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堡太原王氏族谱考析

作者:匿名 2019-08-02 12:00:52

刘家堡太原王氏族谱考析

江西省谱牒研究会 副研究员 王雄文

2017.8.8撰  2018.3.3修改

               一、 有关原文摘录

李东阳撰《太原王氏柳林世墓碑铭》:“柳林阡者,太原王氏世墓也……见元有子实处士,居邑西于蚕石。生二子,长处士均圯。次,仕元……老无子,以兄子伯聚为后……”②

高华撰《汾东古韵》之刘家堡村载述:“刘家堡村曾是柳林庄村的一个居民点,据志书记载,五代后汉高祖,远在后晋任太原节度使……曾在此筑堡屯兵。太原王氏后裔王伯聚,元末明初从西蚕石村迁居汾东柳林,即现在的刘家堡村。明代户、兵、吏部尚书王琼于明·天顺三年(1459)出生于刘家堡村”③

 

二、刘家堡王村世系图(按谱中的明·王琼宗族世系表编制)

                1、世次一线谱

908—976  928    950    986   914—986   

世次  1      2    3    4    5   6   7

 全斌 — 审钧 — 永昌 — 凯 —  贵 — □ — 渥

设生年        1280     1320

 8    9   10   11   12   13   14   15

 □ — □ — 子实 — 均圯      寅   永寿   瑶

              —伯聚—  安 — 永亨 — 琼

设生年              1300                      

1,填空第6世为文晟或文昱。2,15世琼生卒年为1459-1532。

-----------------------

①山西省太原市南郊刘家堡村,《太原王氏族谱》。1995年版

    李东阳撰<太原王氏柳林世墓碑铭>。《太原王氏族谱》161-162

   ③高华(图文)《汾东古韵》之<村庄撷趣>之刘家堡太原市小店区学院编纂出版。第102页                        

  2、简略行传

王贵(914-986)太平兴国(977)为淄州刺使,从潘美北征,颇立战功。雍熙三年(986)从杨业北征,为辽兵所围,亲射杀数百人,矢尽遂遇害。子二:长,文晟。次,文昱。

王子实,元末人,设元·至元十七年(1280)生。宋太宗毁晋阳,其先人从西山迁蚕石村。子实被立为该村支系始祖。

王良。设元大德四年(1300)生,仕元,潞州知州兼管本州诸军劝农防御事。有惠政,老无子,以兄子伯聚为后。

王伯聚。设1320年生。元末避至正之乱(1341年以后),他自山蓁别墅,亦襁负子女奔波在外,卜居柳林。明永乐年间(1403—1424),赏出粟贷贫饿,救活数百人。景泰年中(1054),赠资政大夫,工部尚书。

王永亨,字延庆,号静学。以书经擢明·天顺(1460)已卯乡贡进士。初任昌黎县尹,后迁隆庆州知州。

王琼,(1459—1532),字德华,号晋溪。成化年间(1484)进士。曾任户、兵、吏部尚书,后迁陕西三边军务。

3、族谱说明

以上族谱有两附注:1、自宋毁晋阳,其先人避居西山蚕石村。2、此世系表,据晋祠郭怨舟编《一代名臣王琼》一书,业经研考列出《太原王氏明·王琼宗族世系表。其后,罗列了以子实为支系祖,多为二十三世的全谱。

另外,高华先生撰《汾东古韵》之村庄撷趣中,更为详尽地介绍了刘家堡的古今趣事。

 

---------------------

[]·脱脱等撰《宋史》卷272,列传第31<杨业·附传王贵>。中华书局,1977年版,8779、9309

三、拜读辑自“一代名臣王琼”宗族世系表的体会 

郭怨舟著,先后由太原王氏研究会、海外太原王氏联谊后援会、晋祠博物馆、三晋出版社、山西出版集团分别或联合出版的《晋祠人物丛书·一代名臣王琼》一书,内容丰富史料翔实,为全国及海外广大王氏宗亲回乡寻根问祖提供了大力的帮助。从该书列出的〈太原王氏·明王琼宗族世系表〉,南北朝前“太原王氏”世系,采自《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其中,西晋司徒王浑及其弟王湛再下衍“四房王氏”,系据《晋书》等辑出。该世系表以晋阳王氏·明王琼宗族(刘家堡太原王氏族谱同)为主线上下联系,始于前571年周灵王即位及其太子姬晋(王子乔),终于清宣统二年(1910)的琼十四世孙宪、惠,历时2481年之久,这是“晋阳王氏”的范本之杰作。尚发现两个疑点:1“景仁”应为“澄”之后裔,表中“济”与“景仁”的连线,是否会造成误解?是否应该删除?2王全斌生于908年;王贵生于914年;王凯约生于986年。表中显示:王全斌为霸28世;王贵为霸31世;王凯世次却列在王贵之前。我看王贵不可能是王凯的儿子,也不是王凯的兄弟。宋史记载:王凯子三:缄、处厚、彭,孙二:诜、谠。王贵小王全斌6岁,不会是王全斌的曾孙、更不是玄孙。我的这个看法对否?冒昧提出求有关学术机构专家学者释疑解惑,帮助理顺明朝重臣王琼所在的晋阳王氏世系。

四、刘家堡《太原王氏族谱》考文

综上所述,刘家堡村与东、西柳林村一起,古称柳林庄。是一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老村庄。五代后晋时,河东节度使在此筑堡屯兵。石敬塘在契丹庇护下,又在此筑坛祭天称帝。宋太宗于太平兴国四年(979)率兵灭亡北汉,下令火焚水淹晋阳城。王子实的先祖,从此,迁往河西蚕石村。王伯聚再移汾东柳林。就是晋祠附近、汾潇二河交汇的这块风水宝地——现在的刘家堡村王家。其迁路线清晰,王子实及其后世次详尽。刘家堡《太原王氏族谱》,是我所拜读过的百几十部王氏宗谱中,错误最少、最靠近国史、地方志史实的一部优秀典范族谱。但是,由于时代久远等历史原因,此前世次等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商榷。故依谱编制世系图及简略行传,便于一目了然地进行探讨。现考如下:

1、鉴于王贵生于乾化二年(914),而推演王凯生于雍熙三年(986)。因而,王贵决不可能(如世次一线谱所列)是王凯的儿子。况且,王凯出生时,年暮的王贵,已在二次伐辽时,以身殉国。

2、王贵与王全斌,都是北宋名将,均有传记。王全斌生于开平二年(908),两者仅相差六岁,王全斌决不可能是王贵的世祖。王全斌若有兄弟,王贵可能是王全斌的胞弟。如果没有,那只能是堂弟或房弟,或者是侄儿。由于他们二人同朝为官,在宋史中未见二人有过交往,也未见王贵与王全斌的儿孙有过交往。故二人关系特别要深入探索。

3、以宋代王贵、生于乾化二年(914)为起点,至元末王子实,设生于至元十七年(1280)为终点计算,时间跨度366年÷代龄28=应该有13代人。(世次中只隔有四代),因此,可以认为漏录了代人左右。

4、从以上三点来看,刘家堡村《太原王氏族谱》中,王子实以前的世次,是存在漏代、错位等混乱现象的。若子实与王贵间代人找不出来,王贵与王全斌属兄弟、属叔侄关系确认不了的话,那就要对王子实前的世次,进行重新审视。尤其子实与王贵的接轨!王贵与全斌的接轨!以及错位、拼接等错。这就需要举全族、全学界之力,以刘家堡村珍藏的明·天顺年间那套族谱及〈太原王氏·明王琼宗族世系表〉、〈明史·王琼传〉、〈山西通志〉、〈太原县志〉等相关史料去追索蛛丝马迹,仰仗得天独厚的就近优越条件,特别恭请中国谱牒研究会、山西省社科院、太原王氏研究会、海外太原王氏联谊后援会、晋祠博物馆帮助理清晋阳,完善族情本来面目。

(〈太原王氏·明王琼宗族世系表〉辑自郭怨舟著,太原王氏研究会1991年5月版《晋祠人物丛书·一代名臣王琼》第104-110页)。

 

 

新闻中心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400-6786659
Copyright https://www.nkbj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深圳市闻诺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35220号-3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