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氏渊源

作者:系统添加 2015-03-06 10:44:02

邓姓是中国新姓氏排行27的大姓(据2013年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公布的数据),姓氏发源于今湖北襄阳团山镇邓城村,今有邓城遗址。春秋时的古今天邓姓人最集中的地方是中原地区、长江流域及沿海一带,其中江西湖南河南为最,四川广东福建江苏次之。《说文解字注》邓国曼姓之国。左传。楚武王夫人曰邓曼。则知邓国曼姓也。前志曰。邓县故国。今属南阳。从邑。登声。徒亘切。六部。

起源

源出一

源于子姓,出自商高宗武丁给叔父曼季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今天湖北襄阳邓城[2] )。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邓,曼姓,殷时候国也。春秋时,邓侯吾离朝鲁,后为楚文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两周时期,邓国是周王朝南方较为重要的诸侯国之一,历经西周、春秋,一直延续了有六百多年,后邓况徙居南阳新野。

递传到曼公第47代孙禹公,禹公中兴汉室,辅佐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因“云台首功”而受封为“云台二十八将之首”。

汉和帝刘肇在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去世,禹公孙女邓绥进入了刘氏东汉王朝权力中心,直至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垂帘听政的皇后。我邓氏家族也成了东汉王朝最具权势的外戚家族。

禹公世居新野,而新野在东汉时归南阳郡管辖,故我支邓氏在东汉因禹公“云台首功”、“禹公十三子,后世皆可法”被称为南阳郡邓氏。[3] 自曼季之后,邓国历邓晁侯→邓徽侯→邓庆侯→邓恒侯→邓昆侯→邓忠侯→邓辉侯→邓浩侯→邓煦侯→邓杞侯→邓熹侯→邓怡侯→邓沛侯→邓壁侯→邓淳侯→邓衡侯→邓略侯→邓宣侯→邓尚侯→邓粹侯→邓明侯,计二十二代(这22代存在杜撰的重大嫌疑[4] ,而且这些祖先都不姓邓,而是姓曼,也因此可以完全推断这22代根本不足信。),经六百余年,连续世袭侯爵,这是邓氏先世的鼎盛时期。

亡国之后的邓侯子孙,为纪念故国便以国名为姓氏,称邓氏,史称邓氏正宗,亦称曼姓邓氏。

源出二

源于嬴姓
出自五代十国时期南唐中主李璟第八子李从镒的封号(为南唐后主李煜(原名李从嘉)异母弟),属于避难以先祖爵号改姓为氏。
据1931年(安化)《宣城邓氏族谱》“序”、“跋”称:“邓氏本姓李,乃南唐烈祖李昇(笔者注:“昇”字误,实为“昪”)之后,长子李璟是为元宗,生子
十人,而第八子名从镒,封蒋国公。”“元宗殂,后主煜,名从嘉,从镒乃从母弟也。主甚爱之,加封邓王,出镇宣城。宋太祖诏令攻金陵,城陷,李后主请降,授
光禄大夫,而录用其子弟。从镒子衡,字天和,耻受命,乃操舟登金陵由洪都而上止新淦之金(淦)水渡,卜筑于桃花溪。宋太宗即位,诏江南诸路捕南唐宗室,衡
乃易李姓,以父封国为邓氏,祝发为僧,游闽越间。后主殂而捕杀除,衡复还桃花溪。

在李天和的后裔子孙中,多以先祖封号为姓氏,称邓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出三

源于蒙古族,属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
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蒙古族珠尔奇氏,亦称朱尔奇氏、珠勒沁氏,源出成吉思汗四世祖合布勒的长子斡勤巴儿合黑,以长子地位挑选百姓中最勇敢善战者单
建主儿乞氏族,在元朝时期为蒙古主儿乞氏部落,世居萨尔哈占(今新疆河萨尔托海乡萨尔哈仁村)。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Jurki Hala。

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珠尔奇氏多冠汉姓为邓氏、朱氏。

源出四

源于满族,属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 《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德敦氏,满语为Dedun Hala,满语“站”,世居黑龙江流域,后多冠汉姓为邓氏、杜氏等。

⑵.满族栋阿氏,亦称东鄂洛氏,满语为Dongga Hala,世居那木都鲁(今俄罗斯滨海地区),后多冠汉姓为邓氏、佟氏。

⑶.满族董佳氏,亦称董家氏、栋佳氏,满语为Dong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融入鲜卑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董佳城(今辽宁新宾)、嘉木湖(今辽宁新宾)、嘉哈
(今辽宁新宾夹河村)、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等地,后多冠汉姓为邓氏、董氏、陈氏等。

源出五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汉化改姓为氏。

今壮族、哈尼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邓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邓氏,世代相传至今。







新闻中心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400-6786659
Copyright https://www.nkbj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深圳市闻诺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35220号-3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