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识时务”的诸城王氏家族

作者:匿名 2018-11-10 12:00:12

“识时务”的诸城王氏家族

 

诸城王氏家族不温不火代有名流已持续了四百余年。

这个曾经在清朝出过王锳、王钺等多位进士、官至显要的大家族在清末民初前所未有大变革之际竟然也未沉落下去。他们选择了家族一贯顺应世变的作风更多地参与到救国图存的爱国运动中与中国的命运共呼吸从而踩准节点让家族平稳渡过每一次时代更迭。

从旧官僚转身革命党

6月11日在诸城名人馆二楼所列的诸城名人中相州王氏人员不在少数王凤翥、王乐平、王翔千等他们虽为同族人员但却分属国民党、共产党甚至两者之间出现了交集。

“他们本是清朝中上层人士但面临国家危难都选择了适应新潮为中国崛起不被列强欺负而努力着。”相州王氏十九世王松魁介绍说。

最典型的莫过于从旧官僚转变为新政客的相州王氏十五世王凤翥在清朝时他的官衔是“监生候选州同知”。

“王凤翥受到维新思想影响日趋开明。时逢清廷推行新政王凤翥被推举为山东咨议局议员。”王松魁介绍说。

“废科举、兴学校”风气的影响下王凤翥回到家乡决心兴办相州王氏私立三等学堂。王氏捐献田以地租作为学堂的创建基金及经费。1904年该学堂成立学制三年王凤翥任校长他广聘地方名士教授古文、历史聘请外国传教士教授数理化及英语。因办学成绩突出王凤翥曾获清朝学部颁发的金质奖章。

山东大学威海王瑞华副教授告诉齐鲁晚报记者相州王氏私立三等学堂的职员中有多位支持共和武昌起义爆发后王凤翥与人组织学生团百余人配合民军司令王长庆驱逐清朝诸城县知县吴埙宣布诸城县独立并组织诸城县议会成立了君政分府王凤翥被推为诸城县议会议长等职。

1916年王凤翥由同盟会会员转为中华革命党党员积极参加讨袁活动为协助革命军进驻诸城县做了许多工作。

“王氏私立三等学堂只办了一期因辛亥革命、清廷垮台而停办。但这个三等学堂倡导救国图存对学生影响较大出现了很多从事革命或者开启民智的人。”对诸城王氏有着深入研究的潍坊学院教授王宪明告诉齐鲁晚报记者。

学堂的毕业生王翔千就是诸城早期的共产党员之一而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的《同盟会在山东》附录二《山东省同盟会会员名单》仅诸城王姓在会人员就多达九人如王乐平、王鸣韶等。

“王乐平对共产党山东支部的创立起过重要作用。他最后作为国民党改组派的核心人物领导了一系列反蒋活动最终被蒋介石派特务杀害。”王宪明告诉齐鲁晚报记者“除了国民党员王氏中还有很多共产党员而且早早就加入了共产党。

王宪明细致分析过诸城王氏家族成员的生活轨迹发现在清末的家族裂变中王氏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上层人员大多选择了顺应时代潮流在某些方面甚至领风气之先他们先是期待共和后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很快投身到爱国民主运动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做了很多有益于人民的工作从而让这个家族的很多人至今都能躺在历史的功劳簿上。

道废则隐

其实从明代后期开始诸城王氏就表现出“与时代同步”的倾向。

明代末年政治腐败王氏族人则不急仕进只待清朝入关在南方士子还没有充分参与到科场、官场竞争的时候王家人就捷足先登。

清初士大夫或追随南明或依违观望或顾虑政治操守和民族气节直到三藩平定之后才开始与清朝全面合作。无论在野在朝王氏族人从一开始就没有表现出对明朝的留恋这可能与他们没受多少明朝的深恩反而亲历了明末的政治腐败有关。

诸城王氏族人王锳弱冠补诸生顺治五年1648戊子科山东乡试中第32名举人次年中进士。

自此诸城王氏在清朝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仅顺、康、雍三朝就进士辈出他们为官有声且文采风流一时间让王氏声名显赫。乾、嘉时代王氏科举仕宦的势头明显减弱但靠着家族官员辈出的聚集效应这个家族仍然能够继续书写华章。

清朝嘉庆以后世变日亟面对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诸城王氏对清廷的态度也在改变、在分化。有人继续与朝廷合作甚至甘心为清廷殉葬;有人道废则隐采取不合作态度;也有人加入到推翻清廷、创立共和的会党组织。

道、咸年间诸城王氏出于家族传统和本身利益考虑与朝廷合作还是主流。他们继续走科举仕宦的老路一旦国家有警也愿意“为王前驱”。

1860年太平天国军队攻陷杭州克复苏州、常州破江南大营势头甚劲。清廷命令各地办团练以军功激励民众。1861年和1867年捻军过境抢掠诸城。

捻党是产生于清康熙年间豫、鲁、皖地区零散的北方民间社团乘太平天国全盛之际崛起于黄淮地区。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覆亡此后四年间捻军成为抗清主力军但也抢掠城池对百姓伤害较大。

捻军后期山东成为主战场。山东各地的抗捻行动中出于自保不仅有缙绅阶层还有一般农民参与。捻军四次入境但对诸城的损害都不大这就有诸城王氏的功劳文化名镇获得保全王氏中王海澄和从弟王云湘的贡献最大。这也使得王氏得到褒奖家族得以延续。

由传统的科举到追求军功时间划向清末诸城王氏继续向前看他们“咸与维新”最终到参加颠覆清朝、创建共和的会党组织在当地的政治思潮中一直领风气之先这也是诸城王氏在辛亥以后的影响毫不逊色于清代的原因。

最好的乡村教育

诸城王氏顺应世变的作风看起来少不了“政治投机”的味道在每个历史转折关头他们大都能洞烛先机与时俱进。而在这种善“变”中唯一不变的就是家族应举为官的上升路径。

王氏后代著名作家王意坚在《姜贵自传》中介绍自己家族:“我家历代以招佃收租坐享其成为主而以应举为官为事业发展的唯一路径。直到废科举兴学校仍然方向不变。”以应举为官为事业发展的唯一路径学而优则仕“应举”的目的又是为了“为官”。为官之后俸禄、养廉、规例又可以广置田产招更多的佃收更多的租。

明清以来诸城相州王氏非常注重科举教育除了建立私塾还广延名师。到了清末民初王氏私立三等学堂的建立则显示了他们既想一如既往地重视后代教育也要适应新潮流的复杂心理。

私学的兴起为诸城王氏的繁荣注入了力量更成为他们直接参与各种党派为美好中国而努力的培育地。

王氏私立三等学堂所奉行的是洋务派张之洞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正是这种自由并包的气氛使得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同时在学校得以传播它的早期毕业生王乐平、王翔千分别成为国、共两党在山东的创始人后来他们的家族子弟与学生王深林成为农工民主党的创始人。

辛亥革命爆发后王氏私立三等学堂停办但仍有部分教师坚持在自己家中为学生授课。1913年恢复办学被王氏族人重新提出当时只恢复小学班改校名为“相州王氏私立小学”。这所小学在随后的三十多年里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人才。相州王氏后代王志坚1929年到抗战爆发一直担任相州王氏私立小学校长。王志坚任校长期间对国语课进行改革将人文教育与乡土教育结合起来让小学高年级学生收集民间流传的故事、俗语、歌谣、谜语作为练习写作的项目颇见成效。在他的努力下相州王氏私学达到鼎盛。

“虽然是乡村私立学校但每逢全县统考却屡屡夺魁。他不仅在相州王氏家族教育中承先启后在山东近代乡村教育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王宪明告诉齐鲁晚报记者。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王氏家族的四位作家:王统照、王希坚、王愿坚、王意坚都在这所小学接受过初级教育另两位王家的女婿:臧克家、王力虽然没在这里上学但对他们影响甚深的夫人都是在这个小学上学的。在现代历史上从这个偏远的乡村小学走出的人才甚至不亚于一所重点大学。

臧克家诗集《罪恶的黑手》中有作于1934年春天的六首诗《村夜》等诗后都注有“于相州”。“那时候他正在相州王家做上门女婿臧克家的前妻是王深汀他的诗歌应该也受到王氏私立小学文风的影响。”王宪明说。

新闻中心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400-6786659
Copyright https://www.nkbj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深圳市闻诺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35220号-3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