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氏源流】抗金名臣尹谷、尹福生探讨

作者:尹惠英 2016-08-23 11:58:53

来源:尹李杰博客

定海有一座寿山庙。寿山庙现在的位置是在定海城东街道义桥村北边的牛角湾,是定海规模最大的一座庙宇。首先,进山门前,有一座巨大的牌坊,牌坊前有八角凉亭一座。单就这两个建筑的出现就让人在未进山门之前产生震慑感。一条陡峭而光洁的沥青路盘曲而上,在路边还有土地堂,最后才见到它的真容:五间正大殿,九间山门,各为八间的上、下厢房,内部正大殿前一座戏台,还有上大殿五间。山门前还有一座巨大的照壁,上书寿山庙的来历。照壁之下,是正在建造的另一个寺院,此寺院以下,便是巍峨高耸的观音堂和灵位堂。整个牛角湾似乎都让占满了。
  说起寿山庙,定海无人不知。虽然它成名不古,但它也经受了不断迁拆的折腾。据志书记载推算,它的庙龄仅200余年,因为舟山的志书中,只有康熙版的《定海县志》才提到过它,再以上的志书并不载。志书说它“建于城北扶归桥南”,扶归桥在现在的紫竹林啤酒厂旧址,当初是合源酒厂,因为在上世纪50年代要造酒厂,只好拆迁到城北的白露岙。在白露岙的寿山庙只有两间小平房,但上门烧香的人实在太多,挤都挤不下,只好重新从白露岙拆下来,移到城北水库的鲤鱼冲,即现在的城北水库的东边、定马公路一侧的山上,这一次建造的寿山庙的规模可大了。但好景不长,建庙才一年,恰逢国家禁止建造“小宫小庙”的政策下达,位于定马公路一侧未经国家和地方当局批准的寿山庙,实在太显目了一点,不拆有违政策,那么只有再迁了。这一迁,就迁到了位于城北水库北侧的一个山湾中,号曰牛角湾。牛角湾群山环绕,茂林修竹,山清水秀,隐蔽而清静,况且离城又不远,实在是选中了地方。
  2月26日,我应孙君之约一同去了该庙。那天正逢正月初二,在大雨之中香客不绝,热闹非凡,庙内正在演木偶戏。多年不见了木偶戏,倒也别有一番情趣。庙宇的管理人员——一些退休的老人很客气,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留下来吃了中饭,还带我们参观了整个庙宇并作了详细介绍。
  我发现在照壁上刻的庙宇介绍碑文中,说的是“寿山庙祀南宋吏部侍郎尹福生父子”,说在南宋时金兵南侵时,尹公父子与当时的文天祥一道率兵抵抗,不幸在明州(宁波)海战中阵亡,朝廷念其忠君爱国,特敕封为“寿山侯”并建庙以祀。
【人文底蕴】抗金名臣尹谷、尹福生探讨
  回来查了查资料,发觉在《宋史》上虽然载有多位尹姓官员,如尹谷、尹洙、尹玉、尹崇珂等,但无字为福生。如尹谷,他是一位文官,尹谷字耕叟,号务实,湖南潭州人,知衡州。德祐元年(1275年)7月,元大将阿里海牙率数万大军南下,长沙城的宋军已外调征战,城内空虚。守将李芾临时募兵不足三千。9月,城被围困,因李芾与尹谷过从甚密,派人从衡州请他出来指挥参谋守长沙城。尹谷慨然应允,亲冒矢石,与诸将分兵守城,城中百姓亦纷纷助战。日久,矢尽粮绝,李芾令百姓集羽扇造箭,抓雀捉鼠充饥。将士受伤,李芾亲临抚慰,元兵派人招降,当场诛杀以示贤贞,部属皆同仇敌忾,誓作殊死战。城死守百日余,援兵不至,危在旦夕。尹谷正冠端坐于烈焰中,誓死不降,自焚而死。
  如此看来,说尹谷父子(尹谷确有一对刚成年的孪生子)在明州与元军海战而亡与史不符,与舟山的寿山侯似乎也挂不上钩。他是为长沙城陷而殉节的。但也未见封侯。
  又如尹玉,虽从文天祥勤王过但他死于“乱寇”之战,也不是宋季人物;尹源,字子渐,以文学知名,尤以《叙兵》为最,后以致仕卒。至于与尹谷一道守长沙的李芾,《宋史》说其自刎死,但也有说他突围之后,南下寻找张世杰不得,流落于舟山,从此改名易姓,行医济世,被人尊为寿公,死后,人们建庙以祀,这个“寿公”的祀庙很可能就是后来的寿山庙。
  我有一个大胆的推测,舟山少尹姓,城东义桥更无此姓,但义桥的李姓倒特别多。李芾是否就是寿公,他是否在这里留下后裔,都是值得考证的。
  至于说尹福生与文天祥一道抗金,宋史也未见载,只统称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并称“宋亡三杰”。无尹谷之名。
  朝代更叠之间的战争是极为惨烈的,宋代灭亡前与元军的战斗非常残酷,“尹公明州海战”是否存在过也有待方家进一步考证。史书的说法有时也会有谬误脱漏之处,这些都需要通过我们进一步的发掘史料予以证实。不过,寿山庙的兴盛,说明了人们对忠君爱国志士的崇敬与热爱,这也便够了。舟山很多庙宇中祭祀的对象,善男信女们并不知是哪一位名人,但是他一定是为人民所崇敬与热爱的英雄或杰出的人物,只有他生前为人们鞠躬尽瘁,人们才会在他死后供奉他、敬仰他,并祈求他成为神灵后继续为人们谋福祉。

新闻中心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400-6786659
Copyright https://www.nkbj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深圳市闻诺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35220号-3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