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南进士王柏心先生
王柏心(1799—1873),字子寿,又名冬寿、坚木,号螺州,晚年一号曰“邁叟”,时人称之“王监利”。其卒也,门人私谥曰“文贞先生”。王柏心出生原监利县螺山(今属洪湖市)一书香门第。其曾祖父王秉道,中湖北副榜;祖父王文模,邑痒生;父亲王为典,博览群书,于诸史研究尤详,为清廷奉直大夫。王柏心自幼随父读书,聪颖过人,过目不忘。15岁的王柏心参加监利一年一度县试中了第一名。后再县城集中学习两年,17岁又取得了一等补廪(俗称“吃皇粮”)资格。后入高等学堂深造,潜心研究经史,著有《枢言十七篇》,为邑庠生。
王柏心接下去的考试道路却是非常艰难,他一共参加了九次乡试,八次未中,直到第九次,时年45岁,于宣宗道光二十三年癸卯科乡试才考中十一名。次年便是会试,王柏心考取第一百九四十名进士,殿试二甲第二名进士,授刑部主事。他乐于穷经,无意仕途。第二年,即以“家有老母,无人奉养”为辞,告养乞归。返里后,主讲荆南书院二十余年,一面讲学,一面著书立说。他一生勤于笔耕,著述甚丰。他的佳作有《百枉堂全集》共五十三卷,一百二十余万字。他对治理江河颇有研究,所著《导江三议》一书中写道“昔者治江,以疏导之法,多留穴口,因而水患少。”他还主编了《宜昌府志》、《东湖县志》、《监利县志》、《黄冈县志》、《当阳县志》、《汉阳县志》、《临湘县志》等七部地方志。另外还著有《舆程日记》、史著《续修四库全书提要》,诗选著《清苌诗汇》、《清诗选》。与当时的贤达风流、大员名士如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张亮基、胡林翼、沈葆贞、唐树义、何绍圭、姚春木、胡大任等交往甚密,书疏手札盈箧溢箱,不如凡几。惜水患兵哭,文革造孽,已散失殆尽。
王柏心先生早年中秀才后,回到家乡螺山九曲湾设帐讲座,在做村塾时的故事很多。当地人都知道王秀才的书法有神,笔锋敏锐,凡家中有什么事要写对联都要去请他代笔。
相传,白螺山下有一户姓陈的富户人家,平时欺负穷人,颇有点趾高气昂的样子。有一次,他的铺子开张,三番五次请柏心秀才给他写对联,王柏心推脱不过,就给他写了“一家生无底,大小午出头”几个字。起初,富户人家高兴得不得了,以为“生无底”即是形容财源滚滚而来,“午出头”即是象征财运像正午时的太阳蒸蒸日上。谁知后来却被一位落魄的书生窥破了联中的奥妙。书生说:王秀才这副对联是骂一家人全是蠢牛,“生”字底下无一横,“午”字一竖出头,不都是“牛”字吗?气得那陈姓富翁跳起脚骂人,把对联也扯下来撕掉了。这个故事的可信度不是太高,考柏心的为人,他似乎还没有这么捉狭。
又有一次,螺山乡亲们请来了戏班子,大家只忙着搭台,戏班子快要开锣了,缺一幅对联。有人说,快去请王秀才来写。他来后,为了助大家兴趣,想了一会,就把禅味与人情味交织一起,写了一副对联,联曰:
“穿红着绿,议论君臣父子;息鼓停锣,谁为儿女夫妻。”
还有一次,杨林山天妃庙的铁裟上人也找来了,铁裟上人说:杨林山天妃庙是监利的名胜,没有一副好对联撑门面怎么行呢?王柏心说:要几个字的。铁裟上人说,字数少了撑不住,要过二十个字。王柏心说,就二十二个字吧。
“杨妃春色,西子秋波,妆成媚态柔情,问世上有几双醒眼;
林磐樵歌,湖边牧笛,谱出高山流水,恐古来无两个知音。”
此联真是天衣无缝,又巧妙嵌进“杨林”两个字。铁裟上人的眼睛喜得眯成一条缝。从此,杨林山的名气更大了,游人和名士来欣赏古庙山色,更欣赏王柏心的妙联。
还有一个故事的可信度更高一些,说是一对贫困夫妻平时省吃俭用开了一家小酒馆,生意惨淡,两口子很着急,只好跪求王秀才帮忙写副对联,来振兴酒馆。王柏心素来喜扶危济困,就满口答应写联,联曰: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慢慢喝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快快拿壶酒来。”
写好后,他叫夫妻俩装裱好,挂在酒馆门口。因这副对联写得十分富有人情味,加上王柏心的书法又好,一时围观评点的人络绎不绝,少不了喝上几杯,自然酒馆兴隆了,收到了立竿见影的好效果。
这还不说,有一年某天,贵州巡抚唐子方乘舟进京,偶遇大风阻碍,泊舟于螺山,傍晚闲暇无事,上岸散步,来到江边酒馆,看到墙上挂有一幅对联,书法与文采俱佳,他十分欣赏。当他知道是王柏心先生作联所写后,便亲自到学馆造访,谁料一见如故,言谈甚欢。唐子方闲谈中提到,此次进京是为道光皇帝祝寿,自己作有一寿联,但却不满意,我请先生代我书撰一联。先生推辞不过,便即席口占一联云:
“元后亶聪明,顺天心,康民物,雍容其度,乾惕其神,嘉惠普群黎,道统绍羲农尧舜;
皇宫开寿域,治功懋,熙绩淳,正德在朝,隆恩在野,庆云辉五色,光华焕日月星辰。”
联语化用经史成语,雍容典雅,符合祝寿之浓意。不仅如此,寿联中还巧妙地嵌入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六个皇帝的年号,歌功颂德,恰到好处,锤字炼句,浏亮中正,实属寿联中高品,唐子方非常高兴。进京后,唐子方把寿联恭呈道光皇帝,道光阅后龙颜大悦。便问寿联是否子方你自己撰写的,唐不敢隐瞒,说是监利友人王柏心代笔。道光大加赞赏,托唐子方赐给王柏心两枚治印用的鸡血石,并叮嘱他努力上进,将来为国效力。从此,王柏心名震天下。
监利民间广为流传王柏心是晚清一代帝师(即穆宗同治帝师),享有“天子门生,门生之子”之美誉。1873年,王柏心旋卒于荆南讲舍。清同治帝为王柏心仙逝奠词云:“朕未登基,先生教之,朕已登基,先生辅之,教之辅之,何日忘之。”显示当时,君姿臣敬,至有悼唁情切义深矣。
1879年,钦差大臣左宗棠收复新疆,奉旨四朝,封爵二等侯,闻知王柏心病殁。六十七岁高龄的左宗棠含着泪水向慈禧太后、光绪皇帝上疏奏称“王柏心学识过人,熟悉山川形势,请将该员事迹宣付史馆,载入史册。”大清光绪五年闰三月二十五日前后才一个月,内阁就接到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手谕:左宗棠奏请将故员事迹宣付史馆一折,已故刑部主事王柏心学识过人,熟悉山川形势,左宗棠督师关陇,多资其议,着照所请,将该员事迹宣付史馆立传,以资观感。钦此。
监利王柏心的事迹载入史册。后人把他的著作《枢言》、《子寿诗抄》、《百枉唐诗稿》、《螺山近稿》、《文稿》、《导江三议》、《壬癸编》、《甲乙篇》等,按编年体汇编为《百枉堂全集》,五十三卷。王柏心的名字在中华大地上放射出异样的魅力与光芒。
湖北监利县 王新春
2019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