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门客家陈氏经典名楼:红色茂龙楼

作者:陈雄耀 2019-07-11 16:38:54

茂龙楼全景图

             红色茂龙楼简介
          茂龙楼是一座典型的方形土楼群,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高陂镇黄田村,始建于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坐西南朝东北,占地面积6660平方米,建筑面积3306平方米。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茂龙楼为闽西革命付出了重大牺牲,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共黄田支部暨黄田乡苏维埃政府旧址所在地。1928年8月,茂龙楼宗亲陈海贤、陈泽先等多位革命志士参加了著名的八月太平里秋收暴动。1929年5月,中共黄田乡支部和黄田乡苏维埃政府在黄田村茂龙楼成立,受永定县太平区委和区苏维埃政府领导。从1928年至1949年的20多年中,茂龙楼成为县、区党政军领导人的重要活动据点、中央红色交通线的重要小站,又是闽西南军政委员会、闽西地方红军、赤卫队、闽粵边武工队的重要联络站,成为“红旗不倒”之楼。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方方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指导过太平区、黄田乡苏维埃政府开展工作。茂龙楼也走出了一批在地方苏区政权和红军中担任重要职务的宗亲英杰,著名的有永定县苏维埃政府主席陈海贤、红军十二军团长陈东喜等。茂龙楼,不愧是苏维埃血脉的一个节点,不愧是名副其实的“英雄楼”!
        (一)茂龙楼历史沿革
        永定黄田陈氏16世孙、茂龙楼肇基始祖陈茂龙,系义门陈汀州庄嵩公脉派仲七郎一文秀公后裔。茂龙楼座落在永定县高陂镇黄田村,始建于1825年历时三年,建成主楼。数年之后,后裔们又筑护楼、厢房、后坪和围墙,修道路,开水渠,初具规模。1929年5月,中共黄国乡支部在此成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曾是乡党支部和县、区主要党、政、军领导人的重要活动基点之一,又是红軍游击队、武工队的联络站、驻地,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对革命作出重要贡献。2004年9月“茂龙楼”正楼按原样维修。2010年10月,成立高陂镇黄田村茂龙楼革命遗址文物保护管理小组。
  (二)茂龙楼的价值评定
1,革命历史价值。
茂龙楼的革命史是永定革命历史的浓缩。1929年5月,中共黄田乡支部在茂龙楼成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曾是乡党支部和县、区主要党、政、军领导人的重要活动基点之一,又是红军游击队、武工队的联络站、驻地,有光荣的革命历史,对革命作出重要贡献。
2、教育基地价值。
该楼可以设立革命纪念馆,作为永定县太平区(现高陂、虎岗、坎市、培丰等乡镇)中小学生和龙岩经济开发区高新园区广大单位、企业员工的革命传統教育基地。
3,客家围楼价值。
该楼依山傍路,楼前大路畅通,楼后山林茂密。该楼座西朝东,占地面积666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6平方米,高四层,围楼建造,包括正楼、护楼、天井、厢房、后坪和围墙,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土木结构,正楼为生土夯筑四层土楼,右侧一排三层护楼,天井左右两侧各一排厢房,后坪开阔,十分辉煌壮观。该楼独特的形制,丰富了福建土楼民居的种类。
       (三)红色茂龙楼革命史实
       茂龙楼落在永定县高陂镇黄田村,依山傍路,地势险要。民主革命时期,这里曾是乡党支部和县、区主要党、政、军领导人的重要活动基点之一,又是红军游击队、武工队联络站,驻地。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对革命作过重要贡献。
         1929年5月,当毛泽东、朱德率红军入闽解放永定后,在各地先后相继建立党和政权组织时,“茂龙楼”就是中共黄田乡支部成立旧址之一。当时在该楼内召开过多次会议,先后发展的觉员有陈海贤、陈弼周、陈滨美、陈泽先、魏接香、陈东喜等20余人。黄田支部建立后,重视人才的培养,先后不少党员在苏维埃政府和红军里曾担任过重要职务,如:陈海贤任永定苏维埃政府主席,陈东喜任红軍二十军团长,魏东扬任闽西雇农工会主席,魏锦香任太平区工会主席兼太平区高级劳动小学校长,陈桂林任红军十二军营长,陈泽先任太平区苏维埃政府财政委员,陈弼周、陈滨美、陈其先、卢根旺、陈维来等同志曾先后任过乡苏维埃政府主席等职,对革命作过重要贡献。其中又特别的是:当时楼主,共产党员陈泽先同陈海贤、陈东喜、陈桂林、陈粥周、魏国香、卢根旺、魏瑞香、魏如山、魏东扬、林洪龙、魏锦香等同志均先后为人民共和国献出了室贵的生命,丰功伟绩,令人敬仰。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曾在“茂龙楼”从事过革命活动的领导人有:太平区苏维埃政府主席林梅汀、郑荣澜、江鼎仁、林淦先。永定县.永太县苏维埃政府主席陈海贤、许永荣,中共永太县委书记、独立团政要马永昌,永太县要宣传部长林日太,永太县游击大队队长张东秀,闽西南红军第七支队第二大队大队长杨鸾声、政委江文波以及后来的岩永工作团主任赖大超,团员、武工队领导许开琅、赖高超、陈寿林、卢贵雅等都以“茂龙楼”为基点开展革命活动和指导革命工作。当时楼内就有多人在永定、永太县委、县苏维埃政府主要领导人的率领下参加了革命工作。其中,楼主陈泽先和陈其先,均先后担任区、乡苏维埃政府主要领导职务。特别是陈泽先在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中,以及担任太平区苏维政府财政委员期间,为解决红军游击队和地下工作人员的给养问题,而积极开展打土豪,筹款子等工作。陈泽先在筹款过程中,有一次,曾亲自出面向其叔叔陈如招筹款大洋贰佰元以支持革命。后不料在敌人大规模清剿时,陈如招即行反攻倒算,向陈泽先追还款,造成对革命极其不好的影响。当时,陈泽先为了保护革命利益,在永太县委、县苏维埃政府主要领导人马永昌、许永荣及政委江文波等的领导和支持下,坚决执行在“茂龙楼”内召开的会议决议,积极配合游击队将其叔镇压,在当地一时传为佳话。这起为了革命大义灭亲事件震惊闽西,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此事发生后,便遭到了敌人的残酷报复。于1935年农历四月廿八日,国民党军驻西陂天后宫的谷团部便派出伪军30多人,将“茂龙楼”团团包围,陈泽先即遭逮捕,被关进西陂“双寿堂”,关押期间,受尽严刑拷打,但他始终坚贞不屈,保守了党的秘密,次日英勇就义于西陂前头岭。不久,其母、妻、儿亦遭迫害而被捕入狱,受尽严刑,惨不堪言,最后虽经组织营救脱险,但仍遭到数人无理勒索之苦。
        在对敌战斗中,因当时由于我红军游击队的兵力与武器不足,采用“巧布竹钉阵”及“洋油箱内燃鞭炮”等办法来消灭与吓唬敌人,夺取战斗的胜利。上述这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及巧妙的措施,都是在“茂龙楼”内秘密召开会议时决定的。就这样,“茂龙楼”红旗飘扬一直到解放。
         建国后,陈泽先烈士之子、革命五老、现楼主陈秋涛同志不忘根本,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多次主动把其当时任地下游击队、武工队工作时,冒着生命危险保藏于该楼内的大批珍贵革命文物如:“永定县太平区苏维埃政府印”、“永定县高陂区黄田乡苏维埃政府印”、“太平区工作团副主任林福春条筹款大洋贰佰圆收据”、“永定县苏维埃政府财政收据”以及“中国工农红军袖章”等近50张(件),献给国家。现陈列于全国著名的“古田会议纪念馆”、“县革命纪念馆”等处。现该楼有革命烈士1人,革命五老3人,烈属多人,党员4人,国家干部5人。“茂龙楼”在建国后还先后设立过土改工作队,扫盲夜校,乡小学,农业社以及大队加工厂等单位的办公处。
         综上简述,“茂龙楼”在建国前后均为党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活动的重要基点,有过光荣的历史和重要贡献。据此,“茂龙楼”确系一座有着重要纪念意义和教育的革命场所。
(本文刊登于《闽西日报》2000年8月10日第4版,原题《红旗飘扬革命楼一记高陂镇黄田村茂龙楼》,作者:黄金隆、陈东亮根据老革命、离退体干部、知情老同志等提供材料整理而成。)
(四)茂龙楼革命人物传奇故事
 1.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县苏维埃政府主席陈海贤烈士事迹
陈海贤(1901-19311)乳名海姑,永定高陂乡黄田村人。1901年农历闰4月12日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陈丁亮曾在永定湖雷街开过小京果店。少年时,海贤跟其父学会算盘、记账等一套经营方法。母亲张氏,是一位勤劳俭朴的农家妇女。海贤兄弟二人,他居长。妻子吴秀兰亦是老实巴交的农民。
           在“同志学校“启蒙、成长
1919年夏,曾在私塾读过八古文和商店学过算盘的陈海贤,在进步知识青年陈弼州、陈滨美的引导下,进入当年受“五
四”运动新文化影响而崛起兴办的太平里大排“同志学校”继续启蒙,接受新文化知识。当时,校长简占奎、教员简集庆、郑荣金等是新学的代表派的代表人物。新开设课程有:国音、国语、英语、书法、自然、算术等科目。在老师孜孜不倦的培养下,经过二年多的寒窗苦读,陈海贤学到了不少新知识,毕业时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他写的作文《论劳动》、《说赌博之害》很有新意,获全校第一名。他的书法在简集庆(又名简祥明,后任中共闽西特委常委兼秘书长)老师的指导下名列全校前茅。每逢春节,他乐意为农民家书写春联。书法如行之流水,自成独特风格。特别他在学校接受新思想的熏陶,觉悟大有提高。他懂得:穷人为什么穷,富人为什么暴富?帝国主文列强为什么肆无忌惮地欺负我们中国人?封建军阀为什么能横行霸道欺压广大工农群众的道理。于是,他多次参加了全校师生举行反苛捐杂税的示威游行。从而培养和奠定了他以后救国救民的决心。
            身在“团营”,心向革命
1927年10月,当周恩来、朱德、叶挺、贺龙、刘伯承等率领南昌起义军从赣南挥师入闽南出永定的消息传来,“同志学
校”(后改名培风公学)的校长林梅汀(后为太平区苏维埃政府主席,红十ニ军100团政委)、教师简集庆(中共太平支部书
记)与福建临时省委特派员陈祖康(后叛变)等人在培风地区活动。此时,陈海贤通过远方亲成的介绍,在高陂乡西陂保卫团任文书。当时西陂的林修富、林绍豪与黄田的陈弼州、陈滨美、陈泽先等进步师生正响应中共太平支部的号召,酝酿开展一次规模较大的反对陈国辉军阀苛派马路捐二万元(平均每丁5元)斗争。而当时高陂、坎市的土劣、捐棍又乘机包揽捐税、中饱私囊,加征“革鞋费”、“附加费”,引起广大群众的怨恨。林修富、林绍河等就劝说陈海贤作内应,先去高陂大甲圩的团防局(征收马路捐办事处)刺探情报。陈海贤平时目睹团防局官兵在四、九圩期,荷枪实弹耀武扬威地向穷苦群众摊捐收税,稍有怠慢便拳打脚踢,或用枪托砸伤老实农民,早就切齿痛恨这帮为虎作伥的家伙。因此,他欣然同意作“里应外合”志愿农民暴动。1928年2月,在县委委员卢冠卿和太平区委林梅汀、简集庆的率領下,一百多名高陂农协会骨干由陈海贤作内应一举焚烧了高陂防团局,取得了反对苛捐杂税斗争的初步胜利。
            参加太平秋收暴动
1928年3月,福建临时省委特派员陈祖康叛变投靠张贞。7月中旬,省委再派省委宣传部长王海萍为永定特派员。他在文溪成立了闽西秋收暴动委员会并任总指挥,傅柏翠为副总挥。月底,闽西临时特委集中岩永杭边三县农民武装500余人,在孔夫的上林圩召开群众大会,队伍集中在文溪,准备攻打坎市。由于坎市驻有陈国辉补充营和卢汉斋的保卫团,反动势力大,强攻没有取胜的把握。于是改变计划,把队伍开赴西陂岭,以生岭,发动打土豪,举行暴动。陈海贤参加了这次斗争。8月5日,暴动队伍包围了西陂岭的“芳景堂”、和“三益堂”,击毙土豪林志鹏,活捉土豪林志成、林志喜,没收了他们的财产,然后把没收来的物资分给农民。接着暴动队伍经悠湾、隘头并在隘头讨论攻打龙岩城的计划。攻打龙岩城时,陈海贤站在队伍前列,担任掩护攻坚的任务。但终因敌强我弱,战斗失利,队伍撤回孔夫休整。8月7日,陈海贤又随队伍参加攻打坎市街,因守敌早有准备井占据了要道据点,因此,队伍遭伏击,牺牲了13位同志,他冲出包围后命撤回高陂一带坚持开展游击战争。同月,陈弼州、陈滨美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决心为共产主义事业斗终身。
        投身苏维埃政府建设
1929年5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领红四军第二次入闽。23日上午一举攻下龙岩城,当天下年攻打坎市,驻坎市的陈国辉补充营及当地民团不堪一击仓煌逃往抚市。当晚,毛泽东在坎市街“德心裕翔”店召集太平区委负责人会议,成立太平区革命委员会。陈海贤任高陂宣传队长。1929年10月,永定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在湖雷庆兴寺召开,成立县苏政府。下旬,大平区苏维埃亦宣告成立。陈海贤当选为区苏维埃政府财政委员会主任。由于他跟随父亲学会经营管理,理财有方,因此他在区苏维埃成立后认真执行苏政府各项政策、法令。协助区苏主席加强苏区建设,发动群众组织“劳动互助合作社”,培训妇女充当技术能手;发动群众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开展劳动竞赛。同时参与创办太平信用合作杜、粮食调剂局、消费合作杜和互济会等群众生产、福利组织,千方百计为苏区人民服务。陈海贤还发动区、乡、村苏维埃干部和群众认真贯彻执行苏政府《财字通告第4号关于统一财政决议案》,发动干部群众开展“每人节省一个铜板和四两大米,每户三升谷”的运动,把节省下来的钱、粮连同公粮一起上交苏维埃志愿革命战争。1930年10月20日至25日,永定县第四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湖雷召开,由于陈海贤在太平区理财有方政绩卓著,大会推选他为本届县苏维埃政府常委、财政科长。在此间,他经受了严峻的考验。由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在永定推行,导致新编的红二十军几度出击东江失利。而永定县委、县苏又“日日夜夜忙于军事动员工作,招兵补充主力红军,重建各地游击队以适应战争的发展,忙于战争经费的筹措和医药卫生等工作,还忙于妇女、少先队、儿童团劝说逃兵归队,慰劳红军战士等工作”,加上党团合并后,总行委提出:“一杆枪、一粒子弹都要集中到红军去!“因而造成后方游击队力量遭到削弱,永定的财政收入逐渐趋于紧张。在此极度困难的情况下,陈海贤一方面依群众发展生产多渠道开辟财源并加强苏区与白区的贸易往来,另一方面严厉实行廉政措施,紧缩开支,从而保证了军需民用,稳定了永定苏区前后方的物资、粮食供应。他主特召开财委主任联席会上,提出了调整财政的几项措施:(1)县、区组织财政审查委员会;(2)对摊子税、屠宰税作适当的调整;(3)重新规定店税、按营业额多少定税率。总之,他为永定的财政经济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巧布“竹钉阵”
1930年12月25目,闽南军阀张贞配合蒋介石第一次“围剿”攻占了龙岩城。闽西特委、闽西苏维埃政府被迫从龙岩迁入永定虎岗。月底,张贞部一个连又窜犯高陂黄田村。苏区的形势骤然紧张起来。此时,陈海贤刚下乡村调查,一听到这个消息就立即召集陈弼州、陈滨美、陈泽先等赤卫队员商量对策。陈海贤提出:挑选十几个男赤卫队员上山砍竹并派另一批青壮年将毛竹劈成竹条,锯成竹片,后又把竹片加工削成一颗颗的“竹钉”。把所有竹钉放大锅里煮,撒上几斤盐巴用水煮干。经加工过的竹钉锋利无比,然后分别将它埋放在村头村尾的路口、桥头,住宅门口等处,面上用泥土、杂草掩盖好,让敌人看不出破绽。赤卫队按他的计划行事。“竹钉”阵摆好后,赤卫队员们分别隐弊起来专候敌人“上钩”。傍晚,正是掌灯时分,敌人果然来进犯,他们分队向村里各个住宅搜索,刚到路口,桥边就踩上了“竹钉”,一个个被刺得足底生洞,鲜血直流,发出狼嗥似的叫声。这时,赤卫队员乘胜出击,敌军有的被击毙,有的被俘,后面的敌人只恨爹娘少生二条腿,拖枪逃命去了。这一仗,计消灭敌人10余人。缴获枪支10余杆和一批军用物资。
           身负重任,不畏艰险
1931年3月,由于闽西地区推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开展“肃清社会民主党”运动。永定早期的革命干部、红军指
挥员林梅汀、江桂华、卢肇西、陈正、曾牧村及前二任的县苏政府主席謝宪球、赖桂祥相继被错杀。鉴于这种严峻的局面,永定县委、县苏干部对此次“肃社党”运动并不理解,抱着怀疑和犹豫的态度。因而陈海贤在肃反运动中也出现了消极抵触的情绪。1931年4月中旬,县第五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选举他为本届县苏维埃政府主席。他身负重任、不畏艰险,挺身而出把苏区建设搞上去。任职期间,继续发展生产,兴办红軍后方医院、红军被服厂、红报印刷厂、硝盐厂、石灰厂等,继续扩
大信用社,消费合作社、互济会、粮食调剂局等,为巩固苏区经济作出了很大努力。4月下旬,他又主持召开了永定县第一次雇农代表会议,出席代表400余人。会议中心是讨论“反富农路线,重新分配土地”等问题。与会代表一致肯定溪南分田经验和中共闽西“一大”政治决议案中的土地革命政策,从而抵制了“左”傾的“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政策推行,使我县大部分土地革命成果保存下来。5月1日,中共闽粤赣边特委给永定县发出紧急指示信,批评“永定反社党宣传不够,注意力太差”,因此“督促目前应马上迅速加紧这一宣传并用很大的精神去破获其组织与消灭其活动。”因此,县肃反委员会变本加厉地利用“肃社党”的名义,大肆捕杀革命干部和群众,形成了“人人自危,朝不保タ”的严重局面。6月,县苏维埃政府主席陈海贤验收“肃杀党”的“成果”时,发现永定的优秀党团员、县苏领导人及红军指战员已被“肃”掉107人(不包括一般群众),顿时肝裂肠断,几乎昏迷过去。他始终认为这些无辜受害的同志是含冤而死的,因此忿然说了一些对“肃社党”持有不同观点的话。于是立即遭逮捕并加严刑拷打、审问。6月中旬,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县苏维埃政府主席陈海贤同志在永定南门坝惨遭杀害,时年29岁。建国后,他被追认为烈士。
(本文刊登于《永定英烈》  作者:卢友杰陈秋涛)
2.陈泽先:一张用生命换来的收据
        近日,在发岩中心城区天马山庄陈东亮家里,记者看到了他的家传宝物,一张陈东亮爷爷陈泽先用生命换来的收据。这是20世纪30年代,也就是革命战争年代留传下来的收据,是一件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收据内容如下:“益收到陈泽先变来如招筹款大洋贰佰正,此据。副主任林福春条。太平区工作团启。”这张收据除了以上文字外,左上角还有两个致以崇高革命敬礼的字眼“赤礼”,文中有两处盖了林福春的印章,在“太平区工作团启”上面还加盖了“中国共产党太平区工作委员会”的印章。这张收据的来历体现了革命者的满腔革命热情。1935年之前,中国共产党在闽西建立了根据地,在永定高陂成立了太平区工作团,时任永定县苏维块政府主席的陈海贤常回太平区黄田乡开展革命活动和指导革命工作,当时太平区工作团急需钱用,于是,由黄田乡共产党员陈泽先出面,私下向永丰益号义利公司的叔辈陈如招筹集了200块大洋,陈泽先把大洋交太平区工作团后,时任工作团副主任的林福春就开给陈泽先一张收据。后来,国民党重新控制闽西,国民党当局在大规模清剿时,陈如招即行反攻倒算,向陈先迫讨筹献(追款条至今仍然保存着)。当时,陈泽先为了平息事端,拿出家中一块2亩多的农田,再借了ー些钱凄足金额,抵清了向陈如招筹集的大洋。但是国民党当局仍然没有放过陈泽先,一九三五年年农历四月廿九,陈泽先被杀害在西陂前头岭。陈泽先牺牲后,国民党当局曾派兵搜查他的遗物,但没有搜到这张收据。原来,这张收据被陈泽先的夫人卢梅英和儿子陈秋涛先后冒着生命危险巧妙地保藏起来了,此后,陈秋涛将这张收据让儿子、孙子保存起来,让家传宝物千载万世,代代流传,以育后人。令人遗憾的是,这张收据的落款没有写上具体日期,1997年1月,经市委党史研究室证实,这张收据开具的时间约为1934年初。
(本文来源:2008-05-01《闽西日报》第六版  作者:廖勇飞   文/图)
      3. 陈秋涛保存革命文物的故事
       近日,记者在永定县高陂镇黄田村看到,该村老游击队员、老地下党员陈秋涛在家办起了“茂龙楼革命纪念室”,室内摆放着永定县革命委员会颁发的“保存革命史绩,无尚光荣”的奖状、纪念册,还有许多上级有关部门赠送的革命书籍、杂志等。其中,有一本证书特别引人瞩目,那是2007年建军80周年之际,古田会议纪念馆颁发给陈秋涛的“捐献文物荣誉证书”,上面写着:“陈秋涛同志:您于1951年和1957年两次将自己在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期间冒着生命危险和付出血的代价而保存下来的十一件珍贵革命文物捐赠给国家,后转到我馆珍藏,精神可嘉,无尚光蒙,特发此证,以资纪念!”在纪念室里,陈秋涛讲述了保存革命文物的经历。
       旧枪换回保存革命文物的人
         1929年5月,中共黄田乡党支部在茂龙楼成立,楼主陈其先和陈泽先兄弟入了党。1935年农历四月二十八日,陈泽先被国民党抓去,次日被杀害于西陂前头岭,当陈泽先被抓时,陈其先到广东兴宁亲属处躲藏脱险,不久,陈泽先的母亲卢氏、妻子卢梅英和儿子陈秋涛3人被国民党抓进了监牢。当时,有人向国民党举报,共产党人陈海贤、林梅汀等人经常在茂龙楼开会,里面肯定有枪支或革命文物,于是国民党派兵搜查了茂龙楼,结果一无所获。后来,国民党转移目标,想从陈泽先家属身上找出有价值的东西。陈秋涛一家人虽然被国民党杀的杀、抓的抓,但是没有一个人说出革命文物保存的地点。对于陈泽先一家人的遭遇,当地地下党组织也非常着急,党组织认为,如果一直和国民党僵持下去,陈泽先的家属随时有被杀害的危险,决定解救陈泽先家属。于是,党组织让黄田乡民主人士陈金英出面,交了一把旧枪给国民党,以枪换回了陈泽先3名家属的性命。其实,陈泽先的家属都非常清楚,所有有用的“印章和文件”都用油纸包着,藏在茂龙楼内的暗棚子、瓦檐下等处。后来,陈其先回家知道弟弟牺牲,也悲愤而逝。
     冒着生命危险保存革命文物
         1947年,陈秋先后在私塾和小学读书,党组织在黄田乡成立了武工队,队部设在茂龙楼。当时,武工队领导赖高超、许开琅等考虑,陈秋涛有两大有利条件:一是公开的学生身份,不容易引起国民党注意;二是有文化知识,认识一些文字。经组织决定后,将革命文物转交给他保管。陈秋涛把印章藏在离自己睡房很近的暗屋里,这样就方便取拿。在保藏这些革命文物过程中,陈秋涛有着难忘的经历。地下党、武工队的行动很秘密,他们一般在晚上、在茂龙楼后面祠堂排山中的一块开阔墓地开会,陈秋涛参加过多次会议,需要发文件时,他们就叫陈秋涛去拿印章。从茂龙楼到开会处,陈秋涛要走过一段黑暗小路,还是小学生的陈秋涛难免紧张且害怕。一次,陈秋涛在小路上摔了一跤,不仅腿受伤流血,而且拿的印章也不翼而“飞”了,此时,陈秋涛顾不得疼痛,赶紧摸索着找印章,他认为“印章比生命还重要”,可就是找不着。后来,开会的同志以为等不到陈秋涛,所以沿路追寻过来,帮助陈秋涛找回了印章。吃一堑,长一智,从此以后,陈秋涛更加小心保护革命文物,国民党也就一直设有发现其中的秘密。
       捐献珍贵的革命文物
  1951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派谢觉哉为团长的“中央南方老根据地访问团”来闽西时,陈秋涛正在太平中学(现高陂中学)读初中,经一名地下党员引荐,陈秋涛第一次向访问团捐献了“永定县太平区苏维埃政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福建省永定县高陂区黄田乡苏雄埃”、“永定县太平区信用含作杜”3枚木刻圆章以及“黄田支部会议记录簿”、“太平区交通处”木刻长方形印章等6件珍贵文物。后来,中央访问团为了表彰陈秋涛对保藏和捐赠革命文物的贡献,送给他2本书:一本是《中央人民政府南方老根据地访问团工作报告》;另外一本是原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张如心于1946年9月写的《毛泽东的思想及作风》(上述两本书现仍然珍藏着)。
        1957年1月至3月,政府发动全民捐赠革命文物,陈秋涛又捐赠了“永定县太平区苏给黄田乡苏的公函(2件)、军事信、军事戒严令、关于召开慰劳大会紧急通令”,“永定县太平区苏主席江鼎仁给黄田乡苏的指示信”等珍贵文物。据了解,陈秋涛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下来的珍贵革命文物总共有50余件(张、本),目前,已经大部分捐赠了国家。上述这些珍贵文物,经过整理分类,先留在龙岩地区档案馆,后来转移到古田会纪念馆等不同的纪念馆保藏。
(本文来源:2008-07-10《闽西日报》第六版  作者:廖勇飞)
       百年老厝红旗飘!红色茂龙楼,在闽西乃至福建革命斗争史上,具有无可争议的地位。
        为了贯彻执行习近平同志关于“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的重要指示,为了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为了保护好珍贵的革命文物,为了更好地教育后代、启迪后人,建国后,陈泽先烈士之子、革命“五老”人员、永定县林业局干部陈秋涛同志不忘根本,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多次主动把其在地下游击队、武工队工作时冒着生命危险珍藏于茂龙楼内的大批珍凌革命文物捐赠:给国家,后分别入藏于福建省革命历史博物馆、古田会议纪念馆、永定博物馆等处;进入21世纪以来,茂龙楼裔孙更是克服自身困难,多方查访,收集资料,筹资举办了《茂龙楼革命史迹展》,展示若干珍贵历史照片和文物资料图片,打造了一个传承宗族好作风的精神家园。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我们相信,该展览在传承、弘扬茂龙楼革命精神,缅怀茂龙楼革命志士的革命情操和品格风范的同时,也必将激励后人努力学习、艰苦奋斗、砥砺品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作出应有的贡献!
(图文:陈秋涛 陈东亮 陈焕荣 )
(陈氏文史研究员  陈汀州 整理)

新闻中心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400-6786659
Copyright https://www.nkbj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深圳市闻诺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35220号-3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