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谱牒文化

作者:陈雄耀 2019-09-22 20:28:54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谱牒文化是传统文化中的一颗明珠,谱牒文化是民族基因文化。
中华民族是由一个个姓氏家庭组成的,离开了一个个姓氏家庭就无所谓中华民族,离开了一个个姓氏家庭的文化也就无所谓中华民族文化。
族谱既是姓氏家庭的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文化,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
谱牒文化是大众的文化。谱牒亦称家谱、宗谱、族谱、世谱,是一个家族的档案,是同祖共守的血亲族群用于记录自己氏族世系和事迹的历史图谱,是一种特殊方式记载氏族发展演变过程的史书,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国史、方志共同构成了中华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之一。
谱牒文化是“和”文化。以“收族、睦族”为主要宗旨的族谱文化,其功能之一是促进家族的和睦、团结。
谱牒文化是民族大众的“和”文化,其社会价值之大,传承这一文化的意义之深远是不言而喻的。      
  
谱牒是姓氏家族“文化瑰宝”。谱牒作为系统记述姓氏家族历史和现代的资料性文献,是传承中华文化的纽带,是展示同宗共祖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姓氏是文明的曙光,是血缘的标志,是婚姻的纽带,是团结的象征,是部族的开端,是国家的根基。
谱牒藴藏着大量的有关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民族学、教育学、人物传记等,它与国史、方志一起,共同构筑和丰富了中华民族伟大和灿烂的历史文化。
家谱、族谱在某些方面,覆盖面比国史、方志更宽,就人物而言,国史只记载重量级的人物,方志也只记载相当一级的人物,而家谱、族谱只要是有血缘关系、共祖同宗的人,只要是岀生到这个世界上,家谱、族谱上就会留下芳名,还包括国史、方志上有名的人物在内。
谱牒历史悠久,自人类有了自己简单的文字开始,绵亘三千余年。自隋、唐确立谱牒官修制度以来,历代设立了修谱的官职,至宋欧阳修、苏洵对修谱大体定型,到清朝极盛,是中华民族一笔巨大的、特有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拆射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之光。
夫族之有谱,尤国之有史。族之有谱,所以动本木水源之思;而国之有史,所以明兴衰治乱之由。一部完整的家谱就是一部系统家族生命史。
随着国内修谱热的不断升温和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传统的谱牒文化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己是必然。
在两者融合时期,族谱编修在历经了手工时代、机械化时代后,最终开始步入编撰“数字化“时代。
何为族谱数字化?即将传统族谱文化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相融合,以族谱数据库建设为核心,用与国际接轨的数据规范将族谱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存储,实现多媒体传播的过程。
同时,运用搜集的数据进行开放性设计与运用,实现“千支一统,万姓归宗”的构想。 
(陈汀州录)

新闻中心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400-6786659
Copyright https://www.nkbj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深圳市闻诺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35220号-3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