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系统录入
有人问:“高路加凭什么当《中华高姓大通谱·总谱》的主编?” 这个问题我也想不通,但答案还得事实中去找!
一、通过有关资料,我们得知1947年,高路加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比杨振宁考取美国公费留学还早,家学渊源对他的影响很好!
童、少年时期,他母亲就介绍大量各国、各民族童话、神话、民间传说给他阅读,引起他对民族差异及其原因兴趣的萌发。高中时期,他的课外爱好广泛,尤其喜欢阅读书中有关人类学、民族学、语言、历史的内容。“文革”时期,他在农村中学教数学,业余仍坚持自学人类学、民族史、考古学、语音学、音韵学、英日韩语,翻译20余万字苏联人类学、民族学资料,对苏联“民族人类学”的理论方法有较系统了解。1978年
考入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民族史专业,师从世界辽金史泰斗陈述先生。在研究生院期间,他研究了《史源学》、《辽金史》和《民族学概论》,还选修了中国民族语
言学会会长傅懋勣先生的《语音调查的理论和方法》、王辅世先生的《音韵学》,到语言所旁听李荣先生的《切韵与方音的系连》等课程。经常向杨成志、钟敬文、
李有义、王静如、林耀华、吴汝康、张振标等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语言学权威学者请教。他听过周扬、费孝通、任继愈、于光远、许涤新、马洪、宦乡等社科
各领域大家的学术讲座。使他完成从民族研究业余爱好者向专业人员的转变,为形成多学科综合研究、文献研究和田野作业结合的学术风格打下基础。
二、研究生毕业后,他在广州任讲师时期就参编了《中国语言学大辞典》(古今民族文字全部词条);在《内蒙古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契丹姓氏耶律音义新探》、《契丹小字复数符号探索》、《契丹小字词语拾零》、《契丹小字词语杂考》、《契丹原字“夫”音值考》、《契丹小字的制作与突厥文》等论文。《契丹姓氏耶律音义新探》获中国语言文化学会论文二等奖,《中国语言学大辞典》获中国语言文化学会著作一等奖、中国图书奖等奖项。在广州大学任教授时期应邀出席内蒙古大学庆祝建校50周年契丹文字与历史研究国际研讨会。
三、1994年,他出版了1984年
起在中山大学和广州师范学院授课讲义《中国北方民族史》,至今为新疆师大研究生考试必读书。发表论文《狭义民族史刍议》、《略论民族分类方法》、《从人种
类型看汉民族的来源与演变》、《从人类学上看鄂伦春、鄂罗克、鄂罗奇的区别》、《粤西古高凉俚汉民族融合之主要因素探析》(合作)、《关于水族来源的探
讨》、《大理国高氏事迹、源流考述》、《辽金元高姓述略》、《回忆和恩师陈述先生的交往》、《陈述先生关于契丹源流的论述》(合作)、《东亚民族人类学研
究》(译文);参编《中国历史大辞典·魏晋南北朝卷》(东北民族全部词条)。
四、1993年起,他担任广州师范学院岭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2000年改为广州大学岭南历史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成为第一代岭南历史文化研究方向硕士生导师;合著《开放的岭南文化》(撰写俗文化部分);发表论文《粤东高氏的源流与文化传统》、《闽粤高姓源流述略》、《珠三角高氏考察记》、《珠玑后裔高氏寻访记》和《岭海姓源》系列文章。
五、他在广州师范学院(2000年后为广州大学)兼任旅游教研室主任,1994年在国内首开《旅游人类学》课程,2004年主编国内第一部旅游人类学著作《中国旅游人类学纲要》,被许多院校选作教材;发表论文《创建旅游学院,适应广州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创建中国旅游人类学学科刍议》;参与创办广州大学中法旅游学院以及旅游硕士点。目前每年为广东导游培训网上讲授中国民族志专题。
六、1997年,他就出版了第一部高姓系统研究专著《高姓群体的历史与传统》(获广州市社科优秀成果奖)。他在该书《前言》中提出:“笔
者以为,以姓氏宗族为单位,不失为深化汉民族史研究的一条可行途径和一个新角度。各个汉式姓氏群体的成员,主体一般属我国汉民族。至少就世界上最庞大、成
分极复杂的汉民族来说,对以姓氏为单位的人们群体开展的研究,不单是民族史研究的组成部分,也是把研究推向深入的一个必要步骤。因此,从广州师范学院于1992年下半年组建岭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之时起,他便设想从姓氏来源和移民入手,对岭南汉族三大民系(广府、福佬、客家)的
来源、形成、特点进行探讨,作为汉民族史研究的一个局部课题。他又考虑到本身姓高,对高姓群体开展实地调查比较方便;而高姓和某些其他姓氏相比,历史上缺
乏纂修统谱的传统,学术界也罕有研究,以至发展脉络、迁徙历程均甚难查考,颇有探讨价值。因此,确定以高姓研究作为他的上述设想的首次实践尝试。”
此后,他研究数十广东姓氏源流;发表论文《20年来的中国姓氏谱牒学》、《中国家谱在文化史研究中的作用》、《高姓谱牒沿革》、《渤海高氏与高姓宗族》、《声威显赫的北宋“高家将”》、《宋将高怀德的生平、先世与后裔》、《北宋名将高怀德家世考》;开展全国实地调查于1997年出版《高姓群体的历史与传统》,后于2008年增补出版《高姓全史》。
七、2006年发起创建高姓历史文化研究会担任首届秘书长,后探索走合法化道路成为获批准全国性组织“中国高家历史文化研究会”,进而完善转型为“华夏高氏文化研究会”。他声明希望从第二届起不再在宗亲组织担任实职,集中精力于高姓研究。主编《中华高姓大通谱·总谱》(200万字),由文化部原常务副部长、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高占祥担任编委会主任并作序、题写谱名,于2011年8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他又开始组织全国各地编修分谱、支谱......
八、看到这里,“高路加凭什么当《中华高姓大通谱。总谱》的主编”的问题应该说有了答案。但是还有个问题:中华高姓其他人中,专家、学者、教授那么多,难道就没有一个可以担当《中华高姓大通谱·总谱》主编的人了?当然不是。仅我这井底之蛙所知,北大教授高崇文(与入赣始祖同名)就有资格担当。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教授高崇文,1975年
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他的学术专长为战国秦汉考古。其代表论著有《当阳赵家湖楚墓》、《两周时期铜壶的形态学研究》、《西汉诸侯王墓车马殉葬制度探讨》
等。然而,他的研究方向、学术思考、理论实践等等都不在这方面,仅有资格就能担当吗?高姓人中,此类的专家、学者、教授应该还有很多,不再例举。
相比之下,高路加有思想、理论、实践之准备;适逢国家提倡修谱的大好机遇。名人说:机遇只会给有准备的人。国家提倡修谱的这个大好机遇,正好给了早有准备的高路加,使他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这《中华高姓大通谱》的主编舍高路加其谁?
也许族人中还有比高路加更适合当主编的,但错过机遇,时不再来!既然上苍已把这个机遇给了高路加,我们又何不齐心协力来辅助他增删、修改、提高《中华高姓大通谱》,使其更加臻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