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平桥头高氏宗祠“存诚堂”的人文典故
江西省万安县潞田镇楼下村大平桥头高家:位于昌赣公路105国道0.5公里傍,村前小溪环绕,涓涓流水入江。村头林荫小道中,有一古老的石拱桥而得名南溪桥头,又称大平桥头。这里地势平坦,上通遂川,下接泰和,距万安县城25公里,交通便利。是该县内高姓较大的村庄。周边有肥沃良田300余亩,60多户高姓人家,计326人,男丁168人。
这里以农为主,林、牧、渔、副多种经营,全面发展。改革开放后,水泥道路纵横交错,高楼林立,民康物阜。村民安居乐业,沉浸在小康生活的幸福之中。如今,年青人大都接受了高等教育,田桑课种,家业兴旺,各有千秋。古往今来,虽历经岁月沧桑,世道轮回,但人丁兴盛,存诚堂香火不断,祖辈繁衍生息在这块人杰地灵的土地上。真可谓:高泽厚德千秋盛,族载子孙万代红!
明洪武年间(1368--1399),著名大学士高侃如,又名:‘高侃’。(万安人物)特刊第134页载。由浙江省台州府岁贡仙居教渝:考满天官历试称职,升转府伴读。立身端谨,学识渊博,世称高夫子。《县志有传》,族谱载:洪武年,爵主启蒙求读,通天传旨聘请西席,不论秀才教授,数百才学出众,却呆教无方,苦无良策。唯我祖高侃,伴读公子采纳儿童“心理学”开教。“幼儿学、壮而行” ,却让爵主随口就读。足见是当朝文墨盖世之精英奇才。故洪武皇帝勒旨赐封“王师第”名匾。并在祠堂正门悬掛“钦旨”“恩荣”匾牌。明清三进士(失考),博学深才。立柱刻石堂前,以示文武‘忠孝名家’,世代相传,流芳百世。
民国期间,高绅蔚治,百万家产,在万安、泰和、遂川等县修桥铺路,建风雨凉亭,积善行德,方便群众。并捐资数十万元支持慈善事业。得到了国民政府“见义勇为”名匾嘉奖。至今大门前仍留有江西省省长戚指令奖给高绅蔚治“见义勇为”牌匾字迹。
近期发掘到开基祖九陵公四公子:恂如、訚如、侃如、翼如合葬墓碑石一块,有八百多年历史。进士匾一块,大学士石柱四樽等有价文物数件。
建国改革开放后,国富民強了,后裔们增强了尊祖敬宗心。崇文公第三十九世孙高华海带领族贤们于一九九五年重修了高姓草谱谍,重新刋刻了“存诚堂”牌匾;举办了大行庆祝活动,轰动乡邻。二0一四年,高长城牵头,高华模、高国定等召集族贤们筹资28万余元,重新装修了高氏宗祠“存诚堂”。让壮观威武的“王师第”以新姿展现在世人面前,激励后裔们饮水思源,不忘祖恩,努力学习,陸邻兴族,报效祖国。
该村现有百岁老人郭龙焦:生于1916年6月5日,是高华福、高华禧兄弟的母亲:现膝下共有48人。高华福从事教育事业三十余年,享受高级教师待遇。。
存诚堂内有联:上:宗继千秋崇文正气心怀中土恢先绪
下:祠赞高姓渤海皈仙会际南溪起壮图
高族人高族亲人人求真脉亲万代代代显英才
世间事世间情事事为和缘情亿年年年展雄风
崇文公第三十九世孙高华福提供资料:
高公仆整理于2019/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