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节 仲四郎后裔繁衍概况
88世仲四郎公,官任元朝考功司,从宁化石壁迁漳浦县大坪乡。生五子:泰三郎(万三)、泰四郎(万四)、泰五郎(万五)迁广东大埔、潮州;泰六郎(万六)迁漳浦,泰七郎(万七)迁南靖归德里。大学公(泰五郎),由福建漳州漳浦县大坪乡迁大埔湖寮莒村为始祖。
泰四郎又名万四郎,讳简直,妣黄氏生子碧江号四二郎,由宁化石壁迁广东大埔县茶洋镇梅林坝,创建衍华堂。碧江公妣刘、曹、郑氏生子三:五一郎、五二郎(定于)、五三郎。后裔迁西河镇大靖排楼下、大靖、下黄砂等地。泰四郎定居梅林坝后,继娶刘氏生子毅朴号十郎,居岩上镇南丰进莞,建衍尧堂。后裔岩上镇上茶园、大北坑、小北坑、石乾上、下畲、双门雷公畲、前坪、前下、莲花凹、南桥段上及西河镇漳溪圩背,湖寮镇莒村等地。泰四郎公后裔在大埔繁衍后裔2000多人。
泰五郎又名万五郎讳大学公,官授广东潮阳教谕,后避元乱弃官迁大埔县湖寮黄坑石桥头。元配妣卢氏生子六三郎。六三郎生子二:德义、德显。德义后裔衍迁湖寮葵坑、龙岗旧田双坑、三河坪水及梅县松口。德显生子:铭、旺,旺公后裔迁海丰、化州石城、廉州、钦州等地。铭公后裔居湖寮莒村南山、岭下村,繁衍后裔2000多人。传至熙公迁海丰河田,柏山公迁岩上镇大北坑,还有后裔迁往茶阳镇杨桃上陈、百侯乡帽山大乌窠、大东镇坪山上方岗、古堃乡三州渡头等地。继妣蓝氏生二子,分衍西河镇大靖靖西。繁衍后裔200余人。泰五郎公后裔在广东大埔县繁衍3000余人。
第五节 仲五郎后裔繁衍概况
88世仲五郎公生子千一郎,由宁化石壁迁南靖县集贤里笠园、金山竹园。千一郎妣郭氏生子二:荣华、荣宇。荣华后裔万三郎,先迁永定县坎市镇碧溪村墩坡头,后裔再迁坎市镇秀山南山村。荣宇公迁广东。
第六节 仲六郎后裔繁衍概况
88世仲六郎公,于宋末元初从宁化石壁陈德村永定县丰田里廖湖寨(今湖雷镇上南村)。原配妣王孺人,生四子;念一郎(文玠)、念二郎(文超)、五郎(文仲)、三九郎(文伸)。继室王孺人生二子:万三郎(文仪)、万五郎(文儒)。 [有谱载仲六郎公生九子,除上述外另加三子:念三郎(文隆)迁连城县;念四郎(文景)迁赣州安远县;念五郎(文香)迁武平象洞]
长房:念一郎文玠公妣曹孺人,迁居永定县培丰镇洪原村老富垅,传至第五世分衍大三房,现已繁衍到25代2000余人(含在外入谱人员)。第四代念三郎迁武平永兴隘传至第十代必湖公迁江津陈家厅、德感镇圣泉村团结。第8代祖昊公迁永定县陈东乡石岭马山背村。第9代仰溪公裔箕畴、仲裔公外迁重庆江津县慈云镇刁家坝、官坝子等处,二支脉繁衍数千人。陈家厅祠:…88仲六郎(永定上湖雷开基祖,生九子,支分入蜀江津刁家坝 官坝子)-89二十郎(字文价,号念一郎,仲六郎长子,永定县培丰镇洪源老富垅开基祖,子一:百十郎)-90百十郎-91千一郎-92万七郎-93念三郎(由老富垅迁武平)-94友成-95凤鸣-96富-97大亮-98元盛-99必湖(由福建省武平县迁江津的一世祖)-100永扬-101宪清-102朝才-103高华-104正照-105明璋-106开江-107光荣(江津9世)-108道恒、道常……(本祠人丁兴旺)仰溪祖祠…88仲六郎(该谱载住上杭丰田里 (今永定)湖雷廖湖寨,生三子:一郎、五朗、九郎)-89文价(字一郎,后裔移居江津刁家坝、官坝子)-90念一郎-91子良-92李和-93五四-94尤兴-95永聪-96祖昊-97仰溪-98景山-99旗生-100仲裔(江津开基祖)-101德五、鸣和、远深。
98世东山-99世奎焕-100世箕寿(江津开基祖)-101世怀诚、丝五。谱载外迁支脉一百余支,主要分迁广东梅县松源、龙川、乳源、东莞及重庆江津、四川成都市、郫县、温江、名山、乐山、宜宾市等地,繁衍丁口数万人。近代迁居江西黎川、浙江温州瑞安、厦门市、龙岩新罗区等地数百人。
二房:念二郎文超公妣杨孺人,居永定县湖雷镇上湖村桥边。有部分后裔迁广东、广西,现已繁衍24代300余人。
三房:五郎又名百三郎文仲公妣曹、金孺人生三子:十一郎(福)、十二郎(禄)、十三郎(寿),由永定上湖雷迁居大埔县西河乡黄砂村背坪。后裔创建德裕堂、章庆堂。裔孙分布在黄砂背坪,上黄砂塘背,茶阳大宁团村,棉草芨、广陵竹园下、青坑、湖寮碗窑等地,繁衍至25世3000余人丁。大埔黄砂第七代双松公之子友松公,卒后妻子带孕改嫁永定下洋丹竹大坪里黄氏,生一男,后裔复为陈氏。传至105世祖芬,从大埔迁紫金县义容墟镇。
四房:三九郎又仲九郎文伸公字明远妣黄孺人生子胜受,居永定上湖雷,传至第三世衍立纲、立纪两大房。两大房裔孙在永定县境内(含上南村、龙潭后畲、抚市五湖、基安冷水坑、合溪合调、高陂增坑牛坑、下洋初溪村暗家畲、凤城东坊矿山前等繁衍至26代2000余人丁。湖雷9世必隆公第四子清泉(名陈雁)迁广东大埔城湖寮莒村新岭背,后裔创申赐堂、奉先堂。后裔遍布湖寮镇莒村新村岭背,百侯乡新乐村小洛溪,桃源镇团结村陈屋楼、坪新、越南槟椥省等地,子孙繁盛,有3000多人。石隆公,由汀州迁永定湖雷开基,石隆公第9代孙铣公由湖雷前坊迁大埔光德镇九子畲,后裔分布在九子畲、浒子村川堂上(凤川公)、三河梓里村、横岭 、旱湖凹、鸦寄山等地,繁丁口1000余人。10世九如公偕子上德,迁长汀县大同镇师福村十里铺,繁衍丁口600余人。另有支脉迁宁化县安远,江西瑞金泽潭乡、牛桅岭,湖南浏阳东门镇,漳州城老圩桥头、和溪等地。
五房:文仪号万三郎,迁上杭县苎麻塘。六房:文儒号万五郎,迁潮州羊角头。七房文香,迁武平象洞。八房文景迁赣州安远、福州侯官。九房文隆迁连城。
第七节 仲七郎后裔繁衍概况
88世仲七郎公,生五子:文秀号念九郎、文满号念四郎、文浩号万四郎、文质号万五郎、文光号万六郎。(据黄田谱载:88世仲七郎—89世念九郎、万三郎、万四郎、万五郎、万六郎—90世文秀、文满、文浩、文质、文光,比老谱多一代)
长房文秀公号念九郎从宁化石壁迁永定陈东坑下坪村,妣张氏生子万一郎,迁永定县高陂镇黄田村开基,现繁衍后裔2000多人。妣范氏生子兴二郎,居永定县陈东乡下坪村,繁衍后裔400多人。万一郎公生子二:石保、石养。石保公后裔、95世德贵公携子七二公迁堂堡乡长岭村马山背,传至102世如龙公携四子:继英、继华、继兰、继惠于康熙元年迁广东省丰顺县八乡镇大竹园村开基,繁衍至今13代1500余人,四房继惠公携七子-坤玉、琏玉、献玉、绣玉、璘玉、瑛玉、珮玉外迁广西,二、三房后裔部分外迁四川、江西、广东惠阳、揭西等地。文秀公有后裔迁上杭县城、梅州市区等地。
二房文满号万三郎讳念四郎妣官氏生一子:弟子。弟子妣林氏生二子:仲贤、仲义。迁永定下洋镇古洋村,仲义公后裔留居古洋,分双湖、镇洋、锦荣、维煜、凤岗五大房,繁衍后裔2000多人。第八世惟恩公后裔分居歧岭丰村,惟晟公后裔迁龙湖陈屋村,两村繁衍后裔1000多人。惟旺公之子陈浩分迁抚市华丰鹊岭村,繁衍500多人,传至千七郎生五子,于1437年迁广东曲江县新式都今枫湾镇石峰,有数千人。长房宗明居竹山,沙溪木坪陈良、大溪汤溪麻岭屋、马坝上下门等地,二房居岩口(小埔),三房居石下,四房居古子墩,五房居五槐堂、枫湾白水湖湾。仲贤公号四九郎,妣古氏生五子:有贵、元贵、仕贵、文贵、存贵,迁南靖县清宁里,后迁平和县芦溪镇秀芦、东槐、新寨、漳汀、霞春等村成为旺族,有后裔迁龙岩东尾、漳浦乌狮,广东大埔等地。芦溪新寨陈英公后裔法纯公转迁永定湖山乡桂竹洋,陈恩公后裔转迁永定大溪乡黄土坑。存贵公后裔敏文公妣卢氏林氏生四子:谦、语、贊环、愿,贊环公妣林氏生子四:宗圣、宗美、宗贤(迁台湾)、宗瑞,从平和县清宁里坡头堡新寨山迁广东大埔县光德九社,繁衍后裔2600多人。
三房文浩公号万四郎,迁平和县芦溪镇,支分潮州海阳县黄沙、虎坑等处。
四房文质公号万五郎原迁永定金砂乡西田,又迁南靖县清宁里,再迁广东大埔百侯乡;后裔念二郎公迁高陂碗掏溪,其子陈千公再迁桃源镇桃星村寨上坪,繁衍后裔300多人。武平县中山上坑,支分陈千一郎,从永定金沙中社迁武平中山上坑开基,后迁和平区建祠。其世系为:仲七郎-89邓二九郎-90-文质-91念三郎-92-千一郎、千五郎。(武平谱误载为文秀公)。
五房文光公号万六郎迁永定县大溪巫屋后转迁,文光公之子刚毅公迁大埔青溪坪沙深坑开基,后转迁广东恩平等地。
仲七次子万三郎,生二子:千一郎.千二郎,迁潮州华角。千一郎生三子:金一郎.金二郎.金三郎。金三郎生二子:坤三郎.坤四郎。坤三郎生三子:念五郎.念六郎.耕乐念七郎。念五郎(集瑞公)妣钟氏、曾氏生子:明山,迁居惠来县百径。明山公妣蔡氏、温氏,生子良端。良端公妣李氏、张氏、邓氏,生子刚,1423年迁揭西县河婆后三滩。传至九七(六世)宗华公妣宋氏、何氏,生子青泉,青山,于1526年迁居普宁市后溪半径田。传至元英公妣江氏,于1792年迁海丰县黄羌镇罗輋村壆背为开基祖,生三子:如照,如聘,如佩。繁衍300人。
《汀州庄陈氏源流谱》总编室
(汀州庄文史研究员 陈汀州)
资料截至 2010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