奋人心的讲话,更使我激动万分。瞻仰“千年古村石门高”祠堂,参观风景优美,文
化遗产丰富的古老村落,更使我受到教育和启发。我们知道,研讨、发展、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任重道远;发掘、研究、传承高氏优秀文化责无旁贷。
我们河北省故城县高行杖宗支,祖上诗书炳奕,忠孝双全,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典范,留下许多美好的传闻,当地方誌上有详细的记载。但是,由于多次兵燹战乱,十年文革浩劫,许多珍贵文献资料、文物、建筑被破坏一空。这些都急迫地等待我们去整理、去恢复、去建设;等待我们去传承、去发展。
会议期间,我们聆听了福朝部长、李文忠秘书、德原会长、路加教授的亲切教诲,各位宗亲热情洋溢地发言,我们将会更加努力的学习、工作,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高氏优秀文化,共圆中国梦,共圆高氏梦努力奋斗!
我们还有一个设想,积极、努力筹建生态文明村博物馆,弦歌幼儿园、弦歌养老院。把高氏文化研究和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一馆两院(园)在传承高氏优秀文化的实践中办的更加完美。
如果建设成功,我们将盛情邀请各位领导、各地宗亲,为我们开馆剪彩、指导工作。我和全体族众,用全国驰名的、醇香绵柔地衡水老白干酒和名满全国的香味独特的德州扒鸡招待大家。
谢谢!
二0一四年八月三十日
辛勤坚守 践行孝道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宗亲:下午好!
我
是来自浙江温州泰顺的代表,这次有机会参加华夏高氏论坛暨千年古村石门高,高占祥部长题字揭碑仪式,感到十分珍贵和荣幸。上午和下午听了各位宗亲的发言,
深受启发,教益匪浅,对中华高氏历史文化的认识上了一个新台阶。借这次论坛的平台,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泰顺高氏历史研究会近年来一些具体做法,能起到抛砖引
玉的作用。
一、契而不舍,修缮祠堂
泰顺位于浙江的括苍山脉的南部,边邻福建省。
众所周知,解放以后,就把宗族列入封建迷信、宗派拉帮的行列,很多庙宇、祠堂收归为国有资产。政府办公、学校教育、粮食仓库、国有企业所占有。我们泰顺高氏祠堂1953年被作为泰顺酿酒厂所用。一直到1995年因酒厂新建搬迁而被搁置。宗亲高世进、高启华等人四处奔波,向民政局、统战部、宣传部、县政府多次报告,历经3年之久,于1998年才予归还。但祠堂千疮百孔,多处腐烂倒塌成为危房,需巨资才能修复。只能靠宗亲捐款,车薪杯水,年复一年到2011年,经历13年时间,费尽心机仍未修好。2011年春节过后初六,会长高尚友召开族内企业家和宗亲骨干会议,提出“只争朝夕,时不待我”,当天三位房产宗亲集资50万元,其它骨干集资20万元,后各宗亲又集资10万元,共计80万元。高尚友起早摸黑,以大禹治水之精神,仅用3个月时间祠堂上下内外翻修一新,以用钱省、质量好、速度快而被宗亲赞许。修好祠堂后高尚友前往四川等地营作地产业,仅3年时间不到,已拥有资产亿元,成为地产神话。也许是祖宗保佑,泽光恩赐。目前泰顺大泽洋高是泰顺境内最好的祠堂。面积3000平方,宽敞明亮、生机勃勃,雕梁画栋,焕然一新。
二、寻根留木,继修家谱
解放后泰顺高氏宗谱每隔5年续谱一次,都是偷偷摸进行。到了1966年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我同房伯父高世分因是地主成分,放在他那里的家谱如烫手的芋艿,存着不是,烧掉又可惜,如热锅蚂蚁,彻夜难寐,后只能交给成份好的高启鹏宗亲保管,才免于劫。1997年高世进、高启华、高启军等宗亲组建编写组,走访省内外各地宗亲,启华宗亲还搬到祠堂里住,日夜整理材料,但因操劳过度,英年早逝,家谱一度停止。直到2007年高世进宗亲,族亲潘立禹教授同我接手将原来手抄本改为电子版新版,于2012年付梓出版。其间高路加教授还为我族谱写了序言,增光添彩,全族宗亲念念不忘,感谢之情难以言表。在此我代表泰顺宗亲再次感谢路加教授。现泰顺高族族谱赠县档案馆、温州市档案馆、温州市文化馆保存。
三、崇尚文明,弘扬孝道
自2006年11月在温州龙港成立了中华高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后,泰顺也相继成立了泰顺县高氏历史文化研究会。温州高氏一支为南渡后定居处利(今丽水青田)的高琼6世孙,世祚后裔11世孙文隆始迁泰顺。现朱家山得源公为泰顺县始祖,1440年迁入,距今574年历史。2010年宗族投入15万元对得源公墓陵进行修整,同时也对其他先祖陵墓进行修整。每年清明节宗亲50余人对先祖墓陵进行扫墓,祭拜,每年办祭坟酒100多桌,团结宗亲,增强凝聚力和践行孝道。同时每年古历7月15日祠堂及众宗亲包束祭拜列祖列宗。
研究会还倡导道德经、弟子规教育,在祠堂内张贴宣传。还向宗亲赠送单行本,力促高氏子孙学习。2013年成立了高氏基金会,由企业家出资50万元。奖励考上大专的宗亲学子和资助有困难的学生。走文化育才之路,少年强,家族强,中国强。
研究会每年评选劳动治家、勤俭节约、孝顺父母的好媳妇,给予颁发证书和物资奖励。使家族内提倡正能量,提倡孝道,蔚然成风。
经
过本次华夏高氏文化论坛,提升了自己对高氏历史文化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回去以后对论坛精神及高占祥部长的新弟子规、新三字经进行广泛宣传,为陶冶宗亲情
操,道德品位及身心历练和修养都会起到巨大作用。对高福朝部长等领导的到来表示敬慕。向石门高宗亲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让我们在前行的路上,高唱高姓之
歌,创最高业绩,立最高思想境界,过最高品位的生活。
谢谢各位宗亲。
千年石门高赞
高秀宽
魁星闪烁群山绕,
千年古村石门高;
村落文化谱新章,
徽风皖韵花更娇。
河北故城县高行杖宗支
探亲石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