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雄文《呼吁启用“融姓王”尊称,废弃“虏姓王”骂名》的函
听兰理事长:
您好!今天下午我浏览到《呼吁启用“融姓王”尊称,废弃“虏姓王”骂名》的陋作。谢谢!我原意此文仅作附件。关键在于要劳驾您登载9月5日附上王大良点评的主文和9月12日建议您考虑将此原文与我9月5日呈给您要求开展学术讨论的信(加署名:《关于要求组织启用融姓王废弃虏姓王学术讨论的建议》合并在我们中心的网、刊发表。现将这两天的电子邮件,重发给您请您考虑加上编者按关照补登。谢谢!
王雄文2018.9.25呈上
王听兰理事长钧鉴:
您好!早年,我发表过一篇《呼吁启用“融姓王”尊称,废弃“虏姓王”骂名》的陋作,得到了您等中心领导的组织肯定和大力支持,并在2011年5月以中华王氏大成总谱编辑部编著的《太原王氏考证文集·B关于中华王氏源流中有关名词定义的界定》中,作了一、王氏源头增加“融姓王”定义的果敢决定。为王氏文化研究创造性地理顺了称谓,明确了界定。后来被其中一个总谱编辑会议以维持传统为理由,不予执行而使中心的正确决定遭到搁浅。当时,我向我们中心的刊网发表了反驳文章。除此之外,我还向权威学术机构及专家学者进行了讨教,得到了支持。我这篇废弃“虏姓王”骂名的论文,同时也发给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权威专家、著名姓氏学家王大良大师,得到了他的充分肯定,原文转发如下:要求将我附有专家点评的今日的这封信件登载中华王氏网刊。供广大王氏宗亲们开展讨论,以明正确与错误。顺便请问您答应内部出版发行的《王全斌家族论文集》,还在编辑吗!谢谢回复!祝福大安!
王雄文2018.9.5呈上
雄文先生:
您好!请别客气。你的三篇大作,我大致看了一下,能看出您下了很大功夫,一些见解也很独到。如对“虏姓王”的解读,尽管现在大家都已习惯说是出自少数民族的王姓,我在二十年前写王姓通书时,也一再这样解释。但按照唐宋人的思路,简单称为“融姓王”也很直接方便。谢谢您对王姓研究的新贡献,容我继续拜读。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王大良2014.8.9谨上
听兰宗兄:
您好!奉上鄙人《呼吁启用融姓王尊称,废弃虏姓王骂名》陋作,请赐教!建议您考虑将此原文与我9月5日呈给您要求开展学术讨论的信(加署名:《关于要求组织启用融姓王废弃虏姓王学术讨论的建议》合并在我们中心的网、刊发表。欢迎广大王氏宗亲踊跃争鸣求真理。谢谢组织支持!祝福您及全家大安!
王雄文2018.9.12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