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重视饮水思源,不忘祖先。千百年来,人们把祖先的世系和生平事迹记录下来传给后代,以此证明宗族的存在、延续宗族的血脉。其实,这便是族谱。
族谱,是一个宗族的生命史。它既记录着该宗族的来历、迁徙的轨迹,又包含了该宗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训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便是一个宗族得以延续的仅有存在证明。
“凡国必有史,有家必有谱。”自唐朝至今,各代都对撰修、探究家谱十分重视和支持,纵览前史,国家可灭,朝代可替,家庭可散,个人可亡,唯有宗族历久永存,源远流长。
只有一个个宗族存在和连续,才有整个民族的存在和连续;只有一个个宗族联合,才能构成整个民族的联合,确保一个国家的联合;只有一个个宗族兴隆和安稳,才能维系民族与国家的兴隆和安稳。
古语有云:三世不修谱为不孝。家法坏,谱谍尚有遗风;谱谍坏,人家不知来处。故谱不可不修。
中国人重孝道,最关键的是注重慎终追远,饮水思源,不忘血脉传承,不忘祖先先人。
寻根问祖,是中国文化传统,中国人古往今来都非常重视家的根系源流。
家谱,又称 族谱、 宗谱等。是一种以 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 世系 繁衍及 重要人物事迹的书。
皇帝的家谱称 玉牒,如新朝玉牒、 皇宋玉牒。它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由正史中的帝王本纪及王侯列传、年表等演变而来。
祖训家规,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如敬父母、尊长者、睦族人、和友邻、恤贫孤、尙节俭、戒赌博、戒奢侈、戒懒惰、戒酒色、戒淫逸等内容。
有的家谱中记载有先辈族人们孝敬老人、忠君爱国、造福乡梓、刻苦学习、奋发拼搏的典型事迹,都是对族人和后代进行人生教育的生动教材。
今天,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甚至走出国门,遍及天涯海角,人在他乡,仍不忘家风。
许多海外华人热心回国寻根问祖,造福乡梓,他们寻根问祖最先想到的就是家谱。
因此家谱就成为他们与祖籍、族人沟通的桥梁,是他们思乡念祖的精神寄托。家谱对历史学、人口学、民俗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明辨世系、传承历史、尊宗敬祖、寻根留本、敦亲睦族,凝聚血亲、治家齐国、教化子孙。
传统家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每个人的责任更是义务。愿中国每个家庭,每个家族,都能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家谱,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光大。
(陈汀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