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平母亲杨春娥(转载)

作者:高老木 2019-04-07 22:33:10

杨春娥,女,湖南省石门县人。老人一生勤劳、节俭,曾不计其数帮助贫困人家渡过难关。年近古稀,助力家族建成全国最大的民办乡村公益图书馆,造福桑梓。

  杨春娥女士祖祖辈辈生活在石门县易家渡镇。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兴办企业,成为当地有名的富裕户,积累了一些财富。街坊邻舍都亲切称呼她杨妈妈。杨妈妈的生活极其节俭,但是在慈善面前,她却从不含糊,总会热心伸出援助的手给需要帮助的人,不断给予贫困户经济上的支持,善良的性格伴随了杨春娥老人的一生。2002年,她为澧县新安镇龙凤村遭受洪灾的20家农户每户捐款2000元,共计捐助善款38000余元;家住临澧县烽火乡陈仪村的庞小军,母亲精神方面患有疾病,父亲也不幸患病离世,从初二开始,杨妈妈每学期资助庞小军同学2000元学费,总共资助30000多元直到他大学毕业……这样的事迹还有很多,甚至她都已经不能再一一记起。

  老人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自己读书太少。所以年轻时的杨春娥与丈夫高德宝,总对幼时的儿子高金平说:“孩子,只要你买书,我砸锅卖铁也给你凑钱。”父母的话深深地影响着聪明、懂事的高金平,无形中,杨妈妈夫妻让儿子养成了买书、读书、藏书的好习惯,把儿子培养成了一个优秀人才。杨妈妈回忆:“每到周末,金平就出门四处买书,根本见不到人。”

  40年积累,高家家族藏书竟达到30多万册。随着藏书越来越多,城里的家已无法容纳,便运回乡下老家,最后,老家三层小楼甚至连楼梯上都堆满了书。书籍增多,一些现实问题也接踵而至:时间久了,有的书开始发霉、有的被老鼠咬。为了给心爱的书安个舒适的家,杨妈妈的儿子高金平决定实现心中深藏已久的梦想。最初,他们只打算建个家族藏书楼以荫泽后辈,经过认真调查,他们发现,历史上留存下来的私人藏书楼不多,却基本上是人去书就散了。而避免这一结局的最好办法是让书走向社会,接受公众监督。促使高金平转念决定建公共图书馆的另一个原因是,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人们腰包鼓了,精神上却显得更为空虚,农村打牌赌博者有之,打架斗殴者有之,甚至吸毒者也大有人在。他想到一句谚语:“世界上多建一座图书馆,就少建一座监狱。”希望通过书籍让人们获得内心的满足与幸福。

  当杨妈妈得知儿子夫妇建公益图书馆的想法后,非常赞同,表示将大力支持,在建馆过程中,不辞辛苦,倾情付出。因儿子和媳妇都在一百多公里外的常德市工作,逸迩阁建设的重担便落在杨妈妈身上。白天杨妈妈在工地上忙,每天早、中、晚三次给地面施水,督促施工材料及时到位,常常忙到深更半夜才回家。到家后还得给工人记工,打电话通知安排次日的施工事项。“经常跟人打电话时,人家都已睡着。我才发现已半夜。忙到早上一两点钟是常事,五点钟又起床开始干。”

  杨妈妈心疼儿子和媳妇,为了让钱花在刀刃上,建房时原本需要一名操作提升架的工人,得知请工每月工资要4500元,老人决定亲自操作,省下了这笔钱。逸迩阁建筑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施工期间,所有楼层一天3次施水都由她独自完成。

  一天夜里10点多钟,突然下起了大雨,房屋刚刚打好地面,为了防止被雨淋湿,杨妈妈独自一人,抱着塑料布跑去防雨,她一手打着手电,一手扯着塑料布,迎着风雨,反复多次,才终于铺好。忙完,才发现全身早已湿透。“没法,金平父亲不在了,他也没个兄弟姐妹,我只有一个人多做点事。”老人轻描淡写地说。

  据杨妈妈儿子回忆:印象最深的是,母亲70岁生日那天,当他和妻子下班后从常德赶回石门给母亲祝寿,看到母亲站在即将封顶的7楼,正弯着腰给楼顶施水!母亲是那么投入,站在楼顶的她甚至没有做任何防护措施。为了逸迩阁早日建成,母亲忘了自己已年过古稀,沤心沥血,起早贪黑。杨妈妈除了具有阔大的胸襟、不俗的眼光之外,更以年过古稀的高龄,在逸迩阁公益图书馆一年多的建设过程中,独自承担了繁重的管理工作、质量监督工作,以及部分建筑材料的采购工作,并且一人独自总揽全局,协调建设过程中各方面的工程进度,人员调配等。如此壮观的逸迩阁七层高楼,能够在一年一个月时间内完成土建、装修等,并于2018年9月28日正式试运营,杨妈妈做出了主要的巨大的贡献。

  图书馆正式运营后,杨妈妈的无私奉献仍在继续。截止到现在,图书馆共接待读者与来馆参观学习人员15146人次。周边群众闲暇时都不再去茶馆打牌消遣,而是来到图书馆看书、读报,每到周末,每天就会有几十甚至上百的学生三三两两来逸迩阁图书馆阅读、学习。当地老百姓都交口称赞这个图书馆建得好。在图书馆开放时间,总能在馆内看到杨妈妈忙碌的身影,她每天都坚持在这里关注读者、服务读者。当她看到一楼留守儿童阅读区的小读者们时,就像看到了当年自己儿子的身影,看到孩子们认真阅读,杨妈妈感到非常欣慰。觉得自己支持儿子建馆的举措是正确的,自己的辛勤付出也是值得的,经常会走到孩子们身边,和蔼地鼓励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像高金平伯伯一样,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此刻,杨妈妈已经把当年对儿子的希望又转移到了眼前阅读的孩子们身上。她觉得作为山区县的石门县,留守儿童、留守老人较多,农村没有成规模的图书馆,正好图书馆30多万册藏书能在石门发挥巨大的社会价值。给家乡人民一个免费的阅读场所,大力倡导爱读书、读好书之风,提升农民素质,助力乡村振兴,让书温暖乡村,为乡村人民树立起了一盏“希望明灯”。不求闻达在今时,但愿传承于永久,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呀!



      

  编辑:马海霞

  初审:佘永珍

  终审:梁颂成


End

逸迩阁书院

中国最大的民办书院

中国最大的民办公共图书馆

新闻中心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400-6786659
Copyright https://www.nkbj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深圳市闻诺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35220号-3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