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陈氏来自义门”的由来

作者:陈雄耀 2020-08-02 14:56:24

义门陈开基始祖陈旺公像

        北宋中叶以来,全国许多陈氏的门首高悬“义门世家”的匾额,流传“天下陈氏来自义门”的传说。
       义者,事之宜也;门者,家族也。思想行为符合封建社会标准的家族,被朝廷旌表为“义门”。“义门世家”指“义门陈氏”,即今江西省德安县车桥镇义门陈村,是北宋中叶最大的、典型的、罕见的封建家族组织。其建庄比范仲淹的“苏州义门”早三百二十年,谱修于欧阳修、苏洵的新族谱之前,人口居全国家族之首。“义门陈氏”从公元731年建庄至1063年分析,历时332年,历代朝廷屡以义门旌表,唐僖宗中和四年(884)首旌其门,南唐昇元元年(937)诏立“义门”,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多次“诏旌其门”。
        从陈氏源流考察,陈氏受姓至今已有3100多年的历史。周武王克商求舜后,得到胡公(名满),以元女太姬配之,封于陈(按:古国名,建都宛丘,即今河南淮阳),以备三恪。后来,胡公的子孙就以“陈”为姓。于是,陈胡公成为陈氏的第一世,也就是宛丘总派的始
祖。陈胡公以后,陈国和陈氏的继位者历经二十世。周敬王四外于四十二年(前478),楚惠王杀陈湣公,陈氏子孙散于四方,陈国灭亡,陈氏家族开始衰落,三十世陈平,拜左丞相,陈氏复振。四十二世陈翔,坐党事陈氏又转向衰落。七十一世陈瓖,为避天下大乱,迁泉州仙游县(今属莆田)。陈瓖子伯宣,与马总为友,自仙游浪迹至匡庐之龙潭窝,爱其幽奇清远、结茅晦迹,久之留恋不忍离去,娶洪氏生子檀。陈檀娶张氏,生三子旺、晓、眺。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四月丙寅,陈旺迁至九江郡蒲塘场太平乡常乐里永清村(今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义门陈村),为徳安义门陈氏之开基始祖。此后,义门陈氏逐步走向兴旺昌盛。
        “义门陈氏”治家十分严格。陈崇制定的三十三
条家法,以经济问题为中心,包括推举才能出众的人成为家族最高当权者、按层级管理设立各田庄的负责人、蚕桑纺织、婚姻、教育、物资分配、行为要求、处罚等内容。后续的《义门家范十二则》中有敬祖宗、孝父母、和兄弟、严夫妇、训子孙、隆师儒、谨交游、睦邻里、均出入、戒游惰等。家族的法规,成为义门陈氏全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从而消化内部矛盾,增强凝聚力。
        “义门陈氏”对教育尤为重视。陈崇于唐昭宗大顺中任江州长史,与官僚贵族交游日广,深知家族兴旺必须重视教育,培育人オ。乃由家庭出资,创办两级学校,低级称“书屋”,高级称“书堂”,除建有专用校舍外,还置有学田,作为固定的教育基金。为保证一独特的私办学校可持续发展,陈崇在家法三十三条中特立第八条“书堂”和第九条“书屋”之事。书屋设在住宅区之西,书堂设在住宅区之东二十里处东佳山下的东佳庄称“东佳书堂”。书屋系蒙馆,每年正月开学,冬月散学。儿童7岁入学,15岁出学,有能者令入东佳学堂继续深造。逐年于书堂内次第抽两人作训导,一人为先生,一人为副。其纸墨视并出宅库,由管事收买应付。东佳书堂要求较高,弟侄子姓有赋性聪敏者令修学,稽有成就者应举。于书生中立一人掌书籍,出入须令照管。后来向外姓开放,有志者亦可就学,逐渐成为江南著名的书院,曾获宋太宗封赠,文德翼《求是堂集》载,宋初东佳书堂所藏帖、书,号为“天下第一”。东佳书堂的创立早于“白鹿洞学馆”至少五十年。
       有关“义门陈氏”,还流传着几则佳话。传说陈家曾养犬百馀,共一槽贮食饲之,一犬不至,群犬皆不食。宋太宗曾赐一御梨和鸽,家长陈兢独食梨,合门三千馀口共尝鸽汤。从而逐渐形成了“堂前架上衣无
主,三岁孩儿不识母,丈夫不听妻偏言,耕男不道田中
苦”的和谐局面。
         义门陈氏”蜚声全国,多有皇帝和名人雅士为其题匾、撰联、作诗、填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唐僖宗于中和四年(884)撰“九重天上旌书贵,千古人间义字香”;南唐李儇题“金门宴罢月如银,环佩珊珊出凤。问道江南谁第一,咸称唯有义门陈”;宋太宗于淳化四年(993)御书“至公无私”,至道二年(996)御封“真良家”,次年又撰“萃居三千口人间第一,合爨四百年天下无双”;宋真宗撰“三千馀口文章第,五百年来孝义家”。裴愈题“天下第一家”,欧阳修题“江州奕世”,苏轼题“陈氏遗谱,子孙葆之”,黄庭坚题“义门流芳”,等等,诸如此类赞颂之辞,历朝累代不胜枚举。
       “义门陈氏”长聚不散,大致有三个方面的原因:是外迁异地生存的团结需要;二是家法的凝聚力作用;三是朝廷的旌表扶持。至宋仁宗嘉祐七年(1062),义门陈氏已历时三百三十一年,全家三千九百馀口,田庄三百多处。此时的义门陈氏,在朝廷眼里已然成为封建家族的样板,对于维护封建皇朝的统治也颇具象征意义。然而,义门陈氏极度膨胀的宗族势力又令朝廷深感疑虑。于是,宋仁宗在文彦博、包拯、范师道、吕诲等建议下,“下矜存保全之诏”,采取“一箭双雕”的方法分析义门陈氏:一是抑制义门陈氏过集中,朝野太盛的现象;二是把义门陈氏作为封建家族的样版,教化全国农民以维护封建王朝的天下。七月初三,江南西路转运使景初率众官,奉旨临门监护分析义门陈氏。至第二年三月始议定分庄事宜,按御的“知守宗希,公汝才思,彦承延继”十二个派行分析为大小二百九十ー庄,依派拈阉分迁各路、州、镇之庄。此后,义门陈“散之四方,流离颠沛”,以至元末明初德安故里渐成废丘。但义门陈的后裔仍繁衍生息,遍布各地,许多陈姓家族的门首至今挂有“义门世家”的匾额,也就流下了“天下陈氏来自义门”的传说。同时昭示着曾几何时、一去不返的荣耀与辉煌,也把有关对“义门陈”历史的点滴思索留给了一代又一代人。
(本文选自2008年《文史知识》第十一期     陈汀州录)

义门陈家族复原图

新闻中心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400-6786659
Copyright https://www.nkbj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深圳市闻诺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35220号-3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