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系统录入
始祖泰伯
身为长子的泰伯,深知父亲有传位给而弟季历再传姬昌的意愿。为使父亲的意愿得以实现,泰伯在父亲郁闷成疾时,以上山采药治病为由,携同大弟仲雍离开周原,
避居距周原约100公里的“吴山”,让季历继王位,以遂父愿(一让):吴山一直是古老的狩猎部落吴(虞)人居住地,泰伯仲雍兄弟勤奋谦让,有所作为,很快
成了吴人部落的酋长。
不久古公病逝,泰伯闻讯与弟仲雍含悲而奔丧周原。季历劝慰泰伯继承王位,而泰伯坚持不受,决定再度离开周原(二让)。
为使三弟安心继承王位,泰伯与仲雍再次举家向东南远走高飞。带领部分“吴山”族人,跋山涉水、披荆斩棘、辗转数千里到达长江三角洲的太湖之滨,定居江苏无锡梅里,开始新生活。
商末时无锡梅里,古称蕃离,多沼泽。百姓“断发文身”、“捕鱼捉鳌”的水乡习俗,与周原民俗迥然不同,周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损伤肌肤,皆为刑余之
人。可泰伯兄弟俩却毅然易服毁容,完全改从当地习俗并向季历传言:“我己到了遥远的梅里,断发文身,成为‘刑余之人’,不可再为宗庙社稷之王”。悲壮至
极,于是季历继位执政。(三让)
泰伯遂父愿,“孝”、“忠”之忠诚的壮举,不知感动了多少中国人!至圣先师孔子为之赞叹日:“泰伯真可谓至德也己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泰伯到梅里后.积极开拓进取。他和仲雍率领百姓“风里来,雨里去”群策群力,艰辛奋战,发展农牧业.兴修水利,开凿运河.营造商贸,传播中原文明,将黄河
流域较具优势的礼仪和生产技术引入荆蛮之地,使荆蛮大地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带来了富庶的希望之光。泰伯谦让的风范.宽阔仁爱的胸怀,卓越的才干和百折不挠
的创业精神,赢得了百姓的爱截“从而归之者千余家,立为吴泰伯”。虽远离故里,却不忘吴地。泰伯兄弟建立国家,自号“勾吴”。泰伯建立吴国,以国启姓,为
吴姓开姓始祖,泰伯在位49年,功垂青史。被后人尊称为“江南始祖”。
千古流芳的泰伯精神表现为:一是谦让至德。泰伯三次受王位而让贤,这种谦让的德行,在你争我夺的社会中真是难得。二是和谐包容。泰伯奔吴,以博大的胸怀,
入乡随俗和荆蛮居民打成一片。在江南兼收并畜,取长补短,诚信团结,以和谐包容精神获得了荆蛮人的爱戴。三是开拓创业。泰伯在吴地开拓荒地,兴修水利,带
领居民开挖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条“人工运河”—伯渎港和九条支流,既发展了交通运输又便利了农田灌溉。开土辟地是泰伯立国之策,他把中原的生产经验传授给当
地居民,进一步发展了生产,使当地很快达到强盛、富裕。四是融合交流。泰伯奔吴时。交通很不发达,但已懂得融合交流对地区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一
方面把中原文化融合到江南.另一方面又把江南文化传播到中原.使双方的文化得到丰富和发展,从而促进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