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先祖 七世祖 我们高氏宗亲的骄傲

作者:系统录入 2015-06-15 10:49:16

来源:系统录入

我的先祖 七世祖 我们高氏宗亲的骄傲

来源:高吧   原文地址:http://tieba.baidu.com/p/3200997460



    高汝登(1525~1605) ,字自卑,号柳溪,人称柳溪公,淄川杨寨月庄人。因儿高举(任监察御史,浙江巡抚)而被朝廷封为河南道监察御史,赠中宪大夫、都察院右佥都御史。

    高汝登是淄川高氏家族第七代,始祖讳全,明初自蒙阴(今属临沂市)狗跑泉迁于淄川城北魏家庄(后改月庄),到他这一代已经200余年。父亲高冔(1511~1581),字殷宗,别号仰黉,大明处士。母亲王则(1509~1583),娴淑且精通经学,被皇帝诰封为孺人,是刑部郎中王逵的女儿,宁波太守王方田的姐姐,监察御史王小田的姑姑。高王两家都是望族,于是两家送了聘礼,结了亲。高汝登的父亲和母亲都是品德高尚,勤劳善良的人,据《处士仰黉公高冔墓碑铭》记载:处士勤奋,孺人也愈加勤奋;处士善良,孺人也愈加善良;处士爱戴亲友,被后人所敬仰。



    坐落于淄川月庄的高氏祖茔里面,存放着雌雄两座石马,上料能工雕成,高近两米,每座重达10余吨。造型朴拙敦实,神形安闲持重。垂首静立,端庄肃穆。凡来参观过高氏祖茔的人,都被这两尊巨形石马深深吸引,或观之神采,或抚其鬃缨,流连忘返。这不仅仅是因为其精湛的雕刻技艺,更重要的是这两尊石马有着丰富的为人津津乐道的传奇经历。

“天”降石马

    这里的“天”可不是说的老天爷,而是大明天子万历皇帝朱翊钧。这两尊石马就是万历皇帝在淄川高氏七世祖高汝登去世后赐给他的陪葬物。为何高汝登有如此殊荣呢?说来话长。

    明初洪武年间,淄川高氏始祖高全自蒙阴迁淄川月庄后,以德立身,勤俭持家,其后世子孙开荒置地,辟田拓疆。历七世、也就是到高汝登时,高氏家族终成淄邑大户、名门望族。但高家发迹后,并不是自己安于享受,而是广行善举,自四世高宽重修杨寨塔开始,以后高家历代宗祖,或置田博济、扶危济困,或捐资助学、散绢广恩,久之形成了以善为根,慷慨奉献的家族精神。尤其是六世高冔、七世高汝登、八世高举,祖孙三代,乐道宠施,以济众为事。修河桥、办学馆、恤孤寡、助婚葬,为百姓震饥荒、交皇粮。七世高汝登,更是把这种品德发挥到极致,他自奉节俭却慷慨急难,衣履不显却有求必应。贫者给,病者药,急着周,丧者惠,数十年如一日,做了无数佛心善举的好事,人称“高老佛”。高汝登与其子高举广散家财,致使“家鲜担储”,家道一度中落。高汝登除乐善好施外,还创立“畏天”家学,极力倡导事事以忍让为先的操守,要求子孙做到“不弹人一指,不啐人一语” 。他每天寅时起床,坚持自我反省所行之事,“年八十无怠日”,“夸修无愧影衾,宿德争推月旦”。高汝登深受百姓敬仰,他去世时,五百里内皆罢市哀悼。万历皇帝闻之,感其德义高卓,又因其子高举为国家重臣,遂敕封巡按名望,赐谕葬。同时命能工巧匠雕刻石马、石虎、华表、圣旨碑各一对,作为仪仗,立于墓道两侧。石马由此降生。皇帝所赐,“天”降宝物,石马来头不小。可以说从它“出道”的那一刻起,就为以后的传奇埋下了伏笔。

    石马“落户”高氏祖茔后,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腹中聚精纳气,形成“精魂”——“石蛹子”,从此石马便有了灵通之意。也不知又过了多久,此马便口开目动,四肢行走。这才有了“石马饮水”的传说。

    旧社会,淄博有个老习惯,贫穷农户都要天不明就起床,到处转悠着拾粪,以作庄稼肥料。相传“石马饮水“就是一拾粪老汉发现的。这一老汉,早起拾粪,来到孝妇河畔,天尚未明,见不远处有形似马匹的两件白物俯首贴耳,立于岸边,肚子下面还隐隐约约闪烁着蓝光。老汉想接近细看,不料却被其发觉,返身而去。他便悄悄尾随其后,只见两物进入了高氏祖茔。这时天色将明,他便走入茔中察看,一见两匹石马,恍然大悟。老汉大胆地走近石马跟前,用手摸了一下它们的嘴巴,竟然还湿漉漉的。老汉知其为神马,于是连磕三头,战战兢兢地跑出了茔田。

    这件事不胫而走,特别是石马腹部下方散发蓝光的消息,被一“南蛮子”得知后,竟然黑夜前来盗走了石马的“精魂”——“石蛹子”。从此神马又变回石马,再也不能动弹。以后,很多人还想看看石马饮水的奇异时,却再也无缘得识了。

    现在石马的下方还有有一个碗口大小而且非常光滑地石窝窝,据说这就是“石蛹子”早先所在的地方。每逢春秋祭祖之时,人们总要看一看、摸一摸这个石窝窝,据说摸了它能给人们带来福寿之气。

    精魂已失,马身尚在,且年岁越久,价值越高,石马便越发成了贼寇、文物贩子惦记的对象。

历经劫难

    石马问世后,三百年来安然无恙。但自抗日战争开始,它却经受了三次磨难,每一次都是千钧一发,险象环生。第一次是抗战时期,石马差点毁于日寇之手。

    华北沦陷后,驻扎在月庄附近的日军,发现了高氏大茔,日寇看中了大茔内的大树和文物,他们便要砍伐大树,修筑炮楼;劫走文物,谋取钱财。月庄村的老百姓心急如焚,却束手无策。这时任过山东省参议员的高福斋(又名高远继)得知了这一消息,深感此事重大,便连夜马不停蹄赶往济南,求救于时任山东省政府主席的韩复渠。高福斋把高氏家族的历史渊源、大茔内的繁盛景象和日寇的阴谋一一报告给了韩复渠。“国家文物,岂可让贼寇掠走”,韩复渠遂立马执笔,写了一张字条,让高福斋快马加鞭,连夜捎回。当时日军都准备好了大斧钢锯,吊绳军车,从邻近村召集好了民工,准备动手。这时高福斋把字条递给了日军,日军头目看了之后,立即遣散了村民,停止了伐树掠宝的罪恶行动。应该说韩复渠和高福斋为保护高氏大茔、保护石马石虎等历史文物做了一件好事。尽管二人在历史上劣迹不少,但他们对对保护历史文物还是做出了贡献。

    第二次是1958年的“大跃进”和1966年开始的“文革”,高氏大茔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糟蹋和破坏,影响之深、不可逆转。不幸中之万幸是石马、石虎得以保存。

    首先是1958年的砍树,县政府为修淄川礼堂,派人来到茔内,数百年大树凡能作为建筑材料的,尽皆伐倒。月庄老茔内一时枯枝败叶,寒烟衰草。没有了鸟语蝉鸣,没有了山月松风,原来的枝繁叶茂、树林阴翳变成了一片光秃秃的坟地。石马凄凄,尘袭风催。完全丧失了往日古老神秘、恢弘整肃的气象。这还不算,最要命的的是 1966年文革,一股“破四旧”的狂风,伐树砸碑捎带挖坟,所到之处,管你是千年灵物还是万年珍宝,一经浮掠,顷刻便荡然无存。茔内的碑碣、供桌、石门、华表就是在这时砸毁殆尽的,高汝登的墓也惨遭挖掘。最后又轮到了仅剩的石马、石虎,先是砸掉耳朵,又欲大卸八块。石马因其体型庞大,大斧砍不开,铁棒打不裂,最后在石马身上钻眼,欲将其炸毁,炸眼都钻好了,将要开炸时,被村里一些老人冒着“反革命”的危险愤力制止,石马才躲过此劫。现在石马上的钻眼还清晰可见。毁坏后的大茔已是狼藉不堪,面目全非。直至2002年重修,高氏祖茔整整萧条凋敝了36年。

    不管怎么说,这两次劫难,最终石马有惊无险,得以幸存。真正使高氏族人人心惶惶、不得安宁的是2008年春节前的石马失窃案。

    高氏祖茔自2003年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知名度越来越高,特别是这两座石马,也恰恰就成了社会上一些不法之徒的牵挂之物和觊觎目标。

    2008年1月28日,农历腊月21日,年关将至。这一天的夜里,一件让月庄村民们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伙来历不名的盗贼闯入了高氏祖茔,他们用吊车和卡车盗走了守候祖坟400余年的石马。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月庄村新年将至的喜庆气氛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人们心里充满了愤怒和牵挂。

    1月28日凌晨7点左右淄川区公安民警接到报警后立即赶赴案发现场。随即,专案指挥部火速成立。他们兵分五路,迅速出击,开始了曲折辗转的破案历程。

    办案人员在侦查过程中发现,作案人员非常狡猾,车辆使用套牌;犯案人员分为三拨,全部单线联系,上下关系错综复杂;案情涉及淄川、枣庄、上海三地,这大大增加了破案的难度。警方辗转摸排400余人、车辆120余台。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办案刑警的全力侦破下,在族人高庆泉、高名生的斡旋配合下,经过9昼夜的奋战,克服重重险阻,终于在年前将石马从上海找回。

    2月5日,农历腊月29日,石马披红挂彩,返回故园。凯旋的英雄们,被村民们拥上了专门铺设的红地毯,献上了“特别能战斗的队伍”红锦旗!石马失而复得的喜悦和过大年的快乐涌上了村民们的心头,他们奔走相告,击鼓奏乐,庆祝这特殊而幸福的时刻。

新闻中心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400-6786659
Copyright https://www.nkbj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深圳市闻诺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35220号-3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