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说的家谱是指普通民众的家谱,民族家谱可以作为国史的来源,但是,它不必要挂靠国史。严格说来,国史就是历代帝王将相的家谱。它与普通大众的家谱是格格不入的。
父系社会始有家,有家才有姓,中国历史几千年,迄今有多少姓氏?“《中国姓氏大辞典》一共收录了23813个姓氏。其中,单字姓6931个,复姓和双字姓9012个,三字姓4850个,四字姓2276个,五字姓541个,六字姓142个,七字姓39个,八字姓14个,九字姓7个,十字姓1个”。
迄今为止,中国经历了夏;商;西周;东周;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五胡十六国;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北宋;南宋;辽;金;元;明;清等24个朝代。
中国有多少个皇帝?网上查得:秦朝2位,汉朝31位,三国11位,晋朝16位,五代十六国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十国55位,宋朝18位,金辽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还有南明、北元,其它诸如李自成、张献忠,以及太平天国洪秀全父子、甚至称洪宪帝仅两个月的袁世凯,加起来一共408个。
那么,中国有多少部历史书籍?史学界公认的二十四史。24部(套)国史记载24个朝代及其408个帝王的家谱,已经大超特超其负荷量了,还要加上众多将相的家谱,它已经装不下了!哪里还有页面来记载普通民众的家谱?
一个朝代的帝王一个姓,约占全国23813个姓氏的0.1%。斗胆估计一下,加上将相也不过1%左右。就是说99%的普通民众的家谱,是与国史不沾边的。可是,有的修谱专家却要将普通民众的家谱往国史上靠,这样修成的家谱已经失去了民间家谱的本来意义了!
全国姓氏中,不过1%左右的姓氏可能进入国史;一个姓氏有N多个家族支系,在进入国史的同一个姓氏中,进入国史的也不过该姓氏中的1/N支系。例如汉代国史写的只不过是刘邦支系,但全国姓刘的只有刘邦那一个支系吗?
这里必须弄清一个得姓始祖与血缘始祖的问题。得姓始祖是根据后人编籑的词条概念与相关史料记载,得到同姓多数人的认同定下来的。得姓始祖绝太不可能是全姓氏的血缘始祖。
综上所述,我仍然以为:家谱要从本支系有文字记载,或者口头流传清楚的血缘始祖或始迁祖那里开始,一代一代的往下记述。不要牵强附会地往上去挂靠国史上的本姓帝王将相。
这里强调“不要牵强附会的挂靠国史”,并非不要挂靠国史,而是不要牵强附会的去挂靠。国史不过是帝王将相的家谱,普通民众的家谱与国史靠不上,这就是民间说的“不靠谱”!那么,有的专家为什么一定要去挂靠?
作为学术研究,这是无可厚非的,但那必须是搞清楚宗族历史文化,不是搞什么家族一统!
问题在于:有的人利用别人的研究成果来提高自己声誉,将自己凌驾于族人之上,自以为是族人的“太上皇”,对于族人封官许愿:捐多少钱,封什么官,封这个是“精英”,那个是“专家”,支系家谱的对与错,族宗人的好与坏等等,都得由他们某些人说了算,拉一派,打一派,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影响宗族团结,甚至于造成宗族分裂,其实,这不过是个别自以为是的所谓专家从中作祟!绝大多数宗亲是看得清楚的。此乃个人之见,未必正确,错误难免,敬望族人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