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做人最忌讳的,是太有身份感(深度好文)

作者:陈雄耀 2020-02-02 09:32:15

太有身份感的人,一般都不会走太远。
01谦卑自守,放下身份优越感
五台山在清代颇有地位,主持的声望也远远高于其他寺院。
有一次,清代大学士纪晓岚去五台山玩。进庙的时候,主持不认识他,看他穿着打扮一般,便说:“坐”,又叫一声“茶”,意为以随便的茶水招待。
谈话之间,得知纪晓岚是京城来的客人,又把纪晓岚引入内厅,恭敬地说,“请坐”“敬茶”。
经过一番细谈,发现对方居然是礼部尚书纪晓岚。方丈神色震动,谦卑地领纪晓岚入禅房,尴尬地赔笑道:“请上座”“敬香茶”。
纪晓岚要走的时候,方丈求他留字,以光辉禅院。
纪晓岚略一思索,写了这样一副对联: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好茶。
方丈看完,顿时羞愧不已。
民间老话说:看人下菜碟。是说看来的客人不同,端不同的菜上桌子,意思是对人不平等,不能一视同仁。
看到身份比自己高贵的,就高看一眼。看到比自己低微的,就放肆一点。
这些人的优越感来自容貌、财富、学历、地位、权力,更多的,则是来源于教养的缺乏,见识的浅薄。
《易经》六十四卦中,每一卦都有凶有吉,唯独谦卦,没有凶,只有吉,是最好的一卦。
《易经·谦卦》言:“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以谦卑自守,以谦卑的姿态守住低处,才能没有祸患。
02对待弱者的态度,就是你的教养
前一阵子,有一个视频在网上火了。因为服务员一个不小心弄洒了菜汤,某知名人士连着骂了她十几分钟。服务员一直陪不是,最终还是被骂哭了。
很多人就是这样,仗着自己厉害,就喜欢欺负比自己弱小的人。
龙应台说过一句话:看一个人的教养,就看他怎么对待弱者。
一个人欺下,必定媚上。对待弱者肆意谩骂,对待强者便只能卑躬屈膝。
嚣张跋扈对应着小心翼翼,自负对应着自卑。他们内心没有一个可以支撑的点。
内心强大的人,从来不需要踩着别人来证明什么,也不需要刻意讨好别人。
《周易》里讲:“敬之无咎。”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对人恭敬其实是庄严自己。
03待人最好的态度,是平视
白岩松曾经去某大学演讲。有个学生发了一条微博:“要见到白岩松老师了!!!!!!!!”连用八个叹号。
白岩松就说:为什么用八个叹号呢?因为你觉得我厉害,我牛。如果你这样觉得,那我们就没有就失去了平等的交流。
我们那个年代,不存在要签名,要合影。
老师讲得好,大家认真听,讲得不好,大家就会反驳。这个人无论是谁,多有名气,大家也都会有自己的思考。
《周易》讲:“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不管别人处在怎样高的位置,都不该去仰视;不管别人处在怎样低的位置,都不该去俯视。
待人,要从平视开始。
地球离开谁都转,千万不要把自己看的太重。想要别人的尊重,首先要自重,所以也别妄自菲薄。
俯视的人趾高气扬,仰视的人卑躬屈膝,平视的人,不卑不亢。抱着某种身份感不放,其实是自己的修为不够。
地位越高的人,越没有架子,为人处世特别和善。这是他们的修养,也是他们的魅力。
人与人都是相互的,尊重别人就是庄严自己。那些太有身份感的人,一般都不会走太远。
毛泽东和蒋介石同时敬佩的人,用这11句话道破世间规律!
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这样一个人:农家子弟出身,28岁中进士,30岁升为翰林院检讨,37岁那年他连升四级,短短9年从一个农家书生封侯拜相,屡立军功,权倾天下,并且仍得善终,还能让子子孙孙都能获福。
这个人的名字叫曾国藩,就连毛泽东都说在中国近代史上,他只服曾国藩这个老乡。毫无疑问,曾国藩是中国历史极少数能够参透大道的人之一,他身上一定深藏了很多玄机与秘密。
宋朝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我认为曾国藩的半部家书也足以让我们每一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其实,你人生的高度,基本取决你读过的书和遇到的人。
生活中,大多数人其实都没有高等学历,也没机会苦读圣贤书。
不过,但凡是小有成就的人,不管出身如何、文化如何,一定是爱读书、懂上进的人!
每个人读书的方式不同,有时间、有学历的人,会随时随地手捧一本书钻研苦读。
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其实读书很难,不知道读什么、要上班要应酬没时间读、更读不进去。
因此,很多人都愿意选择“听书”的方式。
早起洗漱、开车的时候、上班路上、睡前躺床上,都可以听书。
我推荐你加入《名人传记·精英阅读计划》,每天15分钟,一周读完1本名人传记。
包括《曾国藩家书》、《杜月笙大传》、《马云传》、《蒋介石传》、《李嘉诚传》等10位大人物。
你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得为人处世的智慧,驾驭人心的谋略;运筹帷幄的格局!
(陈汀州录)

新闻中心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400-6786659
Copyright https://www.nkbj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深圳市闻诺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35220号-3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