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代银的不平凡人生

作者:匿名 2018-10-24 12:00:09

王代银的不平凡人生

 

金戈铁马踏郊原银锄木铧乡村

长岩坊的千顷绿荫,衬托出白米坝一片希望的原野。

白米村民委员会旁边,坐落着一座农家小院。

院坝中,有一位倚着拐杖、佝偻着身躯的耄耋老人,经常站立在绿荫下,习惯性地、久久地眺望着北方的天空……

这位八十高龄的老人,就是曾经参加过“海城起义”、“四平战役”、“辽沈战役”、“抗美援朝”,后曾任热河省民政厅管理科长兼中苏友好协会总会长、彝良县第六区(两河、钟鸣)区委副书记兼组织委员的王代银。

地处彝良县城面的两河白米坝,茂林修竹,山青水秀。长岩坊的翠竹中,有一间“千足落地”的茅屋,王代银的祖上就居住在这里。

民国十八年(1929)正月十二日,云雾环绕的长岩坊,漫天皆白,寒风刺骨,王代银降生在这里。

王代银有两个哥哥,加上他这个弟弟,就有哥儿仨,难逃“三丁抽一”的命运。

王家是忠厚人家。父亲、大哥、二哥都忠厚老实。他们父子都是田黄一大户人家的长工。父子仨长年为这大户人家烧炭、挖矿、运矿、练铁,是其最得力的长工。

民国三十二(1944)年冬月,寒冷刺骨的北风,吹得挂满冰凌的竹木“吱吱”作响,天空忽暗忽明。俗话说:“人黄有病,天黄有雪。”这个冬天,怕有一场好雪。

一天中午,披着蓑衣的十五岁少年王代银正在灯杆堡堡放牛。

“幺哥,抓兵的来了,快跑!”邻居谢兴发突然对着王代银大喊。王代银听见喊声,顺风一看,只见有人向他飞奔而来。遂躬身钻进丛林,向山上跑去。不远处的山头,左右各站立一人。即回头又奋不顾身地往下逃,一个坎儿一个坎儿往下跳。跑到谢光文家石板滩,被堵在这里的人逮个正着。他拳打脚踢,左右挣扎。毕竟年幼,最终被按倒在地,捆绑送到田黄街上的乡公所关了起来。

关了七、八天,家里无钱赎人。王代银被押送彝良后,最终被送到玉溪。十五岁的少年,真正上演了一场被抓壮丁的主角。

到玉溪后,王代银被编入滇军暂编二十三师(后入六十军一八四师),师长潘朔端。他被编入滇军后,驻玉溪大营街训练。潘师长治军有方,管教甚严,且爱护士兵和百姓。王代银在训练中吃苦耐劳、成绩优良,深受长官赏识。

民国三十四(1946)年春,一八四师奉命调往东北,驻防海城。潘部不满蒋介石内战,经过周密策划,于5月30日,潘朔端率领全师官兵向全国通电宣布海城起义。此举,震撼全国。

中共十分器重这支在解放战争中最早起义的部队,朱德、罗炳辉及中央和地方的一些高级军事指挥机关纷纷致电祝贺,召开了隆重的欢迎大会。

随即,一八四师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八纵队,潘朔端任军长。时年,年仅十七岁的王代银,被编在八纵二十四师三团三营九连九班,任班长。

6月,蒋介石发动以河南、山东为重点进攻的全面内战。我人民解放军奋起反抗。王代银所在的二十四师首战红庙子。在杨丈子伏击战中,二十四师对敌四十九军一个师实行中间突破,分割包围全歼了该敌,并掩护主力进攻道儿墩。打掩护,九班始终打头阵。在与敌人争夺阵地的战斗中,敌人凭借碉堡负隅顽抗,战斗非常激烈,有几位战友壮烈牺牲。王代银怒火冲天,一怒之下,率领战友们向敌阵地猛烈攻击,连续炸毁了敌人多个碉堡,夺下了阵地,保障了主力部队全歼道儿墩守敌。

民国三十五(1947)年6月,王代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秋,他随部队参加四平战役。攻城中,爆破手连续三次都未攻破。第四次,王代银任尖兵连爆破手。他与战友将装有500斤炸药包的小推车推向城墙,他拉响炸药包,奋力翻滚。但爆炸的冲击波仍然将他推出100多米远,四平城破。王代银的耳朵被震聋,多处皮肉受伤。四平战役结束,他受到军委表彰。

民国三十六(1948)年9月,东北野战军主力和地方武装共103万人,在东北各级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向分割在锦州、长春、沈阳等地区的55万国民党军发起了反攻,拉开了辽沈战役的序幕。

战役首先从锦州地区开始。锦州是接连东北和华北的战略要地。国民党以6个师10万多人的兵力防守。人民解放军以部分兵力围困长春,以一部在塔山和黑山一带阻击增援锦州之敌。二十四师参加了主力部队围攻锦州。在扫清锦州外围易县的守敌后,王代银担任尖刀部队突击爆破手,他与战友一道连克敌5个碉堡,为部队进城扫清了道路。进城后,他率一个排与敌人展开了巷战,为争一个阵地,守住一个阵地,与敌人反复拼搏,英勇无畏。

9月13日凌晨,二十四师担任攻占锦州飞机场的重大任务,部队与敌展开艰苦激战。敌凭借碉堡工事负隅顽抗,阻我军前进。王代银又担任爆破手与战友一道炸毁10余座碉堡,突破6道封锁线。使主攻部队各个歼灭敌人,占领了飞机场,截断了敌人的空中咽喉。

战斗中,营长牺牲。上级任命王代银接替营长职务,他临危受命,带领战士们与敌拼杀,坚守阵地,身负重伤,一直未下火线。

10月14日,我军对锦州之敌发起总攻。经过31小时激战,全歼锦州守敌9万人,活捉了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文杰。

锦州解放,迫使长春守敌就范。国民党六十军军长曾泽生(永善县人)将军率全军起义,其余守敌全部投诚。驰援锦州的廖耀湘兵团遭到我军的顽强阻击,被迫先后向营口、沈阳撤退。东北野战军经两天一夜鏖战,将该敌10万余人围歼于辽西。11月2日,沈阳、营口解放。自此,历时52天的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共歼敌47万,东北全境解放。

东北解放后,王代银先后到热河省白瓢县、赤峰等地的部队医院疗养。伤愈,鉴定为三等乙级残疾。

新中国刚建立不久,美国又把战火烧到朝鲜,企图以朝鲜为跳板,打开我东北门户。为保卫新生的共和国,中国人民又开始了抗美援朝战争。

1950年10月5日,刚出院的王代银奉命任军需库管理科长,随第一批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军并肩抗击美国侵略军。入朝后,他因伤势复发,被批准提前回国。

1951年1月后,任热河省(省会成德)民政厅管理科长兼省中苏友好协会总会长,负责安排复退军人、搞好与苏联的友好关系等工作。

1953年6月,王代银因伤残原因,身体欠佳。组织上多次找他谈话,动员退职回原籍。心有不愿,仍然服从组织安排,回到了家乡,就任彝良县第六区(两河、钟鸣)区委副书记兼组织委员。

1956年被抽调到昭通参加“肃反”运动。“大跃进”年代,他指挥修建了田黄关口大堰、黑水河大堰、乔山咪咡大堰。无论干哪一项工作,他都尽心尽力地去做,与民工同甘共苦。

“我是放牛娃出身,参加解放军后才学到一点文化,是共产党把我培养成一名党员和干部,没有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就没有我的今天。对待工作中的困难就要像战场上对待敌人那样克服它、战胜它。决不能在困难面前当软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教育培养。”

1962年,国家实行“精兵简政”,王代银被精简下放,回乡当了农民。

粉碎“四人帮”后,“文革”中强加给王代银的不实之词全部被推倒,他又重获新生,靠残疾金度日。

2000年,王代银新旧伤复发,不幸跌倒,又使小腿骨折。愈后,靠拐杖行走。天气晴好时,他时不时地在院中散步,有时,他又会久久地站立院中,不知想些什么?

想来,他经常站在院中,任其阳光下的人影拖得老长老长……回味,咀嚼的,应该是他不平凡人生的酸甜苦辣……

(本文略删简)

 

王兴林、王大平、王兴银、王世明、王大元供稿

              2018年5月13日

 

 

新闻中心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400-6786659
Copyright https://www.nkbj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深圳市闻诺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35220号-3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