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王氏《平陽脉》族谱序

作者:匿名 2021-05-11 12:00:07

太原王氏《平陽脉》谱序

国之有史,方载万年文明历程,资治通鉴;族之有谱,才记古今血脉宗亲,同根相连。

盛世修志,族兴修谱。今逢盛世,国泰民安,百废俱兴,人心思源。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滋养了一个伟大的中华民族,培育了一门勤劳勇敢、仁爱智慧的太原王氏家族。我族数千年来,探天人之道,穷古今之变,励志自强,建功立业,英豪遍神州,美名扬天下。

我认为,世族传承有三件大事要做:修族谱、建宗祠、修坟墓。修纂族谱是宗族的头等大事,各地宗族都极为重视,就如国家、政府重视编修正史和地方志一样。族谱有别于家谱宗谱它是族迁徙发展及宗族人物世系传记的记录,是研究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史料。有谱则族之疏戚有所考,有史则国之隆替有所究,人之有祖,正如水之有源、木之有本。我们王姓作为姓氏中的大姓,更有必要修族谱。

据史料记载们是姬姓王氏,黄帝第42代后人东周的王子乔,本名姬晋,字子乔,周灵王的太子,人称太子晋,丙申周灵王七年(公元前565年农历八月十二日)出生。太子晋因直谏被废为庶人,由是郁郁不乐,未及三年,于壬子周灵王二十三年(公元前549年农历九月九日)卒偃师缑氏山(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40公里处偃师市府店镇南)。太子晋去世后,其长子宗敬,约壬子周灵王二十三年(公元前549年农历三月初三)出生,后来出任司徒,有感于周王室日益衰微天下大乱而辞官离开洛阳。《潜夫论•志氏姓》记载:太子晋“其嗣避周难于晋,家于平阳,因氏王氏”。其中的“家于平阳”,所指的是平阳邑,在今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西南部一带。因是王者之后,时人称之为王家,于是以王为姓,王子乔为系姓始祖,宗敬为立姓始祖。

历史表明:一部族谱,是一族一姓的生命史,记录着其发源、生息、繁衍的过程;是一条血脉相连、魂魄相依的基因脉络;是一番壮怀激越、勇往直前的奋斗历程;是一篇大爱盈胸、休戚与共的亲情诗篇。一个氏族的源流世系,总是极具魅力的。

清代著名文献学家张澍,在《姓氏寻源》里有这样一句话:“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参天之木,必有其根;人之有祖,亦犹是焉。”

1957年,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主席谈到有关历史问题时曾说:“搜集宗谱、家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也可以为人文地理、聚落地理提供宝贵资料。”

因此,从古至今,无论官方或是民间,都十分重视编修谱牒这一盛事。谱牒文化成为我国民族文化大厦的重要支柱,成为了解民间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史、人物传记、宗教制度和地方史资料的宝库。

嘉祥县王氏族人,为弘扬太原王氏之家风,彰显先祖之道义,晓宗族之谱系,传国学之大义,完善先祖之脉络,考证历史之真伪,更为惠及当代、泽及后世,皆尽全力,追本溯源,寻根问祖,查找族史,探讨谱系,搜索资料,夙兴夜寐,考证不辍,大有收获,可喜可贺!

为使族人了解先祖行走的脉络,现将主要迁徙路线记述如下:

十五世祖王颐,在东周赧王(公元前315年——公元前256年)年间,拜中大夫,直言忤权贵,辞官。《琅琊王氏传承世系源流考》云:“今参照《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逸周书》《国语》《元和姓纂》《楚辞》王逸注诸书。永公(王亢)传子王颐,遂卜居频阳东乡即今陕西省富平县东北美原镇西南。至此,琅琊王氏与太原王氏上祖籍贯变迁,便由河南洛阳避周难于山西平阳(东汉人王符《潜夫论•志氏姓》所载),又由山西平阳,迁居陕西频阳东乡。”据此可知,颐祖在东周赧王年间,始迁居陕西频阳东乡。

十九世祖王元、王威,兄弟二人在秦末战乱中为避国难,一起由频阳东乡(今陕西省富平县东北五十里到贤镇),迁居琅琊皋虞(今山东省即墨市温泉镇皋虞村),后徒临沂,王元为琅琊王氏开基始祖。王威后迁往太原广武(一说今山西省代县西十五里,一说今山西省山阴县西南之旧广武村,属太原郡)。汉初,官至扬州刺史,其后世子孙发展成为太原王氏。《王氏繁衍历史》亦载:“太原王氏出自王离次子,汉扬州刺史王威。”

二十八世祖王霸,由广武迁居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被后世王姓尊为太原王氏的开基始祖。二十九世祖王殷,霸祖长子,东汉时任中山太守,食邑祁县。告老后就定居在祁县(今山西省祁县城赵镇修善村),其后代子孙形成祁县王氏,殷祖为祁县王氏始祖;二十九世祖王咸,霸祖次子,东汉云门太守,随父居晋阳,其后裔称晋阳王氏,咸祖为晋阳王氏始祖。

四十四世祖王虬,历并州刺史,封晋阳公,有大功于魏,帝赐之地,始家河汾(原绛州龙门县,今山西省万荣县通化镇通化村),称为晋阳穆公。王通祖弟王绩祖,在《游北山赋》中说:“始则晋阳之开国,终乃安康之受田。”四十八世祖王通,字仲淹,生于隋文帝开皇四年(公元584年),卒于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时年33岁,门人谥为文中子。四十九世祖王福畤,通祖三子,被馆陶谱载为一世祖。福畤祖仕唐,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六合县令,累授齐州、泽州长史。这支王氏,称为龙门王氏。

五十三世(馆陶谱五世)祖王文嗣,幼年被接入宫中抚养,唐玄宗收为假子,赐名忠嗣。唐朝名将,官至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封清源县公,移居华州郑县(今陕西省华县)。唐天宝九年(公元750年),因遭贬抑郁而终,年仅45岁。宝应元年(公元762年),追赠兵部尚书、太子太师。

五十六世(馆陶谱八世)祖王珍,生有奇才,文武兼济,至唐末,不求功名,专务农业,隐居河内郡所辖的野王邑。卒年81岁,葬野王县(今河南省沁阳市)东之新王屯。

五十九世(馆陶谱十一世)祖王林,习天文,精《易》理,深明先天之术,仕宋为钦天监官监正。因时事不顺,林祖与弟森祖同时弃官隐居。森祖隐居莘野(今河南开封府陈留县),林祖隐居山西太平县万王村。

这次嘉祥王氏初修族谱,由始祖王子乔第八十八世孙:应平公耗时三年参照了诸多族谱和史料,免除了一代一代以讹传讹,对族人有个交待,对后世有个传承;这次初修族谱,史料翔实,章节完备,结构严谨,文字简洁,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既记述了族人的风雨历程,又展示了族人的光辉形象,也歌颂了族人的创业精神;这次初修族谱,大胆创新,增设人物篇,为嘉祥王氏后裔提供了更加丰满的珍贵文史资料,进而彰显家族的荣耀,弘扬家族的文化;这次初修族谱,精心策划,上下共谋,铭记始祖之懿德,彰显族人之团结,期待后世之兴盛,功在斯世,利在千秋。所以说,这是有价之为,其功德莫大焉!

我坚信,这部初修的族谱,一定会起到追思先人,启迪今生,激励后人,惠及千秋,树君子之风,行仁义之举,开万世基业之功效。

始祖王子乔八十九世孙:友明谨

公元20194月13日于山西省临汾市

 

 

 

 

新闻中心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400-6786659
Copyright https://www.nkbj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深圳市闻诺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35220号-3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