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州六百年史述补遗》收入《高家笔铺》一文

作者:高老木 2019-01-19 11:58:22

   近日,由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龚道育主编,团结出版社出版的《澧州六百年史述补遗》一书,收入了由高家协撰文,曾登载于《中华高氏》会刊的《高家笔铺》一文。

     
 附:
             高家笔铺
       高家笔铺,地处澧州的棚场街,与邹记木匠铺毗邻,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是澧州古城的第一家笔铺。
     这个笔铺前店售货,后边作坊制。他们不仅生产制作学生使用的普通毛笔,也制作社会各界人士使用的大、中、小楷狼毫毛笔、“抓笔”、“提笔”和“对笔”等。并且还代销“天然如意”、“金不换”、歙砚等香墨、砚台、墨盒、镇尺、仿圈、笔帽、笔架等文具。后来,又增添生产销售狼毫、紫毫、兼毫、羊和鸡毫各品种的毛笔。笔铺在制作上,一是选材真实,二是制作认真。狼毫毛笔是用黄鼠狼尾巴的毛,以冬天黄鼠狼尾巴毛最好,毛“锋”最丰富,用这种毛制成的笔最好用。笔铺就是特选这种黄鼠狼尾巴毛制笔。紫毫是用一种紫色野兔的毛。兼毫是说用两种不同的毛制成的笔,叫“兼毫”。如先用紫毫做成笔的内芯,而后在紫毫内芯的外面裹上一层白羊毫,这种笔叫“七紫三羊毫”。羊毫和鸡毫毛笔是普通笔,做这种羊毫笔,特选江南湖州产的羊。这种羊毛做出的笔,软、硬皆有,弹性好,书写自如,笔头压下可以自己挺起。做笔头的工匠面前放个净水盆,供做笔头用。工匠把原料在水盆沾湿用细线将原料捆牢;而成品由有经验手艺好的师傅修整笔坯,捡去多余之毛,最后将每个笔头修整成,“尖、齐、圆、健”才算合乎标准。做笔杆的工匠,不仅将杆修整成“光、直”好看,还要在杆上刻上“中楷羊毫”等笔名及“高家笔铺”店名字样。笔铺前店接待卖货,专人在外边推销。与全城大小纸铺都有生意交往,纸铺都经售高家笔铺制作的各式毛笔。一般都是先销售,后结账付款。此外,笔铺与九澧商人有密切商贸往来,毛笔还依托码头水运,通江达海,远销各地。生意旺季,笔铺用人共约三十几个。可称是“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旺盛达三江”,在澧州大地久负盛名。
      之所以命名高家笔铺,是因为创始人姓高,名恒美。恒美公,清朝后期,江西南昌府抚州人。据说少时在当地笔铺学徒,身怀笔铺技艺。成年后,单身外出闯荡。他经赣江,过长江,入澧水,发现澧州文化底蕴深,民众学习风气浓。特别是,发现城内刚上学的孩子每天得描一篇红模子;大一点的孩子每天用仿影写一篇大仿;中等以上的学生每天照着法帖临摹一篇大仿,三行小字的习惯。便择棚场街立业,创办笔铺。又娶澧州甘氏女为妻,夫唱妇和,老少无欺,生意蒸蒸日上。嗣子继松,子承父业,更高一筹。1925年,20岁的他,不仅把笔铺经营得红红火火,而且社会交往日益广泛。连时任澧州镇守使的贺龙,也与他往来频繁;曾两次约见了他。一次是,继松公带头为贺龙部队捐款,又“以笔会友”组织发动捐款后,贺龙当面谢他。二次是,贺龙即将离开澧州时约见,问他是否愿意随他“扛枪出走”。由于继松公考虑养父年老多病,膝下无人照料,笔铺无人打点,便谢绝了。没过几年,恒美公二老先后去世。二老病重期间,继松公与妻日夜守护,胜过亲生。故后葬澧州城西北角,有墓地3亩多,华表林立、石人石马,苍松翠柏,四季花香鸟语;建墓屋,置墓田,常年请专人守护。真心尽孝,以报养育之恩。
      解放后,随着毛笔使用渐少,笔铺生意并入“文化用品商店”,澧州古城的第一家笔铺一一高家笔铺,也在人们的记忆中渐失。但“高家笔铺”的创业精神,做人的理念,仍启迪后昆。
      从恒美公只身来澧,创办高家笔铺,至今后裔已达60多人。继松公娶妻杜氏,生三女二男。长子高祖璋,生于1937年,16岁考入清华大学石油化工系,曾供职于解放军总后勤部,在长沙某单位退休;高级知识分子,曾为湖南省政协委员。次子高祖清,生于1943年,1962年考入长沙铁道学院,曾供职于中铁四局,担任过长沙市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高级知识分子,曾为湖南省政协委员,享受国家特殊贡献津贴。三女分别在津市、石首、长沙等地安家。他们的后代中,不少是同龄人中出类帕翠的佼佼者。有在省建工集团担任老总、副老总、总设计师的;有在铁路局担任总经济师、副总的;也有在地方担任局长等职务的;也有漂洋过海,供职美国皇家医学研究院的高级医务专家。  
                  高家协 
              2015年10月1日

新闻中心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400-6786659
Copyright https://www.nkbj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深圳市闻诺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35220号-3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