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氏源流】安徽和县测塘尹村尹氏家族简介

作者:尹惠英 2016-08-24 09:52:40

来源:尹春玉QQ空间

一、宗族简况

我们这支尹姓“惟善堂”的后人,来和县北乡张集西边测塘北岸定居,村名测塘尹,属小姓户。怎么来的,何时来的,未见有文字史料记载。据祖辈口传有:一,发脉于江西龙虎山后塘尹;二,始迁祖老三房,称东份、西份、中份;三,唯一有文字记载的宗谱,文革扫四旧时被烧。凭记忆宗谱天头记有“惟善堂”三个大字。是否还有小字记不清。从上往下排有十五个辈份字,五个字一句:“志仲邦尚国,学元家必广,大有万朝宗”。按上下辈份的顺序记上三房各辈份已故祖先男名女氏。谱下绘画有明朝以前旧时着官服、戴官帽的几位官职人员站在一起议事似的,是纪念祖辈任过官员?还是企盼后人升官,亦或是图个吉祥民俗的装饰画?四,还有些关于村史、族史的零星的传说,我将一些传说综合推测归纳整理,于2006年编撰一集《测塘的传说故事》。在测塘周围附近村庄,只我一尹,在和县境内北乡几处尹姓小村,据祖辈说:主动与他们联宗,因堂号不同辈份各异,并非同一支系发脉,故而只能说是“五百年前是一家”。同姓不同宗,双方一致意见按姓氏俗规不能联姻,后没有攀上同姓祸福相依的宗族往来。

我们这支系尹姓来此地定居的始迁祖是志字辈,三兄弟来的还是来此后生有三子。依据解放前后全村一排住房实际分析,老三房分家很晚。推测是在小房(三房)长辈当家时分的家,按居住房基和家产按人口分成不等量的三份,大房住村东,前场后园和村前秧田东边的水塘归大房称东份:二房分住村西,与东份相同,前场后园和村前靠西的秧田水塘归二房称西份:老三住在祖居村中间,房基只有四间,通前到后,南上城头岗子有条通道,路西侧靠场地南只一块秧田,可用东西两边塘的水,称中份。习称“三份”未称三房,是兄弟三分家时分成东、西、中三分的称呼。

先祖来此初期,似乎不是依靠农业生产维持生活,从村周边的耕田地名分析,村东偏北的冲田名何家冲,即何家的田,村西偏南的湖田叫石家湖,直到解放前湖西一条北南流向的自然河流,当时没有高圩堤。河东的湖田属大石村圩田,村西有条大石村上张集的通道,也是我们这边人往西到香泉街的路,路北一大块生长芦柴的湿地,后称芦柴沟子,再北就是杨家湖。独山泉水流进测塘的一条自然形成的泉水沟子。村后北边是荒岗子。后成祖坟茔山,村南低洼地为秧田,靠测塘沿一层水稻田,当时村周围属尹姓的耕田很少,因此推测,先祖来此地是不全靠农业生产的。始迁祖来此创业,一开始就善于持家,勤劳简朴,家业逐步上升,后不断的购置村周边的农田,待到民国初期已将何家冲、石家湖的水稻田大部分和杨家湖一部分被我们村买进。

二、传统和善家族

老三房兄弟仨年龄差距比较大,老大老二的儿子比三叔大,这种辈份差距拉到解放初期,小房才到大字辈,而大房已见宗字辈,差五代人。大房二房兄长比三弟大一代人。小三在父母疼爱和兄长们关怀下,大家庭有条件让老小多读几年书,有高文化程度可做体面的文化工作,担当大家庭对外交往的事,依据家庭的经济实力和有人才的能力,尹虽属小姓,亦可提高家庭的地位和身份的。按祖传习俗,大家庭由长辈尊者当家,依此下轮皆由高辈份的能者来当家长。我们这支尹姓先人来此地定居兴家立业的宗旨,遵循祖订“惟善”的教诲,家族间的关系亲善和睦,家风正统长幼有序,兄弟叔侄互敬互爱。女眷珍惜缘分,婆媳如同母女,妯娌姑嫂亲如姐妹。待到小房长辈当家时,可能超过四世同堂,大家人口众多,内部事比较好处理,对外各房都有各房的姻亲关系,客观上就会有贫富,地位档次的区别,交往的礼节会出现厚重菲薄的人情,引起麻烦事,矛盾不好处理,按传统家庭发展的规律,大家庭终归要分开立户的。

这个大家庭是在小房长辈当家时分的家,当家人遵循祖训“惟善”精神,主动谦让自愿少分少得。在与大房二房有关人员协商下,和和气气的由当家人提出按房份人口多少分配家产。小房人口不兴旺,他无私的提出不均等的三份分配方案,晚辈们即使有个别人想争点什么,在大家亲善和睦的气氛中也不好开口了。按民俗旧规请来至亲舅老爷(舅爷爷)姑奶奶作证宣布分家。收到至亲老人们公平的赞扬,当家人公正廉明,有让无争的把大家庭分开。大家在依依不舍的情感中提出一致的意见和希望,分家后生活各立门户,生产由有经验的长辈做指导,抢种抢收时,一定要互相合作。

大家族在一定时间内,对外的大事和族内的重要事情仍由宗长出面应酬协调。这种家族内和谐形成传统,一代代下传,据说每代的族长多为小房(中份)高辈份者承担。各代的宗长(族长)因此在族内都受到族人的敬重,宗长在族内也就责无旁贷的承担祖传的义务,这种优良的传统,直传到解放前两位高辈份的广明、广兴时,同样主动关心族内的事,如续辈份字的事。尤其是广明老祖宗,我曾见到他在汛期暴雨时顶着斗笠拿着大锣边敲边喊,叫大家上圩堤防洪,这就是他作为宗长继承祖传主动做的村事和族事。他是族长又主动担任村长(甲长),当任不让的操持族事和村事,受晚辈后人称赞怀念。

三、续辈份字

测塘尹村村风正,是由历代有威望的宗长操劳培育起来的,据传辈份高的小房(中份),长辈一直在义务承担宗族中的大事处理。这种优良的传统风气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解放前二位辈份高的宗长,西份的广明、中份的广兴。中份自老三房分家后,因子孙不兴旺,传到必字辈杨老太太抗战时期,都未分过家。到广兴时他仍属宗族中辈份高的宗长,胆小能力差,老广明他继承了宗族的传统,自觉的关心族事。二位辈份高的宗长没忘记关心族内大事。

我们尹姓来此地,十五个辈份字到解放前都用上了,急需续辈份字的宗族大事,广明、广兴二位宗长主动邀请有一定文化的尹姓大字辈女婿刘老先生(尹铎的岳丈),三位老人在一起研究续辈份字的事,拟出十个字“天凯寿荣华,富贵美长春”。还没来得及向族人公示,已经解放,打到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彻底的进行反帝反封建教育,到土改时划定阶级成份。当时口号是“亲不亲,阶级分”,后把宗族活动当作封建来反掉。土改时宗田被分,宗产没有了,当宗停止了,续辈份字事,谁也不敢再提。广兴此时是村中最穷户,成份虽好,但他怕惹上封建的宗长挨批,他把拟定的十个辈份字藏贴在房桌的抽屉底板下,其子大建知道此事,一直未敢透露。直到改革开放后,旅居国外的华人多回国探亲,首先回乡寻根祭祖,在归侨带动下、国内有的姓氏也随之恢复当宗祭祖活动。

我们这支尹姓后人,在村中幸存健在的老年人有我父亲万勋牵头召集热心宗族事的人在一起聚会,商议恢复当宗祭祖的事宜。宗谱在文革“扫四旧”时被疯狂烧掉,只好请各房系的后人,回忆各自祖辈名氏集资修谱。起初当宗参加人数不多,有的年轻人仍把当宗祭 祖活动当作封建迷信看待。当时好在有几位热心族事的人,按各房提供的祖辈名氏,修复一幅很粗糙的宗谱,可她保存了一份珍贵的祖辈名氏资料。

关于续订辈份字的事,当时大建提供的老辈人暗藏在抽屉下取出重见天日的十个字,系已故的二位长辈宗长广明、广兴请亲戚刘老先生一起拟出的续辈份字。后有个别人提出不同的看法,在 2002年由万鹤、万盛、万芳、万叶、朝恩等人主持会议,并邀请村外同宗人参加,在当宗祭祖的会议上,多人在一起,对“十个字”进行协商修订,多数人意见:不能全部推翻。为重视有不同看法人的意见,在尊重已故的老前辈为宗族事操心遗愿,对十个字中有不同见解的字进行再修定,朝夫回乡对此事已有所准备,提出把“天凯寿荣华”的凯选同音字开,笔划少又好写;“富贵美长春” ,在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时间过长,人们对“ 富贵”二字有所忌讳,感到俗气,经商议亦改用同音夫桂二字。“夫”字形承前两句句首字“大、天”形类似。后经研究,为遵循祖制,原来是十五个字,再增订十五个字:“天开寿荣华,夫桂美长春,圣世泽康顺”。后经请教行家指正:“圣”和“顺”在五辈 内不宜同选。可考虑改为“太平圣世泽” 。“太”字亦承前三句首字“大天夫” 同“大”根。待下次当宗会议商定。

新闻中心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400-6786659
Copyright https://www.nkbj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深圳市闻诺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35220号-3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