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开放后,农村宗族的"回潮"已成为学界的共识。且当前宗族复兴活动是以宗族精英人物为核心展开,是各界宗族精英联合推动的结果。
一、"宗族复兴"与"宗族精英"
(一)宗族复兴
族谱、祠堂、祖产通常被视为宗族的三为一体表现形式。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没收祖产归集体所有,祖产不再存在。
当前,宗族复兴主要表现以下两个方面:
一、续修宗谱。宗谱是宗族的"宪章",是族人认同的重要标志。族谱是维系家族血缘关系的主要纽带,其功用在于"防止因年代久远或异姓及同姓异族者迁入本村而造成家族血缘关系混乱,从而达到'收族'的目的"。
同时也是向族人灌输宗法思想的课本、惩罚族人的工具。但文革期间的"破四旧"运动将族谱毁灭殆尽,在政策环境放松的今天,宗族首先考虑到的是续修或重修宗谱。
二、修建祠堂。祠堂是一个宗族的中心,它是宗族进行祭祖、上丁、嫁娶、丧葬及请戏班唱戏等的场所。
祠堂里供奉着死去祖先的神主牌位,象征着祖先,象征着宗族的团结。
宗族通常将祠堂视作一个家族兴衰与荣辱的标志,家族凝聚力强与弱的象征。
(二)宗族精英
"精英"最早是由帕雷托提出,帕认为"精英"是指那些在自己的活动圈子中具有最高才能指数的人。
我们据此将宗族精英界定为具备特殊才能, 有着丰富经历,或受过较高教育、或在一定领域取得成就,善于捕捉有利的生活条件, 具备聚集家族的力量组织竞争、合作等活动的能力的人。
宗族精英主要是三个群体:
一、在职或退休官员。官员拥有一定政治权力和广规模、强异质性的社会关系网,他们还具有较高社会声望和威信,在族人中产生较大影响力。
二、经济能人。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乡镇企业得到发展、农民生产经营方式开始多样化,农村中出现大量经济能人。他们的雄厚资金为续谱建祠提供经济支持。
三、社会精英。宗族的社会精英熟悉宗族的礼仪传统,同时个人的人品、能力、经验和威望受到族人拥戴。
二、宗族精英在续谱建祠中的作为
1、发起动员 ;
2、资金筹备 ;
3、人丁信息收集;
4、编纂宗谱;
5、校对;
6、颁谱;
小结 :宗族"续谱建祠"的实现固然是全体族人共同努力的结果。然而,这些活动的开展需要精心的筹划和组织,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更多地是依靠各界宗族精英凭借其区别于普通族人的才能、资源实现,"续谱建祠"等宗族复兴活动是也是以各类宗族精英为核心展开。
(陈汀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