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秋赣南行初秋时节,我应邀于8月26晚乘坐空调快客连夜赶赴赣州。车近吉安,天才亮,但见窗外层峦叠嶂,林木茂密,郁郁葱葱,间或看到近处的红色岩石和红土地,一派赣南风光,景色秀丽。列车途径13个站,行程1400公里,奔驰了12小时到达赣州站。下车后即乘坐115路公交车直往30多公里外的南康,东道主高斌驾车在车站接我到宾馆与早到的家协会齐。 一、 早餐后即到位于南康光明国际家具城C区8幢四楼的高斌的闻诺科技公司办公室,商谈编修《中华高氏大通谱》总谱-分谱-支谱电子谱事项,这是我们此行的主要议题。这个议题从去年就开始提议,目的是顺应网络科技新时代,在编修纸质印刷中华高姓大通谱分谱-支谱同时,由高斌这位网络科技专家主导数字化编修中华高姓大通谱总谱-分谱-支谱系列谱的电子谱,加强谱书的宣传普及,使广大宗亲特别是中青年宗亲能在手机上就能看谱、查谱,促进家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高斌和他的助手在放大的手机型视屏上演示、讲解赣南分谱电子谱的操作,指导我操作试修自己的家谱,使我深刻感受到电子谱的魅力。我们很快就编修电子谱事项达成共识,拟了几条建议,拟报会长。正在商讨中,接到赣南分谱主编泽塘宗亲电话,说他闻讯我到南康,邀请我们去南康百家姓和谐城,他和真仁宗亲在高氏宗祠等候我们。瞻仰南康百家姓和谐城是我久已想往的。我们“碰头会”结束后,11点许高斌驾车前往,沿着市区宽坦的道路,车行数公里,在南山大道尽头,穿过巨大的牌坊门楼,便到了和谐城,但见苍翠的南山下,三排琉璃瓦顶的“和谐堂”金碧辉煌,气势恢宏,非常壮观。泽塘、真仁迎接我们走进坐落在第三排的高氏宗祠。我和家协遵照家族礼俗,进祠堂首先上香祭拜。泽塘和真仁热情介绍祠堂和和谐城的情况,介绍赣南分谱电子谱由高斌编修的情况,这是中华高姓大通谱第一部分谱电子谱,开创中华高氏家谱电子谱先河!该谱上联始祖傒公,列记崇武公上下103代,记叙44012人信息。世系明确,图示清晰,在手机APP上查阅便捷,泽塘和真仁说家族人看了都很满意。泽塘、真仁还给我赠送两本赣南分谱谱书,后又带我们浏览了和谐城各排祠堂和大殿。我们在祠堂内、在和谐城广场合影留念,亲情融融。南康百家姓和谐城始建于2008年,2011年竣工,座落于南康风景秀丽的南南康百家姓和谐城始建于2008年,2011年竣工,座落于南康风景秀丽的南山森林景区,是一座"以姓氏文化为主题"的公园。被誉为江南最大的姓氏文化城。占地面积为480亩,总投资约1.08个亿(其中政府投资7600万元,各姓氏民间投资3200万元),中轴线立坤山艮向。整个和谐城分为三部分:一是仿清古建"和谐堂",由三个大殿和108间108个姓氏宗祠组成,建筑面积29998㎡。三大殿分别乾坤殿、始祖殿、熙和殿。108间宗祠,依山就势,分三排,与外循环路形成国字格局,寓"国泰民安";二是恢弘宽广的和谐广场,占地81680㎡;三是50多亩宽水面的挹翠湖,碧波荡漾。我们瞻观后,深感其古朴典雅,气势恢宏,国内未见,可谓全国最大的姓氏文化城。南康和赣南是革命老区,当年为红军革命带头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现在这座由政府和民间共建的百家姓祠堂和谐城,在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方面又在全国带了个好头,使研究姓氏文化人感到欣慰也受到鼓舞!中午,泽塘、真仁在市内一家上等酒店,设宴款待,大家叙谈甚欢。按高斌的日程安排,28日上午,我们随他驱车数十公里到邻近的上犹县,给县内一支宗亲培训赣南分谱电子谱的操作使用方法。十点多种,我们到达县城附近的梅水乡洋田村一座欣欣庄园(桑葚葡萄园),当地负责人高追明宗亲迎接我们走进农家乐饭店,这是当地一位“女杰”高丽承包的庄园,她父女俩都热心家族文化。约二十位宗亲陆续从县乡各处赶来,他(她)们都是当地的宗亲骨干,老中青都有,还有三位女性,其中一位是退休的县局局长,他(她)们手捧手机,认真聆听高斌的演示讲解,学习点击操作,不一会,都齐声说学会了在手机APP上查阅电子谱。主持人追明宗亲又吩咐大家回去后再传教身边的宗亲,要使人人都会操作:同时要仔细查看电子谱世系人丁信息,发现有错漏的要在十天内报来,汇总后报高斌的公司进行修改。这场培训会给我们启示:应用“互联网 电子谱”编修电子谱,不仅要抓好编修关,还要抓好普及使用的培训关,使每一个使用手机APP者都要学会点击操作。高斌亲自主讲的培训会,值得我们在各地编修电子谱过程中效法!29日上午,高斌又带我们到他的网络技术合作伙伴——“积分宝”公司,与其总经理钟惠金交流编修电子谱事宜,他们正在使用高斌设计的电子谱技术,编修钟氏电子谱,使我们加深对编修电子谱的感知。两天的考察观摩与交流洽谈,使我们对编修电子谱的优势认识进一步提高,信心进一步增强。我们决心为推动中华高姓大通谱的总谱-分谱-支谱编修电子谱而不懈努力! 二、赣南是革命老区,当年中国共产党在那里点燃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在那层峦叠嶂的罗霄山、武夷山、梅岭山区,创建了红军革命根据地;在瑞金创建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被誉为“红都”(“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赣南大地镌刻有无数珍贵的红色记忆。这次既来之,就想就近去看看瑞金。在泽塘的促动策划下,我们参观瑞金这次既来之,就想就近去看看瑞金。在泽塘的促动策划下,我们参观瑞金和于都两处红色景点。27日下午,高斌驾车前往瑞金,在高速公路上驰行两个多小时,到达瑞金的叶坪,时已下午四点多。路两边清一色的红墙红瓦房,土壤和岩石也是红色,昭示“红都”的色彩。瑞金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曾经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她是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诞生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是驰名中外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出发地之一,也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发源地和初步的形成地,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八一”建军节的诞生地。新中国的第一、二代领导人,共和国十位开国元帅中的九位,十位大将中的七位,以及1966年以前授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中的35位上将、114位中将和440位少将,当年都在瑞金战斗、工作、生活过。当年仅24万人的瑞金,共有11万人参军参战,5万多人为革命捐躯,其中1.08万人牺牲在红军长征途中,瑞金有名有姓的烈士有17166名。瑞金人民为中国革命付出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光荣的苏区历史为瑞金留下了众多独特的革命旧居旧址和精神遗产。瑞金境内共有革命旧居旧址180多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自1995年始新华社等40多个部委先后来瑞金寻根问祖,修建革命旧址、续写“红色家谱”,成为瑞金红色旅游的宝贵资源和靓丽景观。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参观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这是1931~1933年中共中央驻地。旧址原是谢氏宗祠,建于明代,砖木结构,分前后二厅,中间为天井。1931年在此召开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宣告成立临时中央政府。旧址内部以木板隔成15间,作为各部委办公室。中央苏区中央局旧址原为私宅,建于1922年,土木结构,分前后厅,中间为天井,厅左右各有侧房。在旧址的小会议室内,按原貌布展了1932年3月1日人民委员会毛泽东、毛泽民、何叔衡等八人围坐桌前开会时的仿真蜡像,场景逼真,犹似真人在开会,我久久佇立门口注目瞻观,伟人们的形象令人崇敬!在一间“土地人民委员部”的简介牌上,记有:“在1934年1月召开的“二苏大”会上,选任高自立为土地人民委员部部长,胡海为副部长。”一段,这是我们高姓先辈当年投身革命身居要职的历史记证。我们流连往返地瞻观旧址院内一幢幢屋子,一间间房间,设施简陋,缅怀革命先辈们当年在这样艰苦的环境,矢志不移地闹革命,打天下,令人敬仰!我们在一处处留影、合影,留个永久的纪念。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夕阳西垂,我们赶紧上路,直奔几十公里外的于都。于都县是赣州市下辖县,素有"六县之母"和"闽、粤、湘三省往来冲"之称。于都县是赣州市下辖县,素有"六县之母"和"闽、粤、湘三省往来冲"之称。东邻瑞金市。于都县位于赣江源流的贡水中游。贡水(又称于都河)是流经县境的主要干流。于都县当年是中央苏区时期中共赣南省委,赣南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中央苏区最后一块根据地、南方三年游击战争起源地、长征精神的发源地、中央苏区全红县之一和苏区精神的形成地之一,诞生了16位共和国将军。那里有“长征第一渡”。我们到达于都时,已是黄昏时候,车经一个急转弯陡坡,跨上被称为“长征第一渡”的“于都红军大桥”,这是于都县横跨于都河的第8座大桥。下桥东行百米,便到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碑园”,1934年,8.6万红军主力从于都河上8个渡口渡河,踏上二万五千里长征路。当时,河上没有一座桥,于都人民搭浮桥,摆渡船,把红军送上了漫漫征程。如今,河水畅流,两岸绿树成荫,高楼林立,渡口不见,但见八座跨河大桥连通南北,当年八万红军冒着枪林弹雨渡河的悲壮场面只能在影视的屏幕上再现了。我们在河边长征出发地纪念碑前留影,珍藏一份历史的纪念。29日,我依依难舍地踏上归途,预购的车票没走来时的京九线,是经上饶转车回肥。盯在动车窗口,浏览沿途风景。车又途经于都、瑞金,远眺于都、瑞金城区,坐落在层峦叠嶂的山间盆地,弥补了参观景点时未览全貌的缺憾。车过瑞金,跨入福建境内,列车在武夷山脉崇山峻岭里穿行,山洞隧道一个接着一个,途经长汀、龙岩、古田会址等站,记忆中那都是闽赣边区红军革命根据地。遥想当年红军在这深山老林里英勇顽强地干革命,真是艰苦卓绝啊!赣南此行,弥补了我几十年来梦寐以求游览革命老区的一课。但愿族人、国人、共产党人,都能不忘当年红军的长征精神,抚昔珍今,走好复兴中华梦的新长征! 高荣清2019-8-31~9-1于合肥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