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艺双馨垂风范——尹瘦石轶事

作者:尹惠英 2016-09-10 16:32:01

德艺双馨垂风范
——尹瘦石轶事



江苏宜兴古称阳羡,是太湖西岸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也是我国著名的陶都。这里钟灵毓秀、冶俊陶英,历史上名人辈出,文德武功,炳虎史册,近现代更是英才济济,灿若群星,艺术家、教学家、学者饮誉海内外,他们的成就为世人所瞩目,现代著名书画艺术家尹瘦石先生就是其中一位。
1919年1月12日,尹瘦石出生于宜兴古镇周铁桥,古镇东邻碧波万顷、繁烟柔柳的太湖,镇上城隍庙内有三国时期孙权母亲手植银杏树一株,相传已经有1700余年,风雨数载,依旧枝繁叶茂。又有抗金民族英雄岳飞的衣冠冢及岳飞之子岳霖墓,行迹宛然,令人怀思古之情。镇西南方十余华里处,古称南阳,东晋抗寇名将周处出生于此,宜兴民间广为流传着周处除三害的典故。这一切给尹瘦石童年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和印象。
尹瘦石的成长与绘画之路颇为坎坷,他自幼对书画情有独钟,年幼时家乡社戏、民居门神,典故中姜太公、钟馗、三国刘备、关公、张飞,水浒108将等是他的生活来源和素材。1933年他考入江苏省立陶瓷职业学校半工半读。在班上,他凭天赋吟诗作画,以出众的才华和悟性得到美术老师的垂青。1936年,尹瘦石结束了三年艺徒生涯远走杭州,报考国立艺专,一举成功,因家庭经济无法承担学费,只能回乡当小学教员。1937年抗战爆发,国破家亡,尹瘦石抱着一颗求学爱国之心,背井离乡,经安徽、江西抵武汉,1938年2月考进了武昌艺术专科学校。1940年武昌沦陷,尹瘦石又从湖北武昌经长沙到广西桂林求知求学,在当时这个文化名人云集避难的著名山城,尹瘦石在进步思想的影响下,拜见了戏剧家欧阳予倩,音乐家马思聪,剧作家田汉、端木蕻良、熊佛西等著名艺术家,并出任广西省立艺术馆美术部研究员。这一时期,尹瘦石磨砺淬炼,醉心于历史人物画的创作,笔墨日趋精纯。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1942年1月,23岁的尹瘦石在桂林乐群社举办了平生第一次个人画展,其中有由沿途所视尸横遍野,惨不忍睹的场面而萌发创作的充满现实主义严峻风格的《流亡图》,借以抒发悲愤之情。画幅上,题明末夏完淳诗句:“逢人莫诉流离事,何处桃源可避秦”,揭露了当时苦难大众流离他乡的伤痛。其精湛的画艺和警世的主题为当时聚集桂林的文艺界人士所注目。同年4月,徐悲鸿从南洋归来,在桂林文化界举办的欢迎会上,尹瘦石有幸结识了徐悲鸿,徐悲鸿画马为赠,尹瘦石回赠明代广窑笔洗,因为同乡同志同命运,两人从此结下了终生的友谊。当年田汉赋诗赞曰:“宜兴并代两神工,石瘦鸿悲意境同”,给尹瘦石高度评价。
同年,尹瘦石在桂林又有幸结识了南北盟主柳亚子先生,两人一见如故,并结为忘年之交。柳亚子外表不拘形迹,而操持严谨,他富于正义感,锋芒毕露,才气横溢,海内恐无敌手。柳亚子更以诗词著称,书法上乘,其行楷字迹呈魏晋风貌,草书脱尽町畦。柳亚子嫉恶如仇,铮铮铁骨的风范使他无比敬仰。
时年,柳亚子五十又六,尹瘦石年方二十三岁。他俩常以诗酒书画往还,抵掌而谈天下兴亡、壮怀凌云之志,柳亚子道德文章,满腹经论诗情,体现了一位忧国忧民的大诗人的形象,尹瘦石以亚子先生为原形,创作了《屈原像》。柳亚子风趣自豪地赋七绝诗两则:其一,“画师要辟千秋境,诗圣真堪九鼎杆,他曰渝州传故事。宜兴尹与吴江柳。”其二,“阳羡溪山君入画,吴江风雨我惊魂,如何异地同漂泊,握手漓江认酒痕。”真切生动地记录了他们之间的深情笃意。
日后,诗人郭沫若著文赞道:“画家尹瘦石先生曾经以柳亚子先生为模特儿画屈原像,‘佩长剑之陆离’者,是屈原,也是亚子。亚子,今之屈原;屈原,古之亚子也。”之后尹瘦石又创作了大幅历史画作《郑成功海师大举规复留都图》,柳亚子配词《满江红》一阙:
“三百年来,溯遗恨,到今未歇。真国士,延平赐姓,鏖兵战烈,组练晨翻南澳水,艨艟夜酌秦淮月,奈棋差一子局全输。攻心切,甘火单雪。苍水计成灰灭。愤丑虏狡狯,长围溃决。龙驭难滇缅髻,鲛波还喋台澎血,看白虹贯日画图中,排云阕。”
尹瘦石为柳亚子作《樱都跃马图卷》,亚子题七律一首:“踏破蜻蜓斗天州,齐襄九世复吾仇。当年军阀争雄霸,此日齐民破苦囚,死士应尊秋水垄,生王迟斩裕仁头,狂游好与山妻约,早割倭宫署羿楼”。柳亚子诗句字里行间,昂扬杀气,面对当时现实,直指日本天皇裕仁。笔化长缨,气壮山河。
这一期间,尹瘦石受柳亚子先生多年研究南明史的启示,以史为鉴,以古吟今,还创作了《史可法督师扬州图》、《瞿张二公殉国史画》,他以绘画形式伤时局,哀忠烈、发义愤、抒壮怀、奋笔疾驰、放眼光明,为明末抗清、以身殉国的英雄树碑立传。柳亚子题诗赞曰:“貌取遗容奠酒樽,千灵灵爽荡精魂。东皋旧里欣同郡,太岳高门重孝孙。独秀峰峦犹有泪,始安城廓黯无音。怜余未就南明史,输与宜兴画笔尊。” 柳亚子诗苍凉悲壮,升华了尹瘦石画作的爱国主义的悲愤之情。
期间,尹瘦石又以民族英雄可歌可泣的动人业绩为题材创作了《伯夷叔齐》、《文天祥》、《正气歌》、《画意》、《巨赞法师像》等一批画作,他以画笔表达了他向人民大众发出的呐喊,激励国人抗战到底的决心。
1943年5月,柳亚子57岁华诞盛会上,桂林各界文化名人集会祝贺。尹瘦石创作《漓江嘏祝图》长卷,将柳亚子、何香凝、欧阳予倩等48位蛰居桂林的文化界名人影像尽揽图轴。群像神态各个惟妙惟肖,生动自然,备有意趣。
1944年4月11日,尹瘦石第二次个人画展在桂林松坡中学预展,观者云集,柳亚子、李济深、田汉、陈迩冬、朱荫龙和美术界老前辈、孙中山好友李铁夫等应邀出席。既是对尹瘦石的肯定,又是对尹瘦石的鼓励。
1944年尹瘦石由桂林抵重庆,结识了革命老人沈钧儒、著名文学家郭沫若、茅盾,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著名史学家翦伯赞以及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于右任书曾以旧作《中吕醉离歌》:“金刚山上云埋,鸭绿江心浪摆,卢沟晓月长城坏,胡马嘶风数载”相赠。
1944年1月,尹瘦石25岁生日,柳亚子与夫人郑佩宣,田汉、孟超、宋云彬、端木蕻良、陈迩冬、朱荫龙、王小涵、熊佛西、叶子,齐集榴园,他们各领风骚,华章竞选,他们举杯庆贺,纷纷以诗歌的形式为青年画家尹瘦石的才华予以美好的祝愿。其中有:
朱荫龙题七绝一首:“妙绝江南笔一支,相逢竞道中兴时。如何染出河山色,却似吾家老画师”。
陈迩冬题长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秀明未入尹郎画。初度今宵寿尹郎,桂山为馔水为觞。阳羡昔有人中龙,与君同里我同宗。笔诛马阮杯掷海,定生曾为复社雄,……”
宋云彬题长句:“阳羡有尹子,年少不碌碌。彩笔工传神,经纶满胸腹。倭寇躏江淮,只身走南服,……”
端木蕻良题七绝一首:“双梳小辫入新诗,年年心事有谁知?豆寇梢头春色满,环湖杨柳正当时。”
柳亚子题七绝:“英绝年华气郁葱,雄谈剧饮贯长虹。文鸳交颈终须谶,酒畔双烧蜡炬红。”
1945年10月5日,在柳亚子的引见下,热血沸腾,意气风发的尹瘦石,有幸在重庆红岩村为毛主席写生肖像。10月25日尹瘦石以柳亚子情怀壮丽的诗作连同自己的历史画在重庆黄桷垭中苏文化协会隆重举行联展,可谓珠联合璧,震舞山城。展览主题:忧国忧民,团结抗日,为国捐躯。展厅正中悬挂尹瘦石的大幅作品《屈原像》,两旁为《毛泽东像》、《柳亚子像》、《沈钧儒像》,为此《新华日报》出版特刊,而且醒目地刊出毛泽东题词手迹:“柳诗尹画联展特刊,毛泽东题”,徐悲鸿为尹瘦石画作序,赞曰:“尹君瘦石,精于绘事,尤工人物界画。凡所兴起,多民族英雄史绩,与古独立独行之士,暨民间苦痛及憔悴呻吟者。以其精严生动之笔,摹绘可歌可泣壮烈之史,作者心有所感,慷慨抒写,不必定以世道人心为对象。但居今之世,当艰难凄楚,死生人兽之际,览其悲壮之形,苟有人心,能无感动耶?”
出席联展开幕式的有周恩来、王若飞、郭沫若、沈钧儒、黄炎培、茅盾、老舍等各界人士和广大爱国民众。一时震古烁今,传为美谈。画展上有郭沫若为尹瘦石所作《沈钧儒像》题诗一首:“圣之任者像,今见沈衡山。” “长躯七尺弱,心似九天宽。俭道兼儒墨,仁风振懦顽。紫桐诗三复,华发未应斑”。
内战爆发后,尹瘦石为躲避反动派的迫害,毅然进入解放区参加革命,致力并开创新中国的文化建设。
尹瘦石温文儒雅、神韵高淡,博学多识,艺德画品俱高。他作画为救亡图强,建国兴邦,体现了时代的强音。40年代在重庆攻历史人物,表彰英烈,讴歌民族气节,中年改画新人新事,反映现实生活,代表作有《暴风雪》、《人畜两旺》、《朱德总司令伫马太行》、《周恩来》、《鲁迅》、《掏粪工人—时传祥》等。
尹瘦石以画马著称,声誉画坛。也许是一种巧合,也许是天意的安排,他出生之年正是马年岁末,父亲为其取乳名锦龙,龙亦马也。建国初期他在内蒙草原生活了近十年,横贯草原与东北。铁骑神骏,塞外风物,使他目接心领。辽阔、浑厚、苍茫的草原给他日后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尹瘦石爱画奔马,他的马画,并不像传统的“百马图”,他表现的是时代的奔腾,体现的是奋进的群体,他的的马均为蹄下拨云、鬃上生风,冲破一切艰难险阻,表现了生命和时代的奔腾。他笔下的奔马神态生动,气象万千,其代表作《铁骨霜啼》,展示了广袤的空间,水墨淋漓,光影交合。泼绘出一曲天马行空的伟大乐章。
尹瘦石又是一位优秀的书法艺术家,他的书法功底深厚,早年涉猎多家,工于小楷,行草书尤所擅长,他的书法气势宏阔,清雅洒脱,潇洒俊逸、刚柔并济,开一代文风而极,为大家风范。
尹瘦石一生治学严谨,淡泊名利,以书画为志,他不仅仅是书画名家,他的主要成就和贡献更在于对文艺工作的领导。1949年在北京出席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当选为中国美协委员,此后他先后担任过中国美协北京市分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北京分会副主席、全国文联执行副主席,中国南社与柳亚子研究会会长等职务。他团结同仁,广交朋友,带头筹研究会基金为研究会的发展,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多做贡献,他多次率团赴加拿大、日本、苏联和埃及等国进行访问和举办画展,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人民之间的友谊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任职期间他关注家乡的建设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宜兴经济腾飞,被列为长江三角洲主要开放城市,诱发出他对家乡的爱恋情感,毅然把毕生的代表作一百余件以及数百件近现代名人字画和百件珍藏文物无偿地捐献给家乡人民,体现了他崇高的人品、画品和爱国爱家乡的深厚感情。“风烟一壑家阳羡”是他用的最多的一方闲章,他曾说:“是家乡的水养育了我,我将用我的全部回报予家乡。”
为了感谢尹瘦石的诚意,家乡人民政府建立了尹瘦石艺术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文化财产。

作者简介:
尹安石: 男,1950年生,江苏宜兴人,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78年毕业于无锡轻工业学院,1978年9月-1980年9月受轻工业部委派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研究生班进修,学习传统造型设计与中国书画艺术,得到导师梅建鹰教授,以及胞兄尹瘦石等书画家的悉心指导。1990年担任南京林业大学园林设计教研室主任,1996年任南京林业大学环境艺术教研室主任,2002年任南京林业大学环境艺术系副主任。




2006.9第9期 《艺术》杂志社出版
中国文物学会书画雕塑专业委员会主办


新闻中心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400-6786659
Copyright https://www.nkbj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深圳市闻诺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35220号-3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