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闽王春祭上
【索引】:唐初,福建辖区仅泉州、建州,属郡级。武德六年(618)至景云二年(711),今福州地域属泉州。景云二年(711)始名闽州,开元十三年(725)定名福州,下辖10个县。后新置漳州、汀州,增14个县。唐开元二十一年(733),朝廷设立福建经略使,“福建”名称首次出现。至唐亡,福建共有五州(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24个县。
开闽三王入闽为王潮、王审邽、王审知,系河南省固始县人,属瑯琊郡。王闽政权到闽国兴衰共七位执政者:第一位王审知兄弟王潮(893—897),在位五年;第二位王审知(897—925),在位29年;第三位王审知长子王延翰(925—926),悍然称帝,史称闽国,在位二年;第四位王审知次子王延钧(鏻)(926—935)在位9年;第五位王审知孙、王延钧长子王继鹏(昶)(935—939),在位5年;第六位王审知子王延羲(曦)(939—943),在位5年;第七位王审知子王延政(943—945),在建州称帝,在位3年。后景开运二年(945),八月,南唐军队攻占建州,闽国灭亡。王审知四子一孙称帝,前后20年,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中,王审知在位29年,为中华民族乃至福建整个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进步、启动海丝新开端作出了重大贡献。其裔孙遍布海内外各地。
3月30日,我会槐玉、义林、元根、厚让、树蕲、瑞标、学智、祖麟、干增等受邀出席了由福建省王审知研究会在福州聚春园瑞春大酒店举行的闽王王审知“一带一路”文化研讨会。会议由福建省王审知研究会副会长王建生主持,福建省王审知研究会会长王惠明致欢迎辞。
本次福建王审知文化研讨会开得很成功,规格很高,内容丰富,时间紧凑,特邀了中华文化促进会王氏历史文化研究代表、河南省固始县史志办主任戴吉强、固始王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世传夫妇、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社科联学术部康容辉、省社科院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刘传标、省王审知研究会副会长翁银陶、游友基、副秘书长林丽娟、周边县市区郑氏、刘氏、李氏、林氏、吴氏宗亲会长及代表等100多人参加了会议。
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社科联学术部康容辉、固始县史志办主任戴吉强、省社科院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刘传标、省王审知研究会副会长翁银陶、游友基、固始王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世传、中华文化促进会王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义林等在会上分别作了学术性发言。会上,为弘扬闽王王审知精神,推动新时代一带一路经济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目标、新起点!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新的贡献!
31日上午,我会成员一行参加了由福建省王审知文化研究会主办的闽王王审知春祭大典,祭祀活动庄严、肃穆,整个活动秩序井然,有条不紊,隆重热烈。有福州周边县市区约360多人参加了祭典,祭祀活动园满。
31日上午,秘书长王祖麟带领代表们来到森林公园。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在北郊新店赤桥村,面积859公顷,游览面积160公顷,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园北笔架峰海拔643米,为全国九大森林公园之一。公园分为中亚热带绿阔叶林区,西亚热带雨林区,院内收集培育植物品种2500余种,建有珍稀植物园、竹类园、苏铁园、盆景园等。源于北峰的龙潭溪,合成八一水源。
水库边草地上有一棵号称“榕树王”的大榕树,围径10米,树高20米,树龄940岁,冠幅1330米,树下可容千人乘凉。漫步园中,令人神清气爽,精神焕发。森林公园辟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植树区,代表们兴致勃勃地和王氏名人伟人(王兆国,王岐山、王汉斌等)所种的树合影留念。
31日下午,参加福州“王审知与一带一路”的会议代表,前往瞻仰王审知当年故居(现改为闽王祠)。
闽王祠位于市区庆城路,是专为纪念开发福建有功的闽王王审知而建的纪念堂,祠内碑院矗立着“恩场琅琊王德政碑,碑高4.9米,碑宽1.87米,为唐天佑三年(906年),于兢撰文,王倜书写。碑文记述王审知家世及治闽前期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政绩,还记载着当时福建与印尼苏门答腊岛往来的“一带一路”史料,形成研究闽国史,五代史的重要文物;还介绍宋开宝七年(974)“重修忠懿王庙碑铭”“乞土胜地”、“拜剑台台址”等石碑。
下午由建宁站长带领我们到会山开闽王祠祭祖,祠厅内有一尊王审知像,周围陈列着从王审知宫殿遗址和陵墓中出土的墓志铭以及青、白瓷唐碗,瓦当等文物。
除此之外,我们一行还参观了后院“王审知”与“一带一路”的展览厅,以及建立西侧的董太后享堂。
在参观王审知纪念馆时,新上任的馆长还出来接见我们并一起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