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风尾村高氏宗祠简介
泰和县水槎乡坑西村石风尾自然村的高氏,属渤海堂后裔。祠堂名称:发元堂。是以绍发(号发元)公名字所立。绍发公长子永兴公在此开基,永兴公的曾孙高晃法于清朝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倡首建祠。
祠堂方位座东南朝西北,巳山亥向。 祠堂龙脉绵延而高耸,森林茂盛,左右双重砂环围绕。堂门面对远处大龙笔架山,遥望欲接青云,堂前肥沃良田千倾;视野清晰宽阔;堂内雕龙画凤飞檐走壁;工艺精湛景致壮观。是本地方圆百里的一幢名祠。
民国时期,县教育局在本村第三幢祠堂一一荣久堂,创办了本县有名的“启新高小中心学校”。县教育局曾委任发元堂的六世孙高旋援(字和羮)为该校校长。万安县高启文老师在该校任教期间,曾为高氏宗祠的雄伟秀丽赋赠对联一副:
上联:金狮左仰古象右驰漫夸薜沈咸发达
下联:石凤后舞大龙对飞惹起麒麟普元音
江西省教育厅官员下塌巡视,有一宗亲叫高庭式,举人出身,也赠联一副:
上联:自武平而至潋江迁移泰邑俾炽俾昌锦世泽
下联:由高曾以逮祖考卜居阆苑是父是子振家声
两副对联既叙述了宗祠的地理环境,又记载着我高氏祖先的迁徙历程。石风尾高氏是在康熙五十年间,由绍发公的父亲学生(号兆昇)公,从福建武平济涧迁至江西兴国大坪乡黄田堡竹园坊。在乾隆庚辰年间,由绍发公的长子永兴公从兴国竹园坊迁到泰和县云亭乡二十六都一一阆苑中洞石风尾村定居。承蒙祖宗恩赐,永兴公生了十个儿子,可谓是:枝繁叶茂!后裔昌盛!源远流长!
发元堂落成后,堂下嗣孙不断增多,文经武纬,人才辈岀。清朝出有文武秀才,民国时期读书学生不计其数。解放后逐渐扫盲,由小学到中学,由高中到大学人数倍增。近三十年来大学生,研究生,愽士生绵延不断,科级以上干部和科技人才层出无穷。正如荀子所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发元堂距今年代久远,历经苍桑,逐渐陈旧。公元一九六七年祠堂严重偏左倾斜,众亲心急如焚。我父亲先钲大人见状,请来永新名匠杨丙燕大师,费时数月于当年七月重修于好。2007年初春,堂下嗣孙齐心合力,出钱捐款重新装修,使祠堂面貌又焕然一新,再现辉煌。如今逢年过节装灯结彩,大年初一,堂下嗣孙个个都争先恐后前来敬拜祖宗,爆竹烟花响彻云宵!家族中大小喜事均相聚在祠堂内,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吉祥如意!其乐无限!
堂下子孙现分布于:石风尾村、新店村、坑西村、浪川村、以及老云盘、沙村镇、泰和县城、万安县、吉安市区、井冈山市、广东普宁市、天津市等省市区。正是:
高氏繁衍一脉相承千秋盛
宗祠发达百业亨通万代兴
诗曰:
渤海高溪水,过闽流赣江。
浪川发元堂,人才走四方。
堂下嗣孙:志蕃 志茂供稿,公仆整编校对
二0一九年六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