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浩然天地间 风清日月明
——“千面英雄”用鲜血书写人民革命壮丽诗篇
文能奔走演讲宣传革命道理,武能领导农民运动,参与武装斗争。他一人“千面”,曾经是饱读诗书的学生,继而是活跃的农民运动领导者;又是坚定不屈的武装斗士,还是秘密潜伏的地下兵运工作者。他叫王省,一位年轻的革命烈士。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他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7岁。
王省(1905-1932),原名王育林,字继善。又名王超、王日三、王日省,湖北省郧县安阳镇艾家湾人。其妻陈志林,书香人家,哥哥当过学校校长。1917 年,王省进入郧山中学(现郧阳中学)接受教育。在郧山中学期间,受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影响,开始接触进步思想,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进步书刊。
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不懈奋斗
1923年,王省以优异成绩考入私立武昌中华大学,与他一起的还有同乡何耀祖(后改名何世昌,百色起义领导人之一)。在私立武昌中华大学期间,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革命活动在武汉三镇蓬勃展开。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在各学校组织妇女读书会、青年读书会和新教育社等团体,引导广大青年和进步师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研究十月革命的经验,开展革命活动。当时,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汉俊正在私立武昌中华大学等校执教,他利用大学讲坛讲授唯物史观,宣传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
王省是李汉俊的忠实听众,只要有李汉俊的讲座,他就绝不错过。董必武等许多革命家也经常在学校演讲, 王省经常到会聆听,受到了新文化新思想的启迪,思想觉悟不断提高。在各种进步书刊以及李汉俊、董必武、陈潭秋等共产党人的影响下,在董必武,陈潭秋、任开国等人的帮助下,1925年,王省加入中国共产党,更名言志,从此改名王省。
入党后,王省正式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他一边在校继续读书,一边参加党的活动。为了发展壮大革命力量,他经常活跃在进步学生中间,注意培养发展党员。他了解到同乡、进步人士杨献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理论家,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党校第一任校长)在国立武昌商业专门学校教书时,便和何耀祖一起经常到杨献珍那里聊天,抨击时弊,探索救国救民的道理。1926 年11月,王省与何耀祖一起在武昌城内都府小学介绍杨献珍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仪式由中共湖北省执行委员会秘书长任开国主持。
北伐军兵临武昌时,王省与何耀祖在中共湖北区委书记彭泽湘、董必武和湖北学联(实际是党的组织)的领导下,积极参加北伐策应工作。在北伐军围困攻打武昌的四十天中,他与何耀祖等人奋不顾身地在武昌城里张贴标语,散发传单,集众讲演,向数十万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带头振臂高呼“打倒北洋军阀吴佩孚”的口号,有力地配合了北伐军的攻城行动。
积极参加农民运动,是当时著名的农运领导人
为适应北伐战争推动农民运动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培养大批农运干部的形势,时任中央农委书记的毛泽东亲自倡议并创办了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以下简称武昌农讲所)注重对学员进行农民问题、农民运动理论及策略和中国农民运动及发展趋势的教育,使学员既明白中国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又懂得解决农民问题的理论、策略及方法,使学员深切认识到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作用,同时,把军事教育放到相当重要的位置。
武昌农讲所培养的学员,成为中国革命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他们参加了平息麻城“红枪会”匪徒暴乱和夏斗寅叛变的斗争,毕业后即以农民协会特派员的身份奔赴农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动和领导农民运动,在全国许多地方点燃了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从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取得全国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7年初,王省进入武昌农讲所学习。由于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王省提前离开武昌农讲所。3月,董必武、陈潭秋派王省、杜亚良等13名共产党员以国共合作代表的名义到湖北襄阳、枣阳任特派员,他们和本地14名共产党员一起,领导全县12个区党部、6个独立乡,积极开展农运工作,很快发展了农协会员6900多名。
16日,王省、杜亚良等人在古驿领导襄阳县第七区党部、农协会,召开了数千人参加的群众大会。会上当众宣布逮捕“素日霸占土地、强奸妇女、勾结土匪、鲸吞公款,包拦(揽)词讼、压迫农民、鱼肉乡里,破坏农民协会”的襄阳著名大土豪张华堂,押送县署,交审判土豪劣绅委员会公开审判,并以快邮代电通报全省。并砸了张华堂把持的团防局,没收其枪械,武装农民自卫军,群众无不拍手称快,大长了农民志气。此后,竹条铺、邓城游斗了八名土豪劣绅。薛集、龙王等地开始抄了当地土豪劣绅的家,开仓济贫。太平店、朱坡一带开始强制向土豪 “借粮、济赈”。
3 月 27日,在县工运部长兼总工会筹备委员会委员长李金铭同志的主持下,“襄樊钱业店员工会”、“襄樊绸缎布业店员工会”、“襄樊船业航员工会”、“襄樊卷烟工会”同时宣告成立。各群众团体,北伐军驻襄独立九师政治部都派人前往参加祝贺。4月11日,襄阳县农民协会在襄城县学宫宣告成立,到会的农协会代表 300多人,代表全县12万农协会员,王省以省农协特派员的身份作了形势报告。在此期间,襄阳县先后成立“邮电职工工会”、“双沟京广货店员工会”等,接着成立襄阳县总工会,王省当选为县总工会委员长。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襄阳的土豪劣绅也蠢蠢欲动,公开组织反动民团、反革命武装,公然与农会对抗。5月上旬,王省离开襄阳,回老家郧县安阳镇龙门艾湾隐蔽,变卖家产购买武器,待机揭竿而起。适逢其伯父去世,葬礼上被当地民团团总赵文启认出,赵欲加害,王省在父兄协助下从后院翻墙逃脱。恼羞成怒的赵文启欲斩草除根,派人查看王省未满半岁的孩子性别,因得到赵文启巡户李金虹报信,王省父亲王洪藩用王省兄长王鹤林的三女王焕珍换下其子王焕立,赵派爪牙到王家查探后回禀赵文启:王省的孩子是女孩,赵方作罢。从此,王省儿子沿用王焕珍女性名字。
襄阳驻军张联升叛变革命后,对全县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大屠杀,并指示其部下和各地主武装、国民党右派,封闭了县党部和区党部,打砸了县农协和各区农会,关押了北伐军驻襄阳独立九师政治部主任孟宪章,杀害了东津共产党员李端成,白家湾党支部书记马履贤,竹条党支部书记杨英等人和家属。张联升的公开叛变,给革命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王省隐蔽在北乡,暗中领导各地农协会和其他群众组织,并组织农协会员万人到樊城游行示威。在他的领导下,北乡农协会还抄了投靠张联升的反动团总杨荩忱的家。后因形势恶化,农民武装插枪隐蔽,王省奉命回到武汉,到武汉振寰纱厂做工人运动工作。
不怕流血牺牲,坚定地奋斗在武装斗争第一线
在大革命失败的紧急关头,中共中央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批评了陈独秀等人的右倾错误,确立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决定在群众基础较好的湘鄂粤赣四省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
八七会议后,中共中央和湖北省委把鄂北列为全国重点秋暴地之一。8月中旬,中共鄂北特委成立后,积极贯彻中共中央制定的《鄂北秋收暴动计划》及省委秋收暴动计划,做了一系列的起义准备工作。8月底,王省被省委派往枣阳协助当地进行农民运动,鄂北特委交通张慕谦把王省带到枣北大张庄(与河南交界张慕谦家里)以教书为掩护,开展农民运动,领导当地秋收暴动。
11月,鄂北以枣阳为中心开展秋收暴动,张抱朴任枣北秋暴总指挥,王省辅佐。张抱朴负责指挥打双河镇,王省负责指挥打清凉寺的建国军。11月12日晚,王省领导鄂北南半部数千群众,克服天气不好,夜间不易隐蔽的被动情况,发动了清凉寺起义,打死国民党建国军副官二人、提款委员一人、连长一人和六名兵士。此后,王省当选为枣阳县县委常委、枣阳县组织部部长。襄(阳)、枣(阳)两县的武装斗争在他的领导下蓬勃发展。
1928年秋,鄂北革命因受到桂系军阀“围剿”而失败。王省到襄阳县李家庄李自修家隐蔽长达三个月之久。期间,他回郧县老家变卖家产,意图东山再起。结果由于白色恐怖笼罩,当地反动势力追杀日紧,王省不得不男扮女装,化妆成洗衣女,才躲过赵文启围捕。
次年春节后,形势更加恶化,王省(此后化名王超)与李自修一起来到河南开封,通过与河南地下党取得联系,王省前往许昌军政干部学校任教员,并担任中共学员组组长。1929年底,李自修通过鄂北临时特委回到襄北,联络农民自卫军旧部,组织红军游击队,实行武装割据。王省作为特派员,被安排到曾一度驻在豫南鄂北的国民党孙连仲部队做兵运工作。襄北紧靠豫南,豫鄂边特委也在豫南的邓县白罗堰。王省这时仍不时到襄北指导工作,使襄北农民自卫军不断发展壮大。
1930 年3 月下旬,王省到郑州西北军军官学校工兵队学习,与陈立、徐淑等建立了党小组,积极开展组织工作,在学员中发展党员,谨慎寻找失散组织关系的同志,并帮助学员熊伯涛(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接上党组织关系。8月,王省军校毕业后被河南省军委派往吉鸿昌部做兵运工作,期间“兼代指导原襄枣旧部武装斗争。同年冬天,王省、薛斌、张星若、李自修、杨介平又回到襄北,组建自卫军,不到半年发展到800多人的自卫军,在红九军26师师长张香山、王省同志具体领导下,被编为红九军27师。余益庵任党代表,司令员是李自修,副司令是薛斌,张星若是政治部主任,杨介平负责联络,李发秀负责军需侦查。他们发动群众绣红旗、制作赤化袋,以备起义之用,并指导参与了鄂北仙人渡农民秋收起义。
参加第26路军地下特支领导工作,积极策划和领导宁都起义
1931年3月,王省(王超)受河南省军委推荐,奉中央军委周恩来之命,到上海中央接受周恩来、李富春、朱瑞(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奠基人)的兵运培训。在前往上海的途中,在徐州车站,和袁汉澄(即袁血卒,解放后任民政部副部长)一起见到了应约而来的李肃,三人一起到上海参加兵运培训。上海兵运培训后,朱瑞把和瑞金中央苏区的秘密联络方式交给王超(即王省)。
5月,王省受上海党中央指派,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同袁汉澄、李肃到江西宁都国民党第26路军孙连仲部开展兵运工作。路经南京下关码头时,当晚居住在江南一枝春旅馆,第二天前往南昌。在南昌等船停留两天,王省将藏在暖水壶夹层中的中央文件交给南昌地下交通站。在南昌去抚州的烟蓬船上巧遇冯玉祥派往第26路军第74旅的密使——西北军官学校的同学,获悉“冯玉祥指使季振同,必要时可以暂投红军,借道广东北上”的“机密”,获取了开展兵运工作极为有利的信息。5月下旬,王省等人到达第26路军宜黄驻地。
王省与袁汉澄、李肃通过各种关系进入第26路军,与该军中共地下特别支队的刘振亚取得联系,还对接上了第26路军电译机要处罗亚平、熊伯涛等人的组织关系。他们认真分析了第26路军现状,积极开展工作,先后秘密发展了20余名党员,建立了中共地下特支。特支之下建立了官长支部和士兵支部,使党的力量渗透到了第26路军的各个角落,控制了该军许多机要部门和重要岗位,广泛团结广大士兵和中下级军官。王省通过观察和考察,发现第26路军实际控制人参谋长赵博生是一个倾向革命,有正义感的军人。9月,特支在宁都城北一家小酒馆的楼上,以打麻将为名,要老板娘煮鸡吃作掩护,第三次讨论了争取第26路军参谋长赵博生入党的问题。王省给赵博生写了一封万言长信,让罗亚平试探赵博生。1931年10月,王省亲自找赵博生谈话,宣传革命道理,启发和引导赵博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问题,最终成功介绍赵博生入党。经过第26路军中共特支和参谋长赵博生的努力,还争取了第73旅旅长董振堂、第74旅旅长季振同等人,并通过他们又联络了一批进步的中下层军官,为起义准备骨干力量,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共地下特支领导下,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黄中岳等于1931年12月14日率领一支建制达1.7万多名官兵的队伍——第26路军主力在宁都宣布脱离国民党,全部起义,投奔红军。要知道,在这个时候,红军是十分弱小的,当时红一、红三军团两支武装力量,加起来也只有三四万人。因此,当时的中革军委立即授予这支起义部队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的番号。宁都起义,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蒋介石反对共产党的政策,给中国工农红军增加了一支新的力量,对巩固和发展中央革命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毛泽东对“宁都起义”有很高评价,曾于1938年12月题词:“以宁都起义的精神用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我们是战无不胜的!”
1932年,王省受中共中央派遣到河南开封组织领导、发动大规模的农民暴动,不幸被捕入狱,1932年4月,王省被押往河南汝南,英勇就义。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斗争史册上,有千万个泣鬼神、惊天地的“千面英雄”王省式的勇士。他们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甘愿付出一切,他们悲壮曲折的人生轨迹给历史以光彩,给后人以启迪。他们的革命精神永远年轻,历史也永远不会忘记。
作者简介:高万娥,武汉革命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红巷13号,430061,联系电话:027—88860365,电子邮箱:5739744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