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门陈汀州庄陈魁公后裔在广东的大播种大发展

作者:陈雄耀 2019-07-25 20:20:34

        据《崇正同人系谱》载陈氏条云:“陈氏郡望称颍川。宋末,中原士族纷纷南随帝室播迁,有陈魁者率其族众九十七人,移居福建汀州之宁化、上杭。其曾孙有孟二郎、孟三郎,由闽迁粤之程乡,逐渐散布于大埔、兴宁、长乐、龙川等处。至其先九十七人所出之后裔,亦已蕃庶蔓延于全闽。其族复相率转徙而入粤。且当日南来之人,自此九十七人外,更有或为之先,或为之后,抑或为之同时。故陈氏族属蕃庶,实冠全粤焉!”又据《崇正同人系谱》及曾威《陈朝皇室世家避乱迁石壁乡》载:宋时,魁公,名参琬,带家九十七人,入福建汀州宁化县石壁乡。妣刘氏生五子:崑、崙、嵩、嶽、峯(世称“五山公”)。崑、崙之裔迁闽南,嵩之裔孙迁永定、大埔两县为多,嶽公后裔迁大埔百福坪及和平县、曲江县。峯公之裔孙迁蕉岭、梅县,罗定。嵩公传至孟二郎、孟三郎,迁往粤之程乡。续衍兴宁、五华、龙川、河源、饶平、惠州、河田、和平、镇平、平远、永安、长化、吉安、龙泉、赣州、瑞金、兴国、湖南以及香港新界、深圳、台湾。现深圳.惠州.梅州.河源.韶关.香港.台湾.海外华侨等地遍布陈氏客家人,大部分是义门陈汀州庄陈魁公后裔。
        北宋末年,金兵南侵,中原士族大批南迁,汀州庄始祖陈魁公率家口97人移居福建宁化、上杭,陈魁公的曾孙孟二郎、孟三郎迁广东程乡(今梅州)、潮州,后裔散布大埔、兴宁、五华、龙川等地。宋元时期,陈氏子孙进一步播迁到粤东一带。梅县《陈氏族谱》载:南北朝时,有南朝派一支流入宁化。到宋末,汀州庄峰公派后裔九十世万顷,迁居宁化石壁。其曾孙世休(九十三世)移居江西赣州府长宁县(今寻乌县)。生二子:长子宠迁广东东莞,次子贽,初迁江西吉安泰和县,后迁广东兴宁、丰顺、五华。九十四世豪,生子三:德兴、中兴、旺兴。德兴公迁梅县古塘坪,后裔迁兴宁、蕉岭、台湾新竹。中兴生子十八号称十八郎公派,其中念一郎迁梅县,念二郎移惠州和平县,念三郎迁居兴宁,念四、念五、念十一、念十三、念十四、念十五郎徙广东嘉应州;念十、念十七郎移广东平远,念十八郎迁广州。
          根据全国各地汀州庄老谱记载,魁公后裔迁入广东的较大支脉有数十支,诸如:89世文仲公迁大埔县;文儒公迁潮州羊角头;89世泰四郎又名万四郎,生子碧江号四二郎,由宁化石壁迁广东大埔县茶阳镇梅林坝,创建衍华堂。89世泰五郎又名万五郎讳大学公,官授广东潮阳教谕,后避元乱弃官迁大埔县湖寮黄坑石桥头。90世十郎公迁梅县松口。90世三十郎公迁梅县石坑都(镇),后裔支分石坑化龙村、西阳镇白宫上岗村。90世一郎公名荣显迁梅县松口倒车,后裔又迁蕉岭新布尖坑。91世英俊公迁梅县洋坑。90世宗泰公原居福建汀州府上杭官廊里,妣邹氏,生二子:定宜、定容;宋宁宗嘉定九年丙子岁(公元1216年),宗泰公率两孙远贾梅州,(两子定宜、定容留福建)看该地人性纯厚,遂在梅州居住三年,宋嘉定十二年已卯岁(公元1219年)迁循州,抵齐昌(兴宁),卜地万塘肇厥树下(即今五华县安流镇万塘村),后裔遍布广东各地,衍成陈氏望族;91世千三郎(讳肇文,号陈千公)生有九子:甫生、万六郎、万七郎……,甫生公(讳文穆)迁广东平远石正下官溪唇中心坪等地;万六郎、万七郎于明成化年间背千三郎公尸骸迁广东阳江市阳西县塘口镇开基,后裔遍布塘口镇、新圩镇、高州、茂名、阳春等地。93世子斌公迁兴宁坭坡老山下;93世明道公迁兴宁坭坡理中沥五塘;93世世禄字仕俸,从梅县迁东安县今云浮市,传至96世万全、万锦、万徽、万潭、万汉、万涧、万通、万达等22个万字辈兄弟先后迁东安县(今云浮市)南乡中麦村,又迁河口山鸡头龙门圣地居住100余年,因受洪水灾害又分迁云浮(六都、河口、都杨、安塘、禄源、云城、南盛、思劳、富林、茶洞、悦城、活道等10多个乡镇)、云安、新兴、高要、阳春等地100多个自然村及大埔、兴宁、五华、龙川、肇庆、鹤山、四会、广宁、江门、新会、顺德、番禺、台山、郁南、德庆、罗定、茂名、吴川、广西临桂、平南、柳州、玉林等地。94世斐然公迁兴宁石马,为陈氏望族;94 世胜和公迁兴宁城老街;94世贽公迁兴宁宁城聚星第,后裔再迁五华、揭西、丰顺、陆河,为陈氏望族;95世德兴公迁梅县古塘坪;94世衡公祖籍江苏省南京溧水县,生八子:元初、元开、元振、元干、元坤、元善、元祯、元美。其后裔迁居广东省凤城(潮州市)、鹅城(深圳市龙岗区横岗镇、惠州市惠城区上、下马庄)、博罗(柏塘杨景围、响水茶山下)、兴宁(水口镇的溜沙坝、社山坝、横石大信都毛公寨、南门坛)、大埔(三河坝)、广州、增城、海康(湛江雷州市纪家镇文园村)、长乐(五华县大岭背、大岭约、青溪、转水镇的旱塘村、里塘村、五径塘村、罗水塘村、高车塘,河东镇布头村、平南镇黄沙村、塘尾村、曲湖村一带、枫林塘村、连塘庵一带,葵头坑、张坑、黄尤、增塘、七都约、老虎肚、华城镇高竹园、郭公塘、獭子圩)、连平(惠化镇、百口塘)、韶关曲江县(曲江区)、连州龙潭田墱、肇庆(高要市水蓬村、怀集太洪国于信)、东莞、河源(东源县上莞黄泥寨、神官、黄龙岗、白坑龙、柳城)、和平(大坝街背黄屋、汤湖,上陵岑岗营、增公,优胜洗马潭、木龙、优镇,彭寨黄土岭、三坑大屋、细中细坑村、长沙径、老虎头、光溪、军屯围、卢洞黄竹塘,安坳,林寨下正村、中前村、兴井,合水西罗大坑,贝墩石村,古寨水西、俐源井水祠,附城陈富坑、岭子下、粮溪大圹乌泥坑、七里墩八口塘、公白、礼士、热水、东水,青州,下车,阳明,长塘);95世永奇公后裔猛颜公、龙颜公及子阳满公迁广东清远,后裔遍布清新、阳山、英德等地,衍成粤北望族;95世元美公迁大埔三河坝,后裔迁兴宁、梅县;96世景旺公于1449年从上杭南山迁五华县横陂约大亨洞(大坑洞、杨恩水库),后裔分布在五华县小都田布、班鱼塘、桐树村,横陂厦埠、杨梅坑、扁子塘,及惠阳、惠东、海陆丰、江门、新会等地。传至106世振芹公、振韭公、振莘公昆仲迁深圳宝安区观澜牛湖(新围、老围)、深圳河一带,振能公迁观澜松元厦,繁衍后裔二万余人;95世祖虞公迁广州五仙街,96世八子分迁始兴、南雄、新会等地;96世元五公迁始兴顿岗;97世文珊公、文茂公迁始兴外营;96世法明公迁梅县畲坑;98世必隆公第四子清泉(名陈雁)由永定湖雷迁广东大埔城湖寮莒村新岭背,后裔创申赐堂、奉先堂,后裔遍布湖寮镇莒村新村岭背,百侯乡新乐村小洛溪,桃源镇团结村陈屋楼、坪新、越南槟椥省等地,为陈氏望族;梅佐公第10代孙陈符(98世)祖籍是福建上杭,明初随祖父由闽入粤,明宣德年间陈符携3子由长宁移居今英德西牛响鼓岭开创基业,其后裔散布在英德的西牛、大洞、水边、英城、石灰铺、连江口,清新的禾云、鱼坝、高田,连州的大路边等地的100多个自然村,族众数以万计,仅发祥地西牛就有1万多人;99世颍元公及水清、水澄、水淇三子后裔遍布翁源、始兴、南雄、连平、新丰等地,为陈氏望族;99世材公、璘公(明朝抗倭名将)迁云浮市云安县;99世思盛公(一说108世)从龙川迁英德桥头板铺,后裔数十支分迁新丰、清远、从化、乐昌、罗定、连平、曲江、翁源、佛冈、惠州、郁南、云浮、信宜等地,为陈氏望族;广东肇庆市怀集县有汀州庄嵩公脉派衡公、斐然公及峯公脉派安邦公、宠公、永奇公、中兴公(念五郎、念六郎、念十五郎、念十七郎)等支脉后裔2万多人;汀州庄梅嵩公脉派万一郎至万六郎后裔遍布广东乐昌、乳源、翁源、英德、遂溪、阳春、阳东等地,繁衍后裔数万,为陈氏望族。等等。
        “广东陈,天下李”,广东陈氏遍布全省100多个县市区,为广东首姓,陈姓人口占比约10%,有一千多万(估计义门陈汀州庄后裔约200-300万),陈姓人口绝对数雄踞34个省(市.区)榜首。因此,广东不仅是汀州庄陈氏和江州义门陈氏的大本营,而且还是颍川陈氏和中华陈氏的大本营!
(资料主要来源于《福建义门陈》及全国各地汀州庄各支脉陈氏族谱。
   汀州庄文史研究员  陈汀州编辑)

新闻中心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400-6786659
Copyright https://www.nkbj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深圳市闻诺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35220号-3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