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常事件
一一高纪毅奉张学良密旨枪杀杨宇霆常荫槐事件
杨常事件是指高纪毅奉张学良密旨枪杀杨宇霆和常荫槐的事件,史上又称"枪毙杨常"事件。高纪毅,张学良的警务处长,辽阳人。杨宇霆,东三省兵工厂督办;常荫槐黑龙江省省长。此二个东北高级官员,都是张学良之父张作霖的得力干将。
说的是1929年1月10日下午,杨宇霆、常荫槐来到帅府老虎厅求见张学良。他们以"中东铁路系中苏合办的铁路,一向不接受东北交通委员会的指挥"为理由,要求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杨宇霆极力推荐常荫槐为督办,常荫槐也表示:"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就可以将中东铁路纳入我们的管辖范围之内了。"
张学良表示,此事涉及外交问题,应该慎重考虑,从长计议,切不可草率从事。并推托要将此事上报南京政府后,方可执行。很明显,对于杨、常的这个提议,张学良是不赞成的,所说慎重考虑等。杨、常二人自持与其先父的关系,不仅没有适时而退;反而,目中无人;历来就飞扬跋扈的杨宇霆和常荫槐根本没有把张学良这个总司令放在眼里;坚持要即刻决定,并拿出事先就已拟好的文件递给张学良。逼宫式地说道:“此事我们俩已经商量好了,就这么办了。你签个字,我们马上公布于众!”
杨、常二人的强硬态度,让张学良怒火中烧,差一点儿拍案而起。但他忍住了,强压怒火,脸上挤出一丝笑容地说:“你们的建议,我可以考虑。现在天色已晚,我让下人们先备饭。我们一起用餐后再商量吧”。杨、常二人交换了个眼色,说:“这样也行,饭就不吃了,我们还有要事回去处理。再说,临来时,已经告诉家人准备晚饭了,我们吃过饭再来听结果”。说罢,二人起身告辞 。
杨常走后,张即将高纪毅召进客厅,对他说:"杨宇霆、常荫槐欺我太甚。东北易帜时,他们想尽办法,阻挠易帜。刚才又强逼我成立东北铁路公署,发布常荫槐为铁路督办的任命。我说,事关外交问题,办也得请示南京政府,我无权决定。但他们逼我立即签字,太不像话了。现在他们回去吃饭,很快就回来。我给你命令,立刻将杨、常处死,你率卫队执行。"高纪毅虽然早就看不惯杨、常二人的飞扬跋扈,但听此令,高还是心头一惊。很快,他就镇定下来。问:“在什么地方?”张想了想说:“就在这,老虎厅。”这时已是下午5点半。高马上进行准备,他挑选了4名卫士,由他和张的侍卫副官谭海率领。还安排刘多荃负责帅府内外的警卫工作,人只进,不许出。一切布置妥当。约过两时许,丝毫没有感到死期临近的杨和常,还像往常一样大摇大摆地来到老虎厅就座,拿出那份文件,等张签字。这时,在门外守候多时的高和谭率领4名全副武装的卫士夺门而入,将杨和常分别按住。杨、常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惊呆了,挣扎着说:"你们要干什么?"高纪毅宣布:"奉长官命令,你们二人阻挠新政,破坏统一,将你二位处死,立刻执行。"杨和常听后,顿时面如死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高一挥手,卫士举枪就打,随着几声枪响,杨、常二人倒地身亡,鲜血流了一地。
杀死杨、常后,张缓了一会儿才处理善后。他一面用电话指示驻天津代表胡若愚,令他即向蒋介石报告其原因和经过;一面组织人草拟善后的有关文字材料。接着,张又召集张作相、孙传芳等东北保安委员进府,宣布已将杨、常处死。闻听此讯,大家惊愕万状,面面相觑。张作相对张学良说:"此举未免过甚。"张回答说:"此事如果办得不对,可向东三省父老请罪,但我没有办错。"而作结!
(家协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